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昨天,我们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苦涩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太多的忧伤充斥着我们的心灵,尽管太多的无奈写在我们的脸上,尽管太多的精力挥洒在昨日的流程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荐】温州的春节作文【四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温州的春节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个市区都有着自己的过节方式以及过年习俗和特色。温州自然也不例外。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一番,窗户房门柜子上的厚灰尘全部都要清理掉,地面要扫得干干净净,沙发,床底下不可以留有一丝脏物,这个房间一定要清理得焕然一新。这便是“辞旧迎新”了。
大扫除完后总觉得还缺什么,对,年货!在今年的1月23日到30日,温州国际会展中心同以往一样隆重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年货展,什么鸭舌,肉丸,腊肉,吹糖人,捣年糕……好吃好玩的应有尽有。来购买年货的人也很多,展馆内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年货的香味在人群中无尽的弥漫着,令无数人垂延欲滴。
购置完年货后,除夕便悄无声息的地来了。正月初一的除夕夜,每家每户都灯火通宵。阳台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灯笼上写着大大的“福”字;大门外,春联和倒福向人们展示新年的热闹红火;屋里头,老人小孩,七大姑八大姨,通通聚在大圆桌旁,其乐融融地吃着美味可口的年夜饭,看着有趣的春晚小品,笑声在屋里回荡;天空中,一朵一朵盛开的烟花为热闹除夕夜添加了无限的色彩。
过了除夕便是春节。在这一天里,鞭炮声“噼哩啪啦”的响遍全城,一刻也停不下来,大伙儿们聚在院子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着绽开的烟花,聊着家常,嘴巴笑得合都合不拢。而孩子们更是快活的不得了,男孩子们三个五个聚在一起放鞭炮,比比谁的鞭炮威力大;女孩子们身穿新衣,随着母亲去亲戚家串门拜年,然后领了个大红包,说声“谢谢”,便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回了家。
温州,它虽然是城市,但它也与农村一同过年。
温州的`春节作文 篇2
春节在腊月二十几日开始,虽说春节都是这么过的,但毕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
我们温州,一般在腊月二十几日,佳佳都会选好日子,来大扫除、准备年货等。春节前的大扫除是很讲究的,家门前要扫得干干净净,屋里的死角、桌角边也要清理得一尘不染,在温州,春节大扫除叫做“掸新”。
转眼就到了除夕夜。除夕夜里,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至亲朋好友同食,在温州,年夜饭又称“分岁酒”。吃年夜饭最讲究,正规时的酒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菜;叫作“十全”。除鸡、肉外,要有柑橘,示意大吉;鲤鱼,示意“跳龙门”;豆腐,示意“家门清节”……除此之外,绝不能少了鱼和芋,温州方言中,“芋”和“鱼”的谐音为“余”和“裕”,意思是说,吃了“芋”和“鱼”明年就会收支有余,逐渐富裕。还有吃年糕、长寿面……
大年初一,家家都会放大爆竹,象征着送旧迎新。在温州春节放爆竹叫做“开门炮”。还有一件大事在春节是不能做的,新年不能扫地,寓意这财不可外流。
一眨眼,春节就结束了我只能依依不舍地送走春节,充满期望地迎接下次春节。
温州的春节作文 篇3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随着童谣,我们温州渐渐迎来了春节。
温州春节基本从腊月就开始了,腊八要吃腊八粥,腊八粥要用薏米、小米、黑米、红豆、红枣来做,腊八的时候还要腌腊肉,给除夕做准备。
腊月二十四的时候我们过小年,家家户户要“拜镬灶神”。沿袭“掺新习俗”。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除夕到了,大街上处处是鱼、肉的香味。除夕全家团聚,摆酒聚餐,或邀请亲朋好友同食,开怀畅饮,又称“分岁酒”。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有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
正月初一真热闹!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放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着送旧迎新和接富,俗称“接年”。我们温州正月初一的早餐是要吃松糕的,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这种食物含有“年年高升”、“团团圆圆”的象征意义。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高潮:元宵节要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可汤煮,还可以油炸,有团圆美满之意。
春节,既能吃上美味的食物,还能收到压岁钱,真是我心中的最爱啊!
温州的春节作文 篇4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像晒酱油肉、炊松糕等等。在这浓浓年味里。这些习俗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些至今在民间流传。
说到冬至吃汤圆,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汤圆的馅为猪肉或芝麻。麻糍则是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吃起来毫不黏牙,麻糍为冬至的点心,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奶奶腌好晾晒制成的酱油肉。过去,我们习惯在大约是农历十一月份开始,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己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
大家新年都有吃酒吧?好几桌认识的,不认识的亲戚,碰见一个人就嘴甜的说一句:“新年好!祝您这一年财运滚滚!”压岁钱自然不少。菜上桌了,第一盆菜,自然是年糕,这无疑象征着年年高升的意思,大人们只图这吉利。
“祭灶”这词儿听着耳生,听爷爷说以前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今年春节我又学到了一个词叫“分岁酒”。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柑桔、鲤鱼、豆腐等,而且每碗都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这叫“守岁”。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过了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年也算过完了。
今朝不同往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年的方式也变了,有的家庭选择外出旅游,部分人对过年也越来越淡漠,索性就呆在家里,他们对过年的热情还不及某些西方节日。对此,我认为春节是任何节日都代表不了的,春节以及中国的别的节日都是中国历史长久遗留下来的结晶,我们应该去尊重这些节日,因为这是我们中国的节日,有什么道理,我们去过外国的节日而自家定下的节日却置之不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