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策略

发布时间:2020/4/26 11:18:00 编辑:sanwenji 手机版
 
  同样的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每个学生从中获取的感悟和理解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只能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而有的学生便可以透过表面看到本质,理解文章作者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意图,这个差别就来自于学生阅读水平的不同。初中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能够有所突破和长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进行一番探讨。
  一、注重阅读批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一般用在学生记忆知识的情况下,但是用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也是非常合理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疑问,或者在某些地方有着不同的思考和想法,如果此时不能及时记录下来,等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可能会被遗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要随时进行标注,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重点部分以及值得思考的地方,都要进行标记,在通篇读完文章中再回来仔细思考,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例如,在教授《春》这篇文章时,这是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文章中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文章中提到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等话语,这些话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虽然春天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气候现象,但这正是表明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话划起来,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再继续思考。同时在学习古诗或者文言文时,对于一些非常难理解的语句和一些名言名句,学生也要进行批注,这样可以方便学生进行背诵和二次复习。
  二、强化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去了解更加丰富的人物,了解不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有趣庞大的精神世界。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可谓是一举多得。教师可以通过延伸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这样既能够培养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去了解文章和文章作者,深化了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教授《荒岛余生》这篇童话故事时,我向學生介绍了这篇文章的作者——英国文学家笛福,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鲁滨逊漂流记》。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十本《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这部名著,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和乐观精神,这对于一个在思想塑造期的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充足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必经之路,教师在这方面要为学生保驾护航。
  三、开展阅读讨论
  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是可以表达自我的学生,而不是人云亦云。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都会遵循教师对文章理解,或者是一些参考资料上对文章的解读,然而这些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每个学生都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在文学中没有绝对的答案,这也正是语文阅读的魅力。学生在开展阅读讨论时,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一些新奇想法,并加以研究,之后再和相关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非常迅速的进步。
  例如,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因为篇幅较长,所以文章中便有着更多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的地方,比如“大姐”的男朋友求婚是因为看了“于勒叔叔”的信、“父亲”和“母亲”对“于勒叔叔”态度的转变以及最后“我”冒着被母亲骂的奉献给了“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学生对这些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我也会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阅读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与提高。
  总之,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凸显,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当学生进入大学或者步入社会以后,学生在阅读一些具有深度思考性的文章时,学生在初中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便能发挥出用途,帮助学生解答人生困惑,积极生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竭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不仅关乎学生自身的成长,更是对社会和国家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陈雪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25)
  [2]黄晓山.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