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浅析

发布时间:2020/4/19 20:15:00 编辑:sanwenji 手机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全社会对中学生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应试课题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快速成长,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语文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语文阅读的教学,就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是学生对祖国的语言魅力有所了解。
  一、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
  在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当中,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最基本的对话。对话中心不是老师,而应该是每一位学生。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立与自主,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的。要让每一位同学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与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出符合学生年龄段知识水平的阅读要求,既不易过深,也不易过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台阶一步一步上,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水平会逐步提升,到最后理解阅读的全部内容,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阅读教学模式的浅析
  1.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离不开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时注意力不太集中,但是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注意力专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培养,离不开朗读。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需要准确、生动、具体、清楚地表现出来。同时,朗读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加深,把握句式,累积知识,使人脱口成章,下笔成文。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两首》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肯定会让学生先进行朗读,然后再开展课堂教学,尤其在遇到古诗词和优美的文章时,教师总是想要学生多朗读几遍,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对于阅读到的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念了几遍之后,就会自己明白文中的古诗所描写的意境,了解文章的大意。
  2.情景式阅读是教学情感的表达
  在阅读的过程中,适当给学生创设情景,讲解课文内容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了解,体会作者心境,了解写作意图。在每一节新课之前,都应充分讲解内容的情境或意境,在特定的环境中去阅读课文,既是一种享受,也能与作者有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前景,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阅读中所蕴含的意义,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去感受阅读中所隐藏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能够真正地学会自己阅读。
  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和一些植树的小故事,通过在课前教师向学生描述邓小平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植树又意味着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邓小平爷爷,进而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
  3.思维的激发是教学的目的
  从阅读者的心理来看,阅读是一个期待的过程,期待发生,期待实现,在一个又一个的期待下不断去阅读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当他接触到内容的那一刻开始,思维便开始了活动。他开始对内容产生疑问,推测和期待,正是这种疑问,推测和期待,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具有情感的讲解,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化被动为主动,学习起来更加的积极。
  例如,学习《一匹出色的马》的时候,在学生开始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就会想是怎样的一匹马,它又是怎么出色的,所以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已经对这篇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考,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情感更加容易被调动。老师情绪逐渐高涨,他们的情感会被调动起来,心弦也会拨动,进而使阅读思维得到了激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来说特别重要。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想内涵。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是小学,在这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安排学生进行阅读,留给时间让他们去想象,多角度启发他们阅读。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學语文生成性阅读的实施[J].居小丽.华夏教师.2019 (30)
  [2]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张达芳.西部素质教育.2018 (12)
  [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陈学君.学周刊.2019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