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证明,要想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教师必须构建和谐课堂。和谐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和睦友好的氛围中,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获得发展,师生只有共同配合、齐心协力达成教与学的目标,才能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与感染,达成语文知识和情感的发展目标。
一、创设优质的语文学习环境
要建构和谐的语文学习课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优质的语文学习的外部环境。在教学时,教师常遇到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时不知讲什么,或者不会用合适的语言,或者对问题的回答浮于表面等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没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用“暖心”帮助害怕表达的学生消除不良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在学习中说错话不是丢脸的事,从而给学生树立信心,制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第二,结合各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如低年级学生对图画、讲故事和动画片等十分感兴趣,教师不妨借此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从“不敢说、不想说”转变为“敢讲要说”。第三,教师要相信、肯定和欣赏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用心设计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阵地。仔细分析现今各年级的语文教学情况,笔者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不佳,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是部分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因此,要想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必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切实转变教学思想,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1.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
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学生声音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说话的自由,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让学生变成语文课堂的主体。如今,教科书中很多课文都有“留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拓展与补充活动,或者让学生开展随堂练笔,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给予学生一个自由说话的“乐园”。
2.给学生开辟语文探究活动的天地
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文章,但是教科书仅仅是一个例子,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涵等,都只是学生语文认知的载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让学生学好课文是不够的,还应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规律,让他们尝试运用语言,逐步形成语言表述的能力,更要从点到面、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多向拓展迁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开辟和拓展语文探究活动的天地,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笔者发现,学生很喜欢语文教科书中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所以笔者让学生尝试表演故事情节,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实践证明,虽然课本剧表演比较花费时间,但学生受益很多,不仅体验了文章具体的内容,还发展了语言表述能力。
三、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方法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这也决定了语文教学评价不能单纯取用量化手段。教师如果单纯地使用试卷上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有时甚至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和谐的语文教学评价应从学生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利用各种鼓励性评价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和谐的语文教学评价应全方位地关注与评价每个学生,重视学生群体与个体的全面、均衡发展,让他们从鼓励、激发中得到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意识。
在具體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如部分学生不敢当堂发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内朗读等方式,让他们有开口说的机会。对于优等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和谐的语文课堂评价应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并在评价中获得突破。
总之,要构建有效、和谐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执教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科书的特点,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