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鸟的天堂教案【3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闲适和宁静,对于浪花,意味着死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选鸟的天堂教案【3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3、感受南国风光的美丽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自由快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两次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
  学生答。
  (师板书:树鸟)
  2、谁见过大树?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
  (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3、这样的大树,或者比这更大的树,你还想看吗?
  (播放课件,展示)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1、你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大树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大树的?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大树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2、学生读。
  3、交流:
  全身心地看,赞美地看,惊讶地看,疑惑地看……
  说理由时,就势读相关的语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作者是这样看大树的,那他又是怎样写大树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树的大?并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体会。
  2、学生品读。
  3、反馈:
  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并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1、请你再读读第二段: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把它划下来,反复读一读,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出示:
  ⑴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堆”、“另一簇”、“一点儿缝隙”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⑵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
  (抖动的、发抖的。)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重点是想想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之美,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把握好的词句,善于积累,运用,并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感受。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我这次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四、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六、教法分析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出示学路建议一
  二、 精度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大榕树: 1.大
  学生交流
  (1)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2)重点体会“真”字。
  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生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说明树叶的多而密)
  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4)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你体会出了什麽?
  3.看图片: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出示学路建议二
  (二)学习“鸟”的部分
  过渡: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见到了什么?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1.出示图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检查反馈:
  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指导朗读,配合课件,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5自由读课文第12 13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从中体会到了什麽?(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有关内容,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句段,尝试用静态 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意思。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大榕树 大 茂盛
  鸟的天堂(静态)
  鸟 多 欢快
  (动态 )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灿烂、白茫茫、船桨、规律、一簇簇、不计其数、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颤动、静寂、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耀、律”
  3、检查读文
  (同学们的字词认读非常好,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我们叫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
  (大家把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2、学生汇报(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3、划分段落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重点段各为一大段,其余的前面为一大段,后面的为一段,那么课文可以分为4大段,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这几大段写了什么?
  4、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这样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我们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同学们能不能看着大屏幕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我们知道作者和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美丽的榕树以及纷飞的群鸟。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那一株不平凡的大榕树吧!)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②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本来的,实际的。
  真清楚,明白。
  确确实实。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亩地。)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b、(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
  4、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有些失望。但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作者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6、小结写作方法。
  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样的描写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
  五、课后作业
  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作者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感悟群鸟纷飞的景象
  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作者第二天又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什么呢?(鸟)同学们快来根据自学读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吧。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一画,再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
  4、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花的,黑的”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③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说明鸟多,看不过来。(看清楚了?,又错过了?这真令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啊!)
  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兴奋的叫说明鸟很快乐。
  “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5、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录像中的大榕树鸟儿那么多,那么热闹的景象。
  6、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7、指导朗读。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三、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看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还真舍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