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教案汇总9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成功的目标是一种动力,可以促使我们继续前进。不要被面前的雾迷住了眼睛,即使出现了再大的困难,那也是暂时的障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成功就在雾的后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品】科学教案汇总9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科学教案 篇1
    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让幼儿观察杯子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沙子里会冒出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将杯子放到窗台上,过一会再观察,看看杯子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漏斗上铺一块纱布,将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建议活动(一)和(二)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扩展以上活动内容。

  科学教案 篇2
    课 题: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呼吸的研究活动来认识空气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对保证呼吸卫生的重要意义。
  3.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
  重 点: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认识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难 点: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1.教师:今天我们把门窗关着上课吧。
  2.请大家趴在桌上,记录我们一分钟呼吸多少次,数完后,请在记录本上记录下来。
  3.刚才是安静时的呼吸次数,如果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有变化吗?会有什么变化?
  做一会静力性动作,如用力弯曲手臂等,然后马上记录呼吸频率,并写在记录本上。
  4.比较:安静时和运动时呼吸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由这个问题引出人是通过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等知识。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自己说出来,如果不行,老师要讲解,或让学生看课文中的“资料与拓展”。
  5.如果我们不呼吸呢?引出游戏:憋气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通过这个比赛让学生认识到,人不能不呼吸。
  6.想一想,今天我们把门窗关闭着上课,你有什么想法呢?
  小组充分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大致会说出下面的一些情况:我们感觉有点闷。
  在封闭的教室里,氧气不足;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又吸进来了;新鲜空气少,二氧化碳多,所以觉得闷,对身体不好。
  7.体验活动:分男女生,到教室外的走道上站一会,体验教室外和教室内的空气给我们的感觉。活动完毕后问:“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打开门窗!”由此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体验推向高潮。
  8.想一想,在冬天,我们往往把门窗紧闭着上课,这对我们的身体是没有好处的,但天气又冷,不敢开窗,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9.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呢?我们对这些情况调查一下。
  夏天空调房间里的空气流通问题;
  家庭里的空气流通问题;
  大商场是如何解决通风问题的;
  城市里的空气污染问题。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2、能够利用器物模拟出月球围绕地球转的原理。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体验到物体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天体的圆周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2、能够用水杯做模拟万有引力的实验。
  教学具准备:
  米尺,装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绳),画重力方向记录图。
  教学过程:
  一、生活现象揭示物体都要落地
  1、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现象。(出示动画:雨点落到地上、树叶飘落、杯子里的水打翻留向地面、书从桌子上掉下来、水龙头打开水流下来、球扔出去后掉下来)
  2、雨点、树叶、杯子里的水、书、自来水、球,它们最终都会怎么样?(板书:落地)
  二、感受物体重力的存在
  1、(出示米尺并提起)谈话:如果老师松手,米尺会怎样?(演示)怎样让米尺不掉到地上呢?(用手抓)
  2、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抓尺子的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边讲解边请学生上台演示。
  (1)游戏由甲乙两个同学相互配合来完成;
  (2)甲同学将右手抬起与腰齐平,张开右手虎口;
  (3)乙同学提起米尺,将米尺的一半放于甲同学右手虎口中(注意米尺不能碰到甲同学的手);
  (4)当乙同学放下米尺时,甲同学迅速捏紧右手虎口去抓米尺。
  (5)完成两次游戏后,甲乙同学相互交换再做两次游戏。
  (6)甲乙同学完成游戏后,将米尺交给另外两个同学玩。
  注:(1)没有轮到游戏的同学请仔细观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甲同学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3、学生游戏,观察手的运动方向,体会手里的感觉。
  4、游戏后交流。
  (1)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5、师生演示,加深感受重力存在。
  (1)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抓老师手里的尺子,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甲同学的右手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间,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3)这股力来自哪里呢?
  6、揭示:我们把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板书:地球吸引→重力)
  7、老师这里的一桶水受到重力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水桶受到的重力。
  8、小组轮流提桶,并思考:提起水桶时,你手里有什么感觉?
  9、指名说说:提起水桶时,你手里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放手,水桶会怎样?
  10、小结:不管是离开地面的物体,还是在地面上的物体,它们都会被地球吸引产生重力。
  三、认识重力的方向
  1、谈话:重力使物体向哪个方向落的呢?我们可以用箭头来表示重力的方向。(板画↓)
  2、出示尺子下落和提起水桶的图。
  它们受到的重力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画重力方向。
  (3)画后交流。
  A.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展示画的重力方向。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画的情况。
  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指向地心)
  (4)小结: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方向都是指向地心的。我们把这个都指向地心的重力方向叫做竖直向下。(板书:竖直↓)
  5、出示下雨、树叶飘落、水打翻、书掉下来、水龙头滴水、扔球图,让学生画画这些运动的物体受到重力的图。
  (1)谈话:掉落的雨点、飘落的树叶、掉落的书本、流下来的自来水、扔出去的小球,它们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画一画。
  (2)学生画重力方向。
  (3)画后交流。
  A.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展示画的重力方向。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画的情况。
  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C.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落向地面?你能作出怎样的解释呢?
  四、解释牛顿的第一个问题
  1、谈话:苹果熟了落向地面,跟雨点从天上落到地上、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一样,非常平常。大科学家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会想些什么呢?你知道牛顿和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2、边介绍边出示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出示到第一个问题)。
  3、牛顿在300多年前提出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作出怎样的解释呢?(板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4、牛顿是怎么解释的呢?(出示牛顿的第一个解释:是某种看不见的力把苹果拉向地面,这种力使其他东西掉下来时,也都落向地面,这个力来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
  5、小结:牛顿说的“垂直向下”和我们说的“竖直向下”是一样的意思。同学们的解释和大科学家牛顿的解释基本是相同的,真了不起。生活中我们只要对一些现象加以注意并思考,也能像牛顿一样有伟大的发现。
  五、尝试解释牛顿的第二个问题
  1、看到苹果落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2、牛顿还想到了什么呢?(出示牛顿想到的第二个问题)你没有想到吧?
  牛顿思考问题的深度比我们更深,想到的问题更具有探究性,这就是大科学家牛顿比我们高明的地方,我们应该向牛顿学习。
  3、对于牛顿的第二个问题,你能作出怎样的解释呢?(学生讨论,说说)
  4、在解释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做个“滴水不漏”的小游戏,好吗?
  5、讲解游戏规则,教师演示,请一个学生演示。
  (1)用手紧紧握住系着水杯的绳子。
  (2)把水杯快速地旋转。
  6、学生游戏。
  7、谈话:当我们把水杯倾斜甚至倒过来的时候,水会怎样?为什么会掉下来?
  当水杯快速旋转时,水有没有掉下来?水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提示:刚才我们是把水杯向哪里甩?水杯是怎样运动的?
  (板画:水杯绕手圆周运动轨迹图)
  8、你能对牛顿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的作出解释了吗?
  (提示:月球是围绕地球转动的。那么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和刚才的旋转水杯有什么联系呢?)
  9、可以说,没有牛顿对“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的解释,就没有今天的航天事业。
  请看——(播放神五载人飞船发射的视频)
  六、课堂总结
  (时间充裕)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并带着这个疑问进行大胆地假设、实验、分析、总结,并围绕“苹果为什么落地”作出了两个非常科学的解释,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会对一些现象产生疑问吗?(请学生说说)
  你有过像牛顿一样,对这些疑问去大胆地假设、实验、分析、总结?
  你愿意像牛顿一样,对这些疑问去大胆地假设、实验、分析、总结?
  (时间不足)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科学实践是充满乐趣的,愿你们能像科学家牛顿那样大胆想象,热爱科学研究。相信你也能像牛顿一样有伟大的发现!
  板书:
  20、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地球吸引→重力垂直向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保持与发展对身边自然事物是好奇心,培养兴趣,善于猜想,乐于合作交流。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春天的景物。
  2、能用两三句话写一写找春天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说通顺话,通过评价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上课前带学生到野外找春天,并拍下学生找春天的照片,选择部分照片做成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种瓜》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春天来了,我们除了看见小弟弟种瓜,还看到了什么呢》(出示阳光、燕子、柳枝的动态图和春雨沙沙下的动态图)
  二、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春姑娘说,xx班的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和一道选择题,只要你们读对了词语,做对了选择题,我就带你们去找春天。
  1、出示词语
  温暖 绵绵 柔柔 可爱 隆隆
  2、选一选,填一填。
  ( )的阳光 ( )的春雷 ( )的春雨
  ( )的春风 ( )的春燕
  春天来了,带着( )来了,带着( )来了,带着( )来了,带着( )来了,带着( )来了。
  3、引导学生看小草发芽图进行说话训练。
  (相机引导学生用“探、钻、冒”进行说话训练,对用了拟人手法的孩子进行激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看柳条发芽图进行说话训练。
  5、引导学生开桃花、梨花盛开图进行说话训练。
  (相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说,如桃花和梨花都开了;加上颜色,粉红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都开了;用形象化的手法,桃花绽红了脸,梨花披上了白衣裳;用“也”字把两种花的状态说一说,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的梨花也开了。“也”表示两种事物同时进行,紧扣春天,让学生例举训练。如,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柳树也发芽了。)
  三、阅读例文,发现方法
  1、出示例段:(“田野里”、“小河边”、“山坡上”用红色显示。)
  田野里,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小河边,柳条抽出嫩绿的叶子。山坡上,粉红色的桃花开了,雪白的梨花也开了。蜜蜂在桃花上边歌边舞,好像在报告春天的到来。
  2、学生读,引导学生发现按一定的顺序写。
  四、情景再现,提示写法
  展示学生找春天的图片,回忆找春天到过的地方,每一处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想到了什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有条例第写话,运用形象的说法(适当展开想象和联想)。
  五、提供词句,降低难度
  1、出示“词语、句子超市”,指名学生阅读。
  2、提示可以仿照句式进行描写,尽量用进好的词语。
  六、学生自由写话。
  七、展示学生写话作品,进行激励性评价,以表扬为主,适当提醒修改不当之处。
  八、小结布置

  科学教案 篇5
    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力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非常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很大帮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学生操作使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交流。对于榔头拔钉子,学生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杠杆,是因为他没有结合实际使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学生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学生就较易理解了。对于螺丝刀,有的学生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肯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研究。在教学中,很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教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对于这个实验,有这么几点要求:
  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实验情况。
  4、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如何区分?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多加观察、思考,发现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学生能进行认真思考来发现规律,更多的是随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这些情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现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实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但对于“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更合理”?学生的思考并不多,充满随意性。同时,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也相对紧张,如果想要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杠杆尺实验,建议增加教学时间。因为只有将这个知识掌握了,懂得通过分析用力点、支点、阻力点三点之间距离的关系来区分杠杆是省力的,费力的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才能使第三课的活动顺利开展。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安排在物理学入门《1.1希望你喜爱物理》和《1.2动手做实验》之后,在1.1节让学生走进物理世界,进而知道物理,喜爱物理之后;1.2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物理实验,知道了什么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物理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而1.3节进而将实验提高了一个档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安排是循序渐进、更上层楼的.教师在中要体会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事实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理念】:
  本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实验中,不要太过要求严密(例如,规定怎样测量线长、摆动次数、实验顺序和总结报告的格式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探究钟摆的奥秘
  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
  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1、提出问题:
  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
  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
  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
  生: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生: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偏离的角度大小有关.
  生: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
  师:好,前面几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猜想,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那么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设疑)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学说对了,还是有若干同学正确?切忌从老师的表情上揣度答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a、如果你认为,摆锤的轻重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轻的快,还是重的快.
  b、如果你认为,摆动的角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摆角大的快,还是摆角小的快.
  c、如果你认为,百的长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思考、交流、回答)
  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师:对于以上的猜想,你们准备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来验证呢?
  生: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
  师: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选择探究的器材,在此,对具体的实物进行了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下面请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
  生:探究步骤如下:……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生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板书』: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
  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6、评估:
  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生:如果我们再多做几次,总结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可靠.
  生:我们测的摆动时间还真准确呢.
  生:我认为结论是可靠的,刚才看见张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摆长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钟就准了,张师傅的'做法和我们实验的结论一致.
  生:我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
  7、交流:
  生:……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祝贺学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实验.总结探究的环节
  三、自我评价与作业
  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有关,
  与无关。
  五、板书设计: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具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欣赏建筑美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师归纳
  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
  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
  学生写诗并朗诵。
  4.教师归纳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课 美丽的建筑
  建筑物美的表现:
  (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
  学生汇报(老师可在黑板上随汇报板书关键词,使后面的学习更有的放矢。)
  2、小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
  学生汇报
  4、讲述: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三、污染源的讨论
  1、提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
  学生汇报,完成网状图。
  2、小结: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建造污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污水的处理
  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2、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汇报
  3、归纳,小结: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一种叫“格栅“的装置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因此,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饮用水是否洁净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注:如果有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污水处理厂,由技术人员为学生介绍污水的处理过程,是最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