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5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要学会经营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混日子,也不是天天熬日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5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体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活动准备:
  海面、羽毛、毛笔、积木、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哪里最怕痒
  1.师:小朋友们,你们和爸爸妈妈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那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挠一挠,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帮他贴上即时贴。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请你说说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痒?还有其他怕痒的地方吗?(教师在人体结构图上贴上即时贴)
  6.师:觉得脖子特别怕痒的请举手,看看有多少?
  7.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出了身体上的脖子、胳肢窝和腰这几个地方特别怕痒。
  二、痒一痒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有什么?
  [page_break] 2.待会儿就请你们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把它们记录下来。
  3.(出示记录表)谁看懂了?可以怎么记录?
  4.小结:请你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在皮肤上相互挠一挠,在使你感觉特别痒的材料下面画上一个简单的标记。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展示各组记录表,出示大记录表)
  我们一起把找出来的材料统计一下,觉得海面痒的有几个?一起数一数;还有几种材料谁愿意来统计一下?
  7.师:仔细观察这张大统计表,你们发现哪几种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为什么?
  8.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软绵绵的、毛茸茸的东西碰到皮肤上就觉得特别痒,而一些硬硬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痒。
  三、经验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碰到皮肤上是很痒的,我们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挠一挠好吗?
  教后小记:
  结合“一课三研”,我对科学活动“痒一痒”进行了三次教学活动,通过反复地修改、试教,真正领会活动的内涵。
  第一次教学活动时,把目标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痒;
  2.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并把它放在中班进行教学,整个活动下来,目标没能很好地达成,孩子们对于“身体本身痒”和“材料碰上去才会痒”没有弄清楚。因此,在研讨的时候,我们先把目标重新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并把年龄段改为了大班。
  第二次执教下来,总体感觉比第一次顺畅、清晰。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哪里最怕痒”,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导入:
  1.让幼儿说说家里和大人一起玩挠痒痒的感觉;
  2.然后引导他们和同伴一起玩一玩挠痒痒,找找对方身体上哪些部位最怕痒,此环节中加入了挠脚底,初步达成了目标中的情绪宣泄和释放。
  第二个环节是“ 痒一痒”,引导幼儿用海绵、毛笔、羽毛和积木相互在皮肤上挠一挠、逗一逗,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并记录下来。此环节体现了两位幼儿之间的合作。大班幼儿合作的意识比中班幼儿强,活动下来幼儿表现良好。大统计表记录的过程中,我请集体和个别幼儿一起来统计,进一步感知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
  第三个环节是“经验迁移”,引导幼儿知道在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能够让我们觉得特别痒的材料,请大家回去找找看。研修的时候,老师们提出了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加风趣、幽默,激发幼儿对挠痒痒的兴趣。因此,第三次执教的时候,我更加注重引导语和提问的方式方法,赋予孩子们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实验中不怕失败,敢于克服困难。
  2、在操作中能与同伴协商,共同配合解决操作中的困难。
  3、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使鸡蛋摔不破的包装方法。
  [活动重点]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包装鸡蛋的方法。
  [活动难点]
  能使自己包装的鸡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的材料:纸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萝、棉花、报纸、硬纸板。
  2、熟鸡蛋、皮筋、透明胶带、曲别针、剪刀、毛线、粘钉、橡皮。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前几天小朋友共同搜集了许多包装盒,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了包装对东西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把东西固定住,再垫上一些比较软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装盒,共同观察分析包装盒的作用。
  2、提出问题:今天请小朋友当运输鸡蛋的工人,包装鸡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猜想并记录:
  教师:你们两人一组商量一下包装鸡蛋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装?
  教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咱们试一试,看用哪种方法包装摔不破鸡蛋。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
  重点指导: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够的空间填充软的材料。
  2、鸡蛋要放在中间,使鸡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软的材料保护好。
  3、填充物要充满容器,使鸡蛋固定。
  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大胆尝试。
  5、交流与总结:你的实验和猜想一样吗?为什么?
  6、活动延伸: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试一试。如:站在椅子上举起来让鸡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指导瓶子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螺纹)选择适当的瓶子。(重点)
  2、尝试拧紧瓶盖,获得用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的动作。(难点)
  【活动准备】
  1、手偶巧虎。
  2、收集的各式瓶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班来了谁啦?巧虎妈妈带着巧虎要去旅游了,准备了好多的东西放在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都没有了,这下怎么办?没有了瓶盖,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瓶盖,东西会掉,不卫生,不方便)
  二、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选择瓶盖。
  1、我们一起来帮帮巧虎妈妈吧,帮她的瓶子找到合适的瓶盖。
  2、幼儿操作完交给巧虎妈妈检查是否正确
  3、提问:怎么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呢?为什么这个瓶盖刚好盖在这个瓶子上呢?(找一个没有配对成功的,你的瓶子为什么没有找到好朋友盖子呢?再试试,这个可以吗?为什么不行呢?
  师小结:瓶子和瓶盖正好是一样大小的。
  三、幼儿尝试拧、盖的的方法去盖瓶盖。
  1、师:我们换种方法,把瓶盖盖紧瓶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2、幼儿操作。(请一位该好的小朋友,你的瓶子盖住了吗?怎么用小手把它盖住的?)
  3、提问:你们发现瓶盖与瓶口之间的额小秘密吗?里面一圈圈的是螺纹,有螺纹的要用拧。
  4、请一位盖的小朋友。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那你是怎么盖上的?没有螺纹的瓶子不用拧的方法,用盖。
  四、游戏:送回家
  现在小朋友们帮巧虎妈妈的瓶子都找到了瓶盖,我们先把它们送回家吧。巧虎妈妈谢谢各位小朋友。
  【教学反思】
  教师引题还是较为成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但当幼儿回答瓶盖的有些作用后,教师的引导性不够,还是较为直接的告诉幼儿瓶盖的其他作用,而且在这一环节师小结也不够科学、到位,体现不出科学的严谨性。在第二环节幼儿自动操作的时候,场面混乱,当教师抛出问题的时候,只有部分幼儿在进行参与,个别幼儿已经开始玩自己的瓶子。如果教师能在这里巧妙的说句话或者在设个环节,将幼儿的注意力在拉回来,效果也许会好些。在第三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个别幼儿回答了盖紧瓶盖的方法,教师也做了一定的小结。之后应该再请幼儿试一试,加强幼儿掌握盖紧瓶盖的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请小朋友送回瓶子宝宝的时候,应该讲清楚内容,交代清楚该怎么送回,秩序也会更好些,而不是简单的一句送回家,结果幼儿就全部乱糟糟的往箩筐里乱放。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学 活动目标:
  1、 通过系列活动,探索镜子半个变一个的.秘密。
  2、 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
  3、 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记录表、油画棒、教师用的大表格、师生操作用的镜子、盘子、小动物卡片、袋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这个小口袋里,有件小朋友很喜欢的东西,请你们不要用眼睛看,只用手摸,猜猜是什么东西,谁愿意上来摸一摸?(镜子)镜子有什么用,谁知道?(照人和物)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小镜子看一看,你看到了谁?你笑一笑,镜子里的娃娃怎么样?你装出哭的样子,镜子里的娃娃又怎样?笑和哭谁漂亮?现在先请小朋友把镜子放回盘子里,师:刚才小朋友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你们笑的样子真好看,老师最喜欢看到你们的笑脸.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刚才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镜子是怎么放的?(是平放着还是立着放?)
  二、第一次操作“镜子应该怎样放,才能从镜子里看到桌上的图片”
  1、师:“小朋友的桌面上贴着一只小动物,大家猜一猜、镜子应该怎么放,才能从镜子里看到桌面的小动物?”(立着)
  2、幼儿自由猜想,并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操作:现在就请大家拿起镜子,动手试试看,镜子怎么放,才能从镜子里看到桌上的小动物。
  4、请几名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三、第二次操作“请小朋友用镜子找出图案的另一半,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1、师:“请小朋友拿出操作表,看看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都只有一半),如果想把这些图案变完整,请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你们手上的镜子很神奇,它能把这些一半的图案都变完整,请大家猜猜看,镜子要怎么放,才能把图案变完整呢?”(把镜子立在图案的旁边)
  2、幼儿自由猜想,并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操作:①“现在请小朋友动手试试看,镜子立在什么颜色的线上,可以看到另一半,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图案?”②“你用镜子在什么颜色的线上找到完整的图案,就用相应颜色的笔在图案下方的表格里画一条横线。”
  四、师幼同梳理交流探索的结果,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师:“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你在什么颜色的线上找到完整的图案?”
  1、 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表向大家介绍记录结果。
  2、 师幼共同验证幼儿操作的结果。
  3、讨论引申:镜子放在图案的什么位置,可以得到完整的图案?你是怎么知道的?
  4、结论:“镜子放在图案的中间,就可以从镜子里找到它的另一半。”
  五、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分区活动的时候,还有很多一半的礼物藏在图中,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把它们变完整好吗?”
  游戏:请大家带着镜子到操场上去,我们来玩小动物跳舞的游戏。引导幼儿用贴有各种小动物图案的镜子,反射阳光到墙上,并不断移动,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愿望。捉动物教师用贴有老虎或狮子图案的镜子反射在墙上,去捉幼儿用的镜子反射在墙上的小动物。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观察蚂蚁的形态。
  活动准备
  课件、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1)你在哪儿见过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怎样搬运粮食的?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听故事,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听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四、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结束部分:
  学蚂蚁搬豆走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