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3/19 19:22:00 编辑:sanwenji 手机版
 
  高中是学生步入大学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有着极大的教学意义。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环节
  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这种框架。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教师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的基础上,就像是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脚手架”包括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方面的支架等。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构建支架、进入情境、自我探究、效果评估与反馈教学。在构建教学情境与进入教学情境的环节中,教师要了解教学大纲的大致要求,并先加工将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自我探究是指教师不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线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评估和反馈教学都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和感受,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后,才能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构建认知支架
  构建认知支架是指将学生学习的高中体育知识处理成条件的形式。其中涉及两个层面:第一,设立背景支架。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并分析学生体育课程的倾向性需要。第二,建立直观支架。有些教师以为只要教会了学生实践性的动作就可以了,以至于忽视了讲解理论性的体育知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训练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可比性与实践性。
  2.强化情感支架
  人是有感情的,当人对于某种事物的情感发生了改变,那么随之改变的还有态度与行动,学生高中体育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对于不同课程都会产生不同的客观或主观情感,内心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内心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跑步是体育教学最常见的训练,尤其是长跑,这项训练会极大地消耗学生的体能,并且需要顽强的意志力。这时,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理性指导,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生理反应正常与否的区别。教师通过再三强调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能激励学生坚持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这是强化学生情感支架的最好途径。
  3.构筑能力迁移支架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训练后,学生所学习的高中体育知识会互相同化与作用,学生对高中体育知识的理解将会达到一定的高度。此时,教师应充分运用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分类归理、掌握规律,有目的性地将一种体育知识迁移到另一种体育知识,帮助学生将高中体育知识融会贯通。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构建能力迁移支架。如教师可以安排若干名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体育训练,要求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运动中的心得体会,然后总结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而激励学生高中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谨记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环节,为学生构建认知支架,强化情感支架,构筑能力迁移支架,激发学生高中体育学习的兴趣,树立高中体育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佳霞.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石河子大學,2018,(29).
  [2]陈海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
  [3]童建红,曾丽芳.支架式教学模式有效运用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