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科学教案模板7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用】科学教案模板7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科学教案 篇1
    教师要牢牢抓住科学课堂这个主阵地,以教材为依托,基于学生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和使用教材,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下面为大家分享六年级科学教案,欢迎参考!
  科学教育理论:
  依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采用“大胆猜测---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中,每班学生均为23名,从平常接触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不强。家长和某些教师由于观念的问题,低年级时偏重于语数教学及辅导,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观察、操作。更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儿童对周围事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而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弄明白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杠杆尺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等实验用品;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羊角锤撬钉子图(ppt)等8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简单操作导入
  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 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二、学习新知
  认识杠杆:刚才我们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们农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这样的简单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杠杆”。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示范,其他同学自己操作,教师适时分析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及定义。榜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自己在小组内指一指这三个点位置,说说定义。
  三、巩固新知
  那么我们以后遇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如何判断它是不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呢?想想该用那些知识去判断呢?要求组内简单交流,教师请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谈谈想法,说说同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教师在总结说明。
  四、应用所学
  出示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请同学们自己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杠杆?是,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想好后,组内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学生观察的很仔细,部分学生想到跷跷板的阻力点、用力点在随时改变,教师对同学的这种观察仔细、勤于思考精神给予表扬)。
  五、实际判断
  出示羊角锤撬钉子图(ppt)、老虎钳(ppt)、剪刀(ppt)等6张幻灯片,请学生判断是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组交流)。教师抽小组代表逐图分析。
  六、实验研究
  教师让学生试着猜测判断: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带着这个猜测我们来深入研究隐藏在杠杆上的科学道理。
  教师指导各组安装实验装置,叙述清楚实验要求。让各小组做实验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的三种情况,要求小组分工,记录好实验数据,把它填写到课本第6页的表格中。
  七、数据统计
  对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
  八、对数据梳理分析,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对各组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小组交流后,抽小组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追问、质疑、辩论。教师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追问和质疑。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回顾开始我们的猜测判断对吗?
  九、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杠杆有三个重要的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理解了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节课同学们讨论积极,能认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2、激发幼儿探索使用放大镜的兴趣。
  3、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活动重点:
  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活动难点:
  发现随着放大镜的上下移动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放大镜。
  2、每组准备一些可观察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放大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 教师: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
  2、 介绍名称——放大镜。
  二、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外形特点。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用手摸,用眼观察,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2、幼儿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放大镜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小结:放大镜和普通的玻璃的不同,它是中间凸起的,边缘是薄的。
  三、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放大镜。
  1、幼儿用放大镜自由观察桌面上的物体,感知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部分幼儿到前面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放大镜。
  3、教师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小结:在使用放大镜时,慢慢上下移动放大镜,保持合适的距离,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四、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1、通过图片让幼儿感知放大镜的使用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幼儿再次使用放大镜随意观察活动室内任何地方,体验使用放大镜带来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教学重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利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计划并进行定量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学情分析:在前两年学习科学己有基础上,学生己有一定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很浓,接受能力快。本课教学内容趣味性、操作性强。斜面应该是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了,虽然严格的标准斜面并不多,但是很多变形的斜面却一直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分析这些变形的斜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搭斜面的材料(长度不同的木板)、测力计、一块木头上钉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螺丝刀、铁锤。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出示饮水桶
  谈话: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桶水搬到讲台桌上来,谁愿意帮助老师?
  2.找一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3.找两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4.提问:那么,我们一个人有没有办法把饮水桶搬上去呢?
  5.让刚才那位同学利用木板再来试一次。
  6.提问:这位同学两次搬饮水桶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种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面。(板书课题)
  学生纷纷举手。
  一位同学没有把饮水桶搬到桌上。(很吃力)
  两位同学把饮水桶搬到桌上。(还是很吃力)
  学生思考:利用木板。(若学生想不出教师可提示)
  学生利用斜搭的木板获得了成功。
  学生回答:一次利用木板,一次直接搬。。
  通过教师与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斜面的作用,引出课题。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发现周围的生活现象存在着科学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一、探究斜面的作用
  1.提问: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猜想。
  3.提问: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4.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方法。
  5.谈话:各组同学开始行动吧!
  6.组织学生汇报研究的数据和结果。
  7.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
  8.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确实可以省力。(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测力计读数
  直接提重物
  利用斜面拉重物
  二、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对比实验
  1.提问:请大家再来观察我们刚才得出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教师可适当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直接提起测力计读数相同,利用斜面读数不同的数据)
  2.提问: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3.提问:我们再如何进行研究呢?
  4.组织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
  5.谈话:下面就开始我们的研究吧!
  6.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8.总结: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板书: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实验记录单
  倾斜角度测力计读数
  三、巩固应用斜面的作用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省力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呢?
  2.出示斜面的应用图片(变形斜面)。
  谈话:请大家观察斜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谈话: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
  提出猜想。
  汇报交流。
  各小组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集体交流研究方法。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情况。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结论。提出研究的问题。
  交流各组提出的猜想。
  学生仔细观察数据。
  根据提示思考。
  发现:这几个组利用测力计时读数完全相同,但利用斜面后虽然都省力,可省力的大小却不相同。
  学生思考,回忆刚才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和倾斜角度有关系)
  回忆三角板的角度。(主要是30度、45度、60度)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汇报。利用已有数据,发现新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适当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利用材料设计不同坡度实验。培养学生好奇好问的习惯。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对比试验是科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验。
  这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体会到科学即生活的道理。
  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对学生大胆创新、仔细认真的学习进行表扬,并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猜想
  3制定实验方案
  4实验
  ①分组实验做记录
  ②分析数据
  ③交流整理
  5得出结论
  实验验证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引导学生用长短不一的木板垫起同一高度进行实验,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比较木板的长短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3总结两次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师: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个能登上塔顶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积小,应该怎样修?
  学生思考设计。学生思考后回答。
  自由发言把课堂探究进一步扩展为课下探究。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板书设计:
  18、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倾斜角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教学反思:
  斜面是日常生活中接触较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盘山公路为切入点,按照“做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介绍了有关斜面的知识。
  科学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4、全班汇报:
  5、看课本第五页的图画,你有哪些“小问号”?
  (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有哪几种颜色?
  (2)鸟类是怎样繁殖的?、、、、、、
  (3)全班汇报,共同揭秘。对于可以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师生一起解决。
  三、拓展活动(课后作业)
  在课后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我们下一节课讨论。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小小叶片来追我
  目标:
  1、能单手持物向前跑。
  2、能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准备:
  1、不同颜色的树叶
  2、在树叶上系上绳子。
  流程:
  树叶宝宝找朋——观看教师运动——尝试活动——集体游戏
  过程:
  一、树叶宝宝找朋友
  1、请幼儿闭上眼睛,从教师的筐里抽取一片树叶。
  你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
  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做在一起,把小树叶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二、观看教师运动
  1、出示系有绳子的树叶,念完“小小树叶,和我比比,一二三四,谁拿第一“后,教师牵着树叶在场地上跑动。
  2、教师再次演示,请幼儿牵着树叶在场地上跑动。
  三、尝试活动
  1、请幼儿尝试:谁能让树叶飘起来追你?
  2、请几名探索成功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看。
  3、小结:朝着风,跑得快点,不要踩到树叶,就能让叶子飘起来了。
  四、集体游戏
  1、把不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同,进行比赛,看哪组宝宝最先一个到达终点,就算赢。
  生活活动:
  冬天不怕冷
  措施:
  1.讨论:冬天有什么办法才能热起来
  2.游戏:冬天不怕冷
  户外活动:
  分散活动:3号场地
  目标:愉快地参加集体游戏。
  集体活动:我是小小投篮手
  目标:锻炼两只手的手臂力量
  下午活动:梧桐树
  活动目标:学会用手掌印画的方法表现梧桐叶的特征。
  活动准备:铅画纸、抹布、各种颜料等
  活动流程:欣赏与讨论——制作——展示

  科学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幼儿早期识字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因此是一种玩与学合一的教学过程。而小班幼儿,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很差,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让他们在游戏中学识字能很好地吸引其无意注意,使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识字活动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老师本领大》这样一节认读课,在活动中能创造多种吸引幼儿无意注意的方法让他们识字。比如变魔术、找字宝宝、看谁取得快、谁不见了、找朋友等游戏,使幼儿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和足够的注意力,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正确朗诵儿歌。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认读汉字:汽车、房子、娃娃、小鸭。
  3、激发幼儿对认读汉字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读丛书一份、投影仪。
  2、整首儿歌的汉字卡片一份;大字卡(汽车、房子、娃娃、小鸭)各一张。
  2、幼儿人手一个盘子,里面各放有四张所要认识的字卡(汽车、房子、娃娃、小鸭)。
  四: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好吗?看看老师变出什么了?
  2、教师以画画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1)画小鸭
  问:老师变什么出来了?你喜欢小鸭吗?小鸭是怎样叫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幼儿学鸭叫,并做动作)
  学说短句:小鸭呷呷呷!
  (2) 画房子
  教师在纸上画出一幢房子,问幼儿:老师又变出什么来了?(幼:老师变出了一幢房子)问:老师变出的这幢房子看上去怎么样?高不高?(幼:很高、非常高等)引导幼儿学说短句:房子高又高。
  (3) 画汽车
  教师在纸上画出汽车,问幼儿:看看老师又变出什么来了?呀!是汽车,小朋友乘过汽车吗?那你听过汽车是怎么叫的?(嘟嘟嘟)我们来学习开汽车吧!(边模仿开汽车边学汽车叫)
  (4) 画娃娃
  教师:老师变了这么都的东西,小朋友开心吧?(开心)那我们一起来笑一个吧!我来帮你们拍个照吧!呀!小朋友笑得可真好看,老师也来变个笑哈哈的娃娃吧!(教师画出一个娃娃)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都是老师用什么变的呢?(笔)那你们说说看,老师的本领大不大?学说短句:老师本领大
  3、认读汉字:小鸭、汽车、房子、娃娃。
  (1)(请另一位教师帮忙,偷偷将字卡贴在小鸭的身上)问幼儿:咦!小鸭的身上多了一样什么呢?呀!原来是小鸭的字宝宝,我们来跟它打招呼吧!(小鸭字宝宝,你好啊!)将字卡取下,引导幼儿认读。
  (2)(指着贴在房子上的字卡)问:小朋友你们看!房子上也多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噢!原来也是房子的字宝宝,我们也来跟它打招呼吧!(房子字宝宝,你好啊!)认读房子并做动作。
  (3)将汽车的字卡取下,以字宝宝的口吻对幼儿说:小朋友好,我是汽车字宝宝!教师:呀!汽车字宝宝可跑得真快,老师还没有点到它,它就已经开过来了,它还开到了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去了,快把它找出来吧!(幼儿找出汽车字宝宝,并认读)
  (4)(教师把娃娃字宝宝藏在一个地方)问:咦!娃娃的字宝宝呢?我怎么没看到呀?小朋友猜猜看,它会在哪里呢?(先让幼儿猜一猜,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可能它躲起来了,我来找一找?(教师假装找字卡的样子)噢!原来它在这里,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认读娃娃)
  (5)游戏:看谁取得快
  教师从四张字卡中任意取出一张引导幼儿认读,再请
  小班;科学认读:老师本领大
  幼儿也在自己的字卡中取出一张跟刚才看到的一样的字宝宝,对取得快得幼儿给予鼓励、表扬,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6) 游戏:谁不见了
  从四张字卡中抽掉一张字卡,让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1) 教师抽字卡,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2) 一幼儿抽字卡,其余幼儿观察是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4、整体认读。
  教师:看到小朋友今天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很高兴,我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老师本领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 教师边念一句儿歌边出示这一句的字卡,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认认有关的汉字。
  (2) 在认读了两遍儿歌后,再请他们找找看,刚才认识的汽车、房子、小鸭、娃娃的字宝宝在这首儿歌的什么地方,找出来后,用圈把它们圈出来,作为标志,再把相应的小图片送给字宝宝。
  5、游戏:找朋友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字宝宝,然后再帮这个字宝宝找一个一
  样的字宝宝做朋友,你可以先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听,你拿的是什么字宝宝?好吗?
  听音乐找朋友去找相同的字宝宝。
  五:活动反思:
  首先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孩子们对小鸭、汽车、房子、娃娃都非常喜欢和熟悉,但小班幼儿对这些字宝宝掌握很少,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让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其次,从设计思路上来说,《纲要》强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而幼儿在游戏中表现的最开心。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强调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快乐学习这一首要目标展开活动。变魔术、找字宝宝、看谁取得快、谁不见了、找朋友等游戏,让幼儿在开心的氛围中激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其实,我们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后。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无意注意中自主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科学教案 篇7
    一、 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课堂教学要“重学生发展”,轻“知识传授”;重学生“研”,轻教师“教”;重“探究过程”,轻“探究结果”。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作为探究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结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识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一般流程。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
  3、 情感目标:
  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过程,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
  四、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经历造一张纸的完整过程,并探究解决有关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五、教学准备:
  1、 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等每小组一份。
  2、 古代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像、图片或文字资料。
  3、 民丰造纸工厂的造纸工艺流程的录像。
  六、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二)实验探究
  (三)交流成果
  (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许多纸的性质。你们还记得吗?
  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造纸术是哪个国家最早发明的,又是怎样造出来的?
  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观看古代造纸的过程。
  师:(课件演示)
  师:看了这些图片与资料,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愿望,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师:对,造纸,今天我们也来造一张纸。
  师:看到桌上的材料,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我们小组打算采用怎样的方法,选用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方法来造纸?
  师:请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
  师: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
  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实验中。
  师:刚才大家的探究很投入,研究的成果也出来了。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纸是怎样一步一步造出来的?
  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共同归纳造纸工艺的一般过程。
  师:(板书)造纸的过程:
  (1) 调制纸浆。
  (2) 滤水压平成“纸”。
  (3) 从棉布上把“纸”揭下来。
  师:召开造纸工艺成果发布会。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谁还愿意说出自己的发现?
  师:比较一下,我们造的纸的厚薄一样吗?纸面平整吗?怎样才能造一张厚薄均匀的纸?
  师:我们现代的造纸工厂,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造纸的吗?
  师:(出示录像片)观看嘉兴民丰造纸厂的造纸工艺流程,教师略加解释、补充、说明。
  师:本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想法?
  师:(总结)。
  小小一张纸,涉及到那么多的科学知识,请大家在课外搜集一些纸品材料,准备下一节课继续探究有关纸的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设计
  生:纸由各种纤维组成的。不同的纸在颜色、光洁度、厚薄程度等方面都不相同。
  生: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发现。讲述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生:观看课件。
  生:造纸,自己亲手造一张纸。
  生:各小组成员,纷纷商量自己的活动方案。
  生:各小组发表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案。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案。
  生:学生实验操作开始。
  生: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情况。
  生:各小组纷纷推出自己的作品。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给予补充、完善。
  生:学生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生:观看有关录像。
  生: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生:整理器材,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