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内容丰富,但历史课往往表现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学习历史呢?在这里,我针对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阐述自己几点看法。
一、新颖的情境导入
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来导入新课,而面对思维活跃、视野广阔的90后一代,这种方法就显得过于枯燥死板,不能激发学习兴趣。相比之下,利用热点时事、影视资料或生动的语言描述等方法,不但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独特新颖的学习意境,而且还能振奋学生的精神,勾起他们的好奇心,这也预示着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这一环节。如在讲述《康熙》一课时,可以利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的某些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导入本课。当然,导入新课时间要适度,以免耽误主体教学。
二、良好的语言情境
1.适度运用幽默语言
幽默的语言能够增强讲授内容的形象性和鲜明性,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如,我们在讲《光荣革命》时,如果单地的叙述“1688年,英国迎接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和女儿到英国执政,国王不懂英语”就显得十分枯燥。为了让课堂生动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1688年英国发动政变,从国外进口了一个国王,他完全是进口的,因为他不懂英语。”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2.善于运用体态语
体态语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鲜活性和感染力。而目光是最好的体态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保持对接,才会给学生及时、恰倒好处地提醒、暗示和鼓励;再者,教师要恰当运用面部表情,给学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拉近心灵的距离。
三、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学习遵循感知——积累——理解的过程,随着学生对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化,教师应设计一些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设问的方法有很多,可层层递进式的提问,也可逆向提问。通过问题,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其主体意识。但问题要设在关键处,要在平静中激起波澜,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魅力和解决问题的愉悦。
四、走入生活情境
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历史形象已在时空中消失,仅仅为今天留下了文字的记录、遗迹和遗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活历史,做到从历史回到现实,化远为近;从现实回看历史,化近为远。如在讲“佛教”时,我们可以提问“你们的亲戚朋友有信佛的吗?大家聽说过哪些佛教的用语吗?”在这一系列问题中,这就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讲述《问题与主义之争》时,教师可提前设计好台词,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活生生的历史。此外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也是学习历史的良好途径。
总之,情境教学能使教学更加生动,鲜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