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经典诵读

发布时间:2020/11/16 19:36:00 编辑:sanwenji 手机版
 
  经典诵读这一教学的出现让小学生可以更加了解传统文化,但也并非都是优点,缺点也是存在的,如经典诵读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诵读的内容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心得发展,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且缺乏有效的诵读机制等等。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当没有教师的监督时,经典诵读会中断,没有办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未来才能更好的发展,国家也就有了强而有力的后备军。由此看来,在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来学习经典的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一、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
  经典文化包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多朝多代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而我们作为中国人也应当传承并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重视其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就现在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构成要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才最终形成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理论。所以说,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长葆活力。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小学生应该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继承和弘扬经典文化。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开展要全方面、多样化
  1.合理安排学生的诵读内容。
  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让学生接触经典诵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可以奠定学生的文学基础。而且这种针对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考虑挑选诵读内容,内容不能过于生僻难懂否则学生可能会失去诵读的兴趣,刚开始可以尽量挑选一些简单的,有趣的来让学生进行诵读。
  这个时候老师的指引就显得至关重要。还要考虑学生的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是属于第一阶段,这个年纪的学生刚刚步入正式的小学学习生涯中,他们识字的数较少,是读书识字的关键阶段,所以他们应该阅读基础的经典,比如《百家姓》《千字文》等等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字的一些经典。三四年级属于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基于第一阶段的基础,认识的字也比较多了文化底蕴也有了一点积累,这时教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学生阅读经典和学习经典的习惯。可以选择唐诗三百首,宋词歌赋等让学生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国学热情。第三阶段就是五六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比之前阶段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有了一个不小的飞跃,认知度的成熟和开始感性使得他们可以学习《论语》《中庸》这些稍微复杂的艺术性较强的经典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为他们步入中學积累文化知识储备。
  2.丰富学生经典诵读的形式。
  在确定诵读的内容后就要来看诵读的形式。为了确保诵读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体诵读、个人诵读等多种诵读方式。还要注意考虑不同阶段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避免诵读形式的单一。比如在低年级的第一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好动的特性考虑以古代私塾学生摇头晃脑的读法,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代的读书乐趣。第二阶段的学生就可以采取大家齐声朗读的方法来让每个学生都投诉到诵读中去。第三个阶段就可以个人诵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含义,对经典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经典每一部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有的学生学习过后根本不知道他所学习的经典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包含在里面。所以我们的教学不可以仅仅只是停留在诵读经典的表面,而是要深入其中,挖掘出其深刻的含义并让学生明白和理解,提高其文化素养,为以后的文化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其中还有两点教师也要注意,一点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白的是时代在不停的变化,不停的发展,教师不可直接照搬照抄的灌输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当前的时代来给学生讲授。结合时代和历史发展的主题,结合当下的中国社会,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出真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和经典诵读相结合的发展进程中,要注意将学生分为不同阶段进行学习不同的内容,切不可一概而就。而且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还要与当下的时代相结合,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要注意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有选择的进行继承和发展,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生动的色彩。让世界为之感叹让国人为之自豪。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赵翠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024):298.
  [2]陈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2016(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