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目标不是都能达到的,但它可以作为瞄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四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第一章
  第2—4周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周第四章
  第15—16周第五章
  第17—18周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2个教学班,每班50余人。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 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 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 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 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 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 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 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
  1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2
  3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2
  4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四节海陆变迁
  2
  5
  国庆节放假
  2
  6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7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2
  8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2
  9
  期中考试
  2
  10
  评卷
  11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2
  1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3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4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5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6
  第二节国际合作;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17
  复习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4
    一、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预估少数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习的作用不大。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材的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七、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1-12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学生学情分析
  今年教的5个班,每班60余人,共计330多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的制作水平。
  五、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六、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八、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xx 周 第四章
  第xx-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6
    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联系实际:
  一、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课件展示)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
  师: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值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生:负值表示人口减少,0表示人口不增不减。
  师过渡:世界上各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那人口分布又是什么情况呢?
  (板书)世界人口分布
  二、世界人口分布
  师:请同学们阅读67页活动1,思考: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人口分布的疏密?用公式怎么表示?
  生: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人/平方千米)
  联系实际:计算抚顺、沈阳的人口密度
  (课件展示)
  地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人
  (20xx年)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生:抚顺人口密度是199(人/平方千米)
  生:沈阳人口密度是537(人/平方千米)
  师总结过渡:我们身边抚顺沈阳的人口分布不同,那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我们需要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来观察。
  师:读图要循序渐进,根据“读图三部曲”(观图—知地—求理),观图—熟悉图例,明确图意;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求理—探究分布规律,理解成因。请同学们根据图例,找出人口分布四大稠密区和四大稀疏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为人口稠密区;小于1人为稀疏区),并分析这样分布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人口稠密区。
  生:极地地区,北非地区,南美洲北部人口稀疏。
  生: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好,是人口稠密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气候潮湿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师生总结: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而“高、干、冷、湿”地区人口稀少。
  (课件展示)极地,沙漠,高原,雨林图片
  过渡: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分布不均产生了很多人口问题。
  (板书)人口问题
  三、人口问题
  师:请同学们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合作提示,分组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谈谈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谈谈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
  合作提示:
  1、各组自主选择探究题目
  2、先通过阅读教材或学案资料,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观点
  3、组内交流各自观点,互相补充。
  4、组长收集整理组员观点,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全班交流(画漫画、情景剧、举例子等)
  (附本部分学案)
  (参照教材P67———P70)
  1、结合所见所感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7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 周 第四章
  第15-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二
  1、 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 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 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 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 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1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习时间,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
  2、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周 第三节 地图
  第四周 综合探究一 地图的应用
  第五周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六周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七周 综合探究二 家乡的“沧海桑田”
  第八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九周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十周 复习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十二周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十三周 综合探究三 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第十四周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十五周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十六周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十七周 综合探究四 居民与环境
  第十八周 第五章 综合探究五 发展需要合作
  第十九、二十周 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8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
  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9月3日——9月14日)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大周(9月16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地球的面貌
  第一次月考
  第三大周(10月3日——10月17日)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世界的居民
  第四大周(10月19日——11月2日)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复习
  期中考试11月3——5日
  第五大周(11月6日——11月20日)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六大周(11月22日——12月7日)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二次月考
  第七大周(12月9日——12月23日)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八大周(12月25日——xxxx年1月7日)复习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xxxx学年度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9
    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通过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教学,结合我校“学导并举,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做到讲练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共22课时,分别如下:
  章序
  名称
  节次
  内容
  课时
  课时合计
  绪言
  与同学们谈地理
  1节
  与同学们谈地理
  1
  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3
  7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2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1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1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
  2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
  7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2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2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2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2
  4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
  第三节
  类的聚居地——聚落
  1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一节
  发展与合作
  1
  1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1
  2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2课时)
  2
  3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课时)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课时)
  2
  4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课时)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课时)
  2
  5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课时)
  讲解练习题复习(1课时)
  2
  6
  第一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2
  7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练习(1课时)
  2
  8
  第二节海陆变迁练习(2课时)
  2
  9
  第二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2课时)
  2
  10
  复习期中考试(2课时)
  2
  11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并讲解练习题(2课时)
  2
  12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
  2
  13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2课时)
  2
  14
  第四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2课时)
  2
  15
  第三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2
  16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2
  17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课时)
  类的聚居地——聚落(1课时)
  2
  18
  第四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2
  19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复习(2课时)
  2
  20
  复习,期末考试(2课时)
  2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13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1
    (一) 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 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1) 图领全文 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2)知识拓展 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亲身体验 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9月1日——9月14日)第一章
  第二大周(9月16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一次月考
  第三大周(10月3日——10月17日)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四大周(10月19日——11月2日)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复习 期中考试 11月3——5日
  第五大周(11月6日——11月20日)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六大周(11月22日——12月7日)第四章
  第二次月考
  第七大周(12月9日——12月23日)第五章
  第八大周(12月25日——20xx年1月7日)复习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75班与176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11、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3、发展与合作
  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运用实践或自做简单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校园网络等的作用,让学生获得知识。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
  五、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七、活动安排进度表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八、教学反思与要求
  在教学中,做到及时总结,做到扬长避短,诚恳虚心向他人学习。多听课,多评课,更要多上公开课,平时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对于七年学生而言是一门新的课程,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的学科,在初中课程中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进入初中后,其认知水平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已经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地理学知识。同时,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内容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本章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怎样看地图、地球的形状、经纬线与经纬度、地球的运动、七大洲与四大洋、五种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两大火山地震带、世界人口的特征及人口问题、世界三大人种及分布、世界的语言与宗教、聚落的形态、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天气符号的识别、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合作。
  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经纬线与经纬度的识别、地球的公转与自传、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识别方法、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特征、聚落的演化过程、三种降水类型气候资料的分析方法、如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5、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认真批改作业,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地理学科有较强的好奇心,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第一部分较抽象,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化抽象为具体,化验难为易,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有良好的心态。
  二、教材分析
  本学年使用的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三、教学总体目标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视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