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3/5 23:19:00 编辑:sanwenji 手机版
 
  引 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大高校的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在不断上升的螺旋式教育系统中,这种学习模式被下放到初、高中的生物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特殊性使得其能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学生群体中所流行的文化有效融合,衍生出更为贴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帮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其在课堂上所承担的角色,并且有效助力学生对生物学科各难点、重点产生更为立体和深刻的学习印象,推动教育系统改革不断前行。
  一、合作学习模式概述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有效地转换了各大教学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承担的角色,还能够利用其多变、灵活、取长补短等一系列特性,帮助学生主动找出自身在该科目上的弱点和长处,使学生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可以通过交互模式帮助他人弥补短板,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有效平衡课堂中传统的“你问我答”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致表现为:教师根据当天课程内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或由学生自由组合;在各个组合中,应当搭配在不同方面各有所长的不同类型的学生,便于今后在交互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嵌合”,使学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能够延长小组学习制度在该科目上的使用寿命。
  二、交互学习模式对生物课堂的积极影响
  1.紧贴时代背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于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小组合作已经不只是人类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帮互助,而是“你来我往”的合作共赢,这与国际贸易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思想下放到学生群体内部,就是ACG、MOBA等交互游戏类型的文化渲染与融合。针对此种流行趋势,教师将小组学习模式个性化地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可以从根源上提升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兴趣程度,并且会因为其特殊的“层级式”渐进学习模式,逐层将生物知识传授给学习主体,使得学生学习进度合理变化。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加深难度,形成一个紧密的学习网络,从而更加有助于学生后续复习和进一步研究。
  新型教育模式催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赋予新的含义,它具有将一个团队的不同队员根据其特性分类归置的特点,使得团队成员在每一次的生物学习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以“合理、温和、不会丢脸”的方式弥补自己的不足,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动贡献程度,可以防止某些学生因为自身原因耽误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度[2]。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这册教材中的“基因的本质”这一章节,是学生反馈在实际学习中较难理解也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对这章节实施教学前应当有所引导,将整个大章节根据标题分为几大板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板块进行自主学习,给予小组半周到一周的资料收集和PPT教案制作的时间,结合教材内容给出整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且向全班学生展示。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讲解时有课堂互动,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有所反馈,且需要在其他小组讲授时认真听取知识点,并在课后上交一份“听课报告”,对其他小组的任务汇报成果进行评价和知识点总结,借此不断复盘和反思自己的短板与长处,形成一个合理的生物对比认知系统。
  2.完善教学方式,转换师生角色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完善了传统教学方式,温和有效地转变了师生在课堂中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以及学生的自我认知,且这种模式能对生物学科教师的思想有所完善和提升,间接地推动了师生关系的良好、紧密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交互方式单一且枯燥,学生无法从中得到个性化匹配的知识。有一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看书也能学会东西,老师讲课时听不听都行。”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态度,正是因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太少,一味地作为“接受者”而产生的疲惫思想及逆反心理。而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因为每个人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也有不同的任务,学生会在实际学习中接收到“荣誉感、成就感”的正面思想引导,以及受到一定的“无法偷懒、无法得过且过”的紧张感的约束,有效实施翻转课堂。并且教师贯彻小组合作教学理念,能够带动学生主动承担生物学知识的传播者一职,改变教学者从前“高高在上”的教学印象和态度,从而有效转换师生角色。
  例如,在开展“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过程是大自然中植物生长的常规状态的特点,适当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引导即可。关于教学引导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开展的空间拓展到校园或户外的范围内,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实体植物,或者组织户外的观察植物活动,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种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学观察或教学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加充分自主的学习、理解和观察空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做好辅助的问题解答和指导工作即可。
  3.合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安排竞争类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教师要对小组成员制作或表达的成果进行评判和排名,使学生在合理的范圍内有竞争意识,但又不至于破坏同学或师生的情谊,且应当让这种教学赛事的内容更为严谨,奖励更为丰厚、更具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学者从根本上转变自身对这种所谓的娱乐教学的态度,首先,自己应当认真地将竞争类的学习方式当作一场比赛,而非孩童间的“小打小闹”;其次,应当严格设计比赛环节,并且将裁判权力与学生平分,在紧张、有趣的竞争类教学中营造学生主动探求生物知识的课堂教学氛围。
  结   语
  综上所述,如若期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与当前生物教育课堂有效融合,教师应当转变的教学理念和态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和学术探讨加强其接受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并且鼓励其将理论有效应用到实践中,带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群体主动学习,并且用“兴趣”作为线索导向,有效提升师生交互的质量与数量,形成师生联动,在合理的竞争类或趣味类教学课堂上,对每一个生物学科难点都能充分掌握。
  [参考文献]
  庞四喜.基于理性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7(Z1):32-34.
  吴晓夏.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师,201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