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生活中有太多的擦肩而过,怎样去刻骨铭心?交往中有太多的欺欺衍衍,如何获真真切切?恋爱中有太多的斤斤计较,怎么去体谅包容?婚姻中有太多猜忌怀疑,怎么去关心信任。这一切需要恰当取舍和付出,不要因为抱怨而失去应该得到的东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反思1
    一、公开课前的准备
  这节课作为公开课来开设,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所以可利用的资源很多,于是我搜寻看了不少案例,不过看完之后觉得思路更乱,反而对怎么上这节课感到了迷茫。有一天,我正在结合教参及课程标准,阅读书上这一段的内容,突然理解到这样一种想法,我之所以思维混乱,是因为只顾赞赏地接受他人的想法而没有真正进入自己的思考。所以看起来简单,而实践时困难。这是我作为教师在特定情况下学习时遇到的困惑。同样作为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过程中,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遇到类似情况的机会更多。你讲给他听,他被动接受,但如果不融入自己的思考,习得的大量知识很难纳入他自己的认知结构,终会陷入混乱或遗忘的状态。所以最终我把这节公开课设计得很基础,围绕着三个原则进行,一是直观性,二是思考性,三是活动性。我要在这节课上把要学的知识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明白,然后在明白的基础上引导其思考,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对表面的知识进行深入加工,进而完成自我知识的构建。
  二、这节课的优点
  1、直观性
  这节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酶的作用和本质:二是进行实验的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实验。本节课很好的处理了各个知识点的连贯性。在研究酶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给了学生直观的体验。实验通过在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尤其是无机催化剂与酶的比较,引出了酶的催化功能,其次通过动画展现了不同条件反应加快的本质,突破本节的难点,酶的作用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在研究酶的本质这部分内容时,直接利用了书上的资料阅读,通过阅读给酶下定义的方式明确了酶的本质。
  2、思考性
  在本节课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思考讨论,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刺激了学生知识的内部转化和深入。例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途径。以化学实验中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以及细胞内的环境作提示引出学生对于细胞内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对实验加深思考,通过问题串驱动学生真正理解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的真正含义,得出进行生物实验的原则。阅读关于酶本质探索的资料分析过程,也是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拓展对酶定义的理解。
  3、活动性
  在这节课上,以实验和问题讨论两个方面作为了活动的载体。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学生活动。由于在实验前和实验中及时给学生做好指导,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还有同学大胆尝试,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设计了新的实验,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下面讲解设计生物实验的原则做了铺垫。在活动中为了不被现代教学技术困住手脚,我在制作课件时省略了许多冗长的内容,这样课堂上有较多的时间能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过大,没有突出重点
  本节课的内容在课标规定的标准课时是一节半课。为了使学生能充分理解酶的作用,所以设计时加入了实验。整节课的节奏很快,各个知识点均匀用力,使一些需要强化的部分没有凸现。建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将一些学生能够自己学习的内容,例如探索酶本质的小故事,布置给学生课前或课后自学,教师不要大包大揽。
  2、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反思2
    本节课进行顺利,学生反应快,思维敏捷,配合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语速较快导致整节课节奏快,学生思考时间短;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多关注学生。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面对全体学生避免学生举手却看不见的现象。
  在讲述实验过程中,若采用视频会更形象,在教学生观察时指出具体观察部位更省时更有效果。实验讲述太快,过度不自然。
  整个过程中,若将重点重复一遍或者加注关键词的语音会使学生更清楚本节课重点,今后讲课应学会讲问题抛给学生,少讲多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多思考多练习,最后对学生的答案点评小结,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纠错指导,这样能使学生学习更多,成长更快,自己也能得到更高的提升。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反思3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课,学生在课堂关注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很多内容跟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常用的加酶洗衣粉、多酶片,还有经常喝的清亮的果汁等,但要合理把握好一节课却不大容易。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课前本人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并由学生自主整理后课上交流。同时,课前还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课上采用“交流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身份出现,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既学会科学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并且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重点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获取信息。上完本节课后,本人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利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注重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本节正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科学信息、提取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的好素材。如查找酶在生活中的作用这一信息是,面对几万字的素材,提取重点信息很重要,所以就必须将重点内容摘抄下来,并通过加工,呈现给同学们。当然教师已事先布置给学生查阅资料的纲要,以减少学生做无用功。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调查任务,如:关于酶本质的探索,酶的特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三、注重对学生的生物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确定的课程理念是:“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所以在本节课教师也要准备一些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小常识:如我们常见的感冒发烧的原因就是机体为了抵御感冒病毒而提高温度,提高温度是为了杀死细菌,在此基础上高温也会降低酶活性,导致我们在感冒的时候不思饮食!
  四、立足课内,联系生活。
  新《课标》强调:“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