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喷泉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水有了压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填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2、能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3、会选用常用的关联词语填入句子。
  教学重点:
  复习本单元词语教学难点:把反问句改为否定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指导练习
  1、第一题
  (1)复习本单元重点词语。
  (2)独立填写各题,指名板书。
  (3)同桌检查。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填入括号的字的意思。
  2、第2题。
  (1)指名分别读两个句子,要求读得正确。
  (2)指名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
  (3)学生抄写。(要一部分一部分的抄写,把字写端正。)
  3、指导第3题
  (1)讲清题意:人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学校里我是学生。这道题是要求我们填写表示身份的词语,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写。
  (2)讨论:你知道有哪些表示身份的词语?
  (3)根据场合找出相应的词语。
  (4)完成作业。
  4、指导第4题
  (1)指名读例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用问号的句子是不是有表示疑问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懂得反问句表示肯定的作用。
  (3)学习例句,懂得改写的方法。(去掉表示否定的词“不”或再加上一个否定的词把问号改成句号,读一读,加进恰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4)试改句子。
  (5)同桌之间相互出句、改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分角色有感情读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信息资料】
  动物头饰、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鹿和玫瑰花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实物导入:
  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
  (指导“瑰”的读法,并书写“玫瑰”)
  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板书课题)
  2、谈话导入:
  (出示玫瑰花和小鹿的图片)
  认识它们吗?玫瑰花和小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
  3、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开展读课文比赛, 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能独立识字、读文,以赛促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于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学习。
  三、讨论
  1、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
  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
  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在课文的空白处,利用“移情”策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角色体验,既丰富了内心情感,又为理解下文“没有白栽”打下铺垫。
  五、朗读
  1、自由读:
  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2、交流读:
  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竞赛读: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
  六、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
  七、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5个字:
  1、学生观察:写这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指导:
  “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
  “骨”字上边中间时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
  “渐”字的“车”下面变横为提,笔顺是先竖后提。
  3、作业展示,师生评议。
  (个人自评最满意的字—同桌互评最满意的字—小组评选“写字能手”—全班展示自己的作业)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字书写的规律,并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教师拓展文本,引导想象,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领会“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提升了文本的社会价值。
  三、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
  (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
  表演是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提高阅读的手段。在兴趣盎然中获得感悟,受到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
  五、写字
  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2、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
  3、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板书设计】
  小鹿的玫瑰花嫩绿的叶子──花骨朵──快要开花──浓密的绿叶──
  (带来快乐)(受伤)(失望)
  黄莺──唱歌微风──玫瑰香风──小鹿快乐
  (快乐、幸福)
  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自己更快乐。
  【课后反思】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四个角色:小鹿、鹿弟弟、黄莺、微风。故事的内容是小鹿在美好的春天栽了一丛玫瑰,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首先替哥哥惋惜,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故事蕴涵着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情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但“鹿弟弟”这个角色的选择并没有起到衬托的作用。小鹿没看到玫瑰花开是因为跌伤了脚,那鹿弟弟呢?更多的孩子会怀疑鹿弟弟的真诚和善良,从文中的“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和“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可以体会小鹿和鹿弟弟很爱玫瑰,很想盼望见到玫瑰开花。既然如此,学生会问“鹿弟弟又没有跌伤脚,他为什么不告诉小鹿哥哥玫瑰花的消息,让小鹿哥哥高兴呢?”显然“鹿弟弟”在这里是画蛇添足了。或许有的孩子会天真地说:“鹿弟弟一直陪伴在小鹿哥哥的身边,没有走出家门,没看到花开。”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样的说法很难自圆其说。何况小鹿没看到玫瑰花开惋惜的心情,让第三者“鹿弟弟”说出来给孩子增加了难度,有些“曲线救国、舍近求远”的味道,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假如没有“鹿弟弟”这个角色,一点都不会使文章失去原有的意蕴。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到了“鹿弟弟”这个角色的疑点,但怀着侥幸心理去上了课,果真学生在课堂上提了以上问题,让自己尴尬无比,看来,我们的教材还要多从孩子的眼睛出发,多考虑孩子的观点,才能更完美!

  语文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草原》。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19.草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19.草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反复读课文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鲸喜爱音乐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2、弄明白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教学难点:
  弄明白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具准备:
  白鲸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看图片或录像片段,导入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板书:喜爱音乐的白鲸
  “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海里常常依*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白鲸和音乐的小故事。
  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划出不懂的词语,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交流预习成果。
  1、“你学会了哪些生词?”掌握字音,指名带读。
  召唤脊背附近成群结队
  2、记忆字形。
  寒:上下结构。中间共三个横,不要少写。
  迹: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里边,再写走之底。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进行交流。
  初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2、小组学习:分段朗读课文。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鲸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常常依*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记述了一次白鲸遇险又脱险的经历。
  3、选择你喜欢的部分自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纷纷”“马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2、理解“为什么白鲸得救是个奇迹”这个问题。
  3、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教具准备:
  收集其他动物与音乐的资料,乐曲《蓝色多瑙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鲸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海里常常依*美妙的“歌声”召唤同伴。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自由读,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白鲸是如何得救的?”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播放《蓝色多瑙河》。
  “为什么说白鲸得救是个奇迹?”小组讨论。
  (三)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使学生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前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我会填”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认识8个字,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教学“我会读”,使学生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题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课件
  2、词语卡片。
  3、制作材料、奖章。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
  2、读懂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理解文义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激疑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一、导语
  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是,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称“韩吏部”。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四、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五、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读音、句读、语气
  六、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查字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能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七、指定四名学生朗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余学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并进行纠正,然后投影一起朗读
  八、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概括内容
  第一段:阐述从师的道理
  第二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以圣人为例,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缘由
  九、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字词句含义
  (1)请学生放声朗读,自由翻译课文,提倡查工具书、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并求教于周围同学
  (3)最后将小组疑难问题记下准备向老师或全班同学质疑
  十、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结合语境,解释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一)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2、吾师道也道理3、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5、余嘉其能行古道风尚
  (二)无
  1、无贵无无论2、圣人无常师没有
  (三)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动词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名词
  第二课时
  本课重点是归纳积累实词、虚词用法,理解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作业情况二、学生呈现疑难问题
  三、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朗读、讨论、释疑、翻译,并归纳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归纳: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必有师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4)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
  (5)特殊句式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b、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被动句式
  四、研习课文
  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分析归纳,边讲边投影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2、分析第2段:
  思考:(1)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的?
  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
  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
  “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
  “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
  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3、分析第3段:
  思考: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
  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4、分析第4段:
  思考: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四、根据以上内容层次的分析,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五、作业
  1、归纳整理
  2、朗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