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让语文教学更有魅力

发布时间:2020/1/14 10:30:00 编辑:sanwenji 手机版
 
  我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国学经典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国学经典的作用,将国学经典的诵读引进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国学经典带来的伟大魅力。
  一、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也是数不胜数。这些优秀的文化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的学生正在成长中,鼓励他们诵读经典,可以尽早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大任。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多样的。它们隐含在文化经典中。比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等古诗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思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让我领会到中秋之伤,李清照的《醉花阴》让我们感受到重阳之愁,当然,孟浩然的《田家元日》也让我们为之欢喜为之乐。总之,学生读到这些经典时,会深刻触及其文化意义,进而有意识地弘扬传统文化。
  有助于提升审美能力。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光辉,而且其语言表现极具美感,为人们所喜爱。因此,诵读经典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与鉴赏能力,给他们带来不一般的美感享受。如:诵读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能够感受到惊涛拍岸的宏伟之美;诵读李白的《蜀道难》,能够感受到重峦叠嶂的巍峨之美;诵读王维的《山居秋暝》,能够感受到浣女渔舟的清新之美。当然,除了诗词,中国的戏曲、小说散文,无不充满美感,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在经典的海洋中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
  有益于汲取民族精神。学生阶段是人生中很特别的时光,正如毛泽东所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季节,思想独立,憧憬未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个人意识不断加强,个性不断凸显,因而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精神涵养的熏陶格外重要。诵读经典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经典文化隐含着很多优秀的民族精神,比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指南录》),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学生诵读这样的经典时,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志气骨气。
  二、国学经典诵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语文教学的有效离不开国学经典朗诵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已经不会朗读了,只是簡单地看看文章,很多语文课已经变成“默课”,老师一人在讲台上“满堂灌”,学生在下面游离,语文课似乎可有可无了。再加上课后语文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于是,无聊、无用、无所谓的“三无”标签成为语文课的代名词,不得不说这是语文课堂的悲哀。其实,朗朗读书声正是唤醒语文课堂的有效药剂,尤其是朗读国学经典,在抑扬顿挫中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语文课堂将绽放光彩,充满味道,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国学经典朗诵
  众所周知,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等,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积淀。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初中生朗读国学经典,能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使语文知识面得到充分拓展,人文精神得到充分熏陶。例如诵读《诗经》,既为我们展示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又让我们体会了古代宴会、祭祀的盛况,当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对故土的怀恋、对征人的思绪。同时,赋、比、兴的运用,让我们在曲折中感受诗文之美,重章叠句的吟咏让我们领略传统文字的节奏美与音乐美。此外,诵读《论语》让我们有仁爱之心,诵读《孟子》让我们有道义之心,诵读《出师表》让我们有忠孝之心,诵读《岳阳楼记》让我们有博爱之心,诵读《卖炭翁》让我们有恻隐之心……总之,让这些优美的文化经典范文烙印脑中,我们的语文素养自然会不断提高。
  (三)性格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国学经典朗诵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一些生性好动的学生静下心来,改变其浮躁散漫的性格缺陷,用人文正气促使其积极向上。坚持诵读国学经典,就能慢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步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兴趣。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点自然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
  (一)在情境中开展朗诵
  国学经典蕴含博大的文化,丰富的情感,我们要为学生的朗诵提供真切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创作的背景,尽可能让学生融入经典之中。同时鼓励学生读原作,帮助学生梳理文义,正确解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大声诵读,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开展情境朗诵,有助于学生展现自我,以饱满激情的状态读出经典。
  (二)在指导中开展朗诵
  朗诵是需要技巧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指导,把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等正确的诵读方式教给学生,避免不着边际的胡乱诵读。同时对学生进行示范,带领学生在模仿学习中一遍遍体会经典的内涵。此外,还可以多种方法并用,例如赛读、问读、分组读、配乐读等。有了老师的指导,诵读经典更为有效精彩。
  (三)在联系中开展朗诵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我们在朗诵时要有联系的意识,不要只顾眼前。一方面我们要由一篇经典联系到另一篇经典,比如朗读苏轼豪迈的诗文,我们可以反过来联系李清照婉约的经典,朗读白居易感慨民生疾苦的《卖炭翁》,我们可以联系他的另一部作品《观刈麦》,诸如此类,我们才能多维度、全方面地了解经典、体会经典。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开放的眼光,将中华传统经典作品与现代社会和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在立足全球的视野中为传统经典注入永恒的活力。
  (四)在多元中开展朗诵
  提倡诵读经典还可以科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尤其是影视,它与文学作品有不解之缘,许多传统经典透过光与影的世界,让观众有新的理解。我们可以挑选经典诗文的有关影像,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感受,或许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或许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或许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文字不再枯燥单一,让学生对传统经典产生思考,进一步增加诵读量。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整合,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同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朗诵国学经典的意义,自发成为国学经典的爱好者与传承者,让中华民族之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