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课程,而古诗则是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根据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适用于不同的古诗。比如可以用朗读、语调节奏等方式教学。那么如何在基于语境的前提下更好地教学小学语文古诗词呢?本文对此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一、 巧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导教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小学生活跃性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如果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巧妙地利用语言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会被吸引,就会更容易领略古诗词的含义和韵味。小学生大多领悟力不强,还无法深切地体会古诗中所透出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利用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初步理解古诗中的情感,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最简单、最基础的一首诗——《静夜思》。有些小学生在还没上小学之前就已经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虽然背的很熟练,但很少有学生真正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意境,仅仅是背的熟练而已。所以教师就可以巧用语言语调创设情境,帮助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静夜思》的含义。教师可以先对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情景进行一个基础的描绘,如:“首先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床指的并不是我们睡觉的床,而是井边围栏的意思。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诗人李白抬起头看到柔和、静谧的月光挥洒下来,就像是地上结了一层霜一样。”等小学生充分进行了想象和讨论之后,教师再进行后两句的描述:“大家离开家时间长了都会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李白也是一样。他看着天上的明月,自然也思念自己的故乡。”这样通过语境的创设,小学生就充分理解了这首诗所描绘透露出的是李白浓厚的思乡之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朗读一遍,以深刻体会这种思乡情切;或者回家试着背给爸爸妈妈听,看看能不能引导自己的父母也理解这种思乡之情。
这样的语境创设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语境创设来引导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一种高效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率。教师要熟练运用,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 反复朗读,领略诗词之美
想要学好古诗,就必须下功夫“读”。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更改如何创新,“朗读”仍然是最传统、最有效、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古诗的特点就是韵律和谐,句式齐整,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调和鲜明的节奏,是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朗读的。学好古诗,朗读必不可少。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掌握古诗的韵律节奏,体会古诗当中蕴含的情感,是即时、有效、简洁的方法。教师无论教学手段再如何创新,也不能放弃“朗读”。
比如,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一首诗是贺知章的《咏柳》。教师可以先带头朗读,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学生先是体会到了柳树的绿色柳条随风摆动的情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接着学生又感受到了如春风拂面般的温暖。反复朗读之后,就可以感受到贺知章对于柳树的喜爱之情。描写杨柳,着笔之处的首选自然就是细长的柳条。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绿色的柳条迎风摆弄,就像女孩子绿色的、轻盈的裙摆一样。“树高”才能“垂下绿丝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垂”字所传达的意境。学生在大声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很好地体会到了贺知章所描写的这种意境美,感受到属于大自然的魅力。
又或者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朗读领略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林外桃花三三两两地开放,星星点点的桃粉色在竹林的映衬下格外抢眼。春天来了,江里的水都变暖了,是鸭子先知晓的;“蒌蒿满地春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抽出短短的新芽,河豚就要游回来了。这样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教师引导着学生反复朗读,自然就能体会到苏轼通过诗词给我们描绘的一番美好。
反复朗读是诸多教学手段中永不过时的方法,小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才能更好地体会故事的文意,理解古诗中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记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朗读并不是语调平淡,毫无感情的朗读,这样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古诗的美。
三、 掌握语调节奏激发兴趣
刚才提到,朗读是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快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但是朗读不能是平平淡淡的,应该有韵律,有情感,有抑扬顿挫。在朗读时应该有“高低长短、轻重缓急”。古诗传达出来的意境和感情不同,朗读的语调也应该不同,给人的感觉自然而然也就不一样。只有掌握了朗读时的语调节奏,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正确领略古诗词的意境,加深对内容的感知。
比如,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词主要是描写无与伦比的西湖风光,强调了“风光不与四时同”。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有着别样的意境。對于韵律,大部分学生朗读起来可能都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误区就是认为只要有了停顿就是韵律了。但其实不是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的情感,声调要有往上扬的,也要有往下沉的。这样才能让人切实体会到“映日荷花别样红”那种特有的意境和美感。掌握了抑扬顿挫,充满情感的语调之后,学生再次朗读时就能感受到与只是单纯的停顿的区别和差异了。这样的朗读才是更感染听者,打动人心的朗读。借助语调分明、抑扬顿挫的结构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特有的美,增加他们的情感体会,在朗读中学习,在学习中朗读。
四、 利用音乐辅助教学
古诗词是具有韵律的,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韵律来搭配合适的音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小学生的感觉都是很直观的,搭配上音乐来进行古诗词的朗读,学生更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朗读也会更有节奏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时候,教师也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相融合。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就可以播放一首轻柔、舒缓的音乐,再让学生随着安静、轻柔的音乐进行朗读,体会诗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所描写的波光粼粼,云雾迷蒙的美好景象。
又或者是课本中的《望庐山瀑布》,教师可以播放一首节奏较快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感受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磅礴,体会瀑布的壮观之美。教师再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所表达的气势,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有时候适当地结合多媒体教学,搭配语境教学古诗词,效果也许是意想不到的。音乐结合语境,更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体会古诗词所传达出来的各种情感。
五、 通过朗读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分析能力
古诗词中的意境是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让小学生通过语境的创设来感受古诗词的美,向来是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己感知这种“朦胧的美”。具体来说,就是对古诗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理解了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对古诗词中的意境进行领略。
比如,语文课本中,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要用“胜”这个字,这个字妙在哪里,如果换成“日出江花红似火”,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是不是还和原诗句一样,又差在哪里等等。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准确无误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关键词的分析则是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学生进行了讨论分析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做出解释。“红胜火”表达出的已经是这一抹红色比火还要红;如果引用“红似火”的话,意思就是说跟火的颜色差不多,无法突出日出的壮观和绚丽。这样让学生分析比对之后,学生再进行这首诗的朗读,情感就到位了很多,更能体会到江南的无限风光。
所以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关键词进行一定的讨论分析,再把分析的结果融入诗词里,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美,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古诗词的朗读和研究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六、 结语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星,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语境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体会古诗词文化的魅力所在,通过古诗词对我们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有更深的体会,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史佳跃.探究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9,16(31):249.
[2]胡俊丽.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9(35):111-112.
[3]易瑞凡.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9(35):152-153.
[4]王杰.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9(29):170.
[5]谢海艳.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9(27):169-170.
[6]赵绒.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策略的探究[J].新課程·小学,2019(7):71.
[7]张三禄.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2019(8):108.
[8]潘晓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