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布时间:2020/3/6 19:47:00 编辑:sanwenji 手机版
 
  引 言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各方面对“美”的辨识和理解。美术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基础课程、独特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会限制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简单临摹,只能锻炼模仿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调动小学生的审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兴趣可以帮助求知过程中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持续带来学习的动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设疑答疑、积极鼓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例如,在教学“像什么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游戏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纸盒,纸盒封闭但是有一个孔可以容纳双手进出,将造型独特的闹钟、水杯、玩具等作为礼物放入其中,课上让学生伸手摸一摸,并将其画出来,最后根据绘画作品选出“十佳礼物设计师”。学生在摸纸盒中的礼物后将其画出来,通过会对礼物情况的审视、理解,再加上游戏的神秘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审美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也会得到提升。
  二、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科学的审美观念是审美能力提升的基础。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应该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帮助自身心灵成长的审美观念,进而培养其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审美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科学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的审美观念。例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欣赏自然的图片、录像等,如美丽的山川河流、造型独特的岩石、大海、四季风景等,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并请学生谈谈观看和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象的感受。紧接着要求学生作一幅名为“我心目中的大自然”的画作,让其以艺术形式审自然之美。
  其次,审美不仅包括外在美,而且包括内在美,所以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美好事物、事件的评估上。例如,在教学“我的动物朋友”这一课时,教师要突出保护动物的观念。一开始,教师通过“猜一猜”“想一想”环节让学生对动物的外形进行审视,再准备一些动物谜语,如“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尖尖长嘴,细细小腿,拖条大尾,疑神疑鬼”等,让学生猜谜并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之后,通过“听一听”环节,教师准备一些人和动物感人的故事,如“大象救人”“狗和人”等;最后,让学生思考自己与动物相处的难忘情景并将其画出来。这样的课堂环节,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并发挥想象将其画出来,还能让学生领悟到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正确价值观。
  三、丰富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美术世界博大而宽广,美术学习离不开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美术世界的美。
  一方面,教师要不定期地将一些名家作画、艺术器具、民间美术绘画作品等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进而增强其审美能力;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先学会欣赏美,再对美进行创作,这就是审美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玉石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鉴赏各种玉雕作品,让学生掌握鉴赏玉雕的图案和学习雕刻方法,并简单向学生介绍玉器的用途;课后作业可以是让学生使用肥皂、蜡烛等材料进行仿制,进而让学生了解我国玉器的造型和审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另一方面,在进行“中国民间玩具”“外国民间玩具”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社会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多彩的中外民间玩具,如面人、布老虎、草编玩具、纸玩具、木偶、纸青蛙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玩具的外形特点、制作材料等。其次,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玩具制作和绘画作业。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鉴赏体验,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的实践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四、尊重小学生的审美个性
  小学生有着独特的性格,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有着独特的创意点。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意。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互动课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创意,并尊重这些意见和创意,鼓励学生将其以美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其创造力和审美个性[1]。
  例如,在教学“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己理想的花园创作,以绘画的方式将想象中的花园景象表达出来。不同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绘画侧重点,如女生可能会注重船的装饰与美观,而男生则会注重船的造型和功能。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船的绘画创作,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对作品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个性化的审美观念。教师也可以在期末组织班级画展活动,让学生自行创作,自由发挥,最后将全班同学的画作展出,大家一起欣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发挥自主创作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再通过与他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加强对个性的理解,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个性。
  结   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教学是基础,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前提。我国美术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应不断完善,不仅要激发小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其形成科学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创作,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刘倩倩. 论小学美术儿童画的创作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