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鸟的天堂教案4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人生往往只有经历各种艰难和折磨,才能真正增加生命的厚度,悟透生命的真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选】鸟的天堂教案4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鸟的天堂教案 篇1
    一、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
  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
  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
  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
  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观察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4.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
  色?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
  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
  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
  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
  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讨论: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
  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
  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赞美和留恋。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
  体会出来的?
  (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
  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
  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
  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
  葱葱??)
  (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②“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③“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②“有许多根垂到地上??

  鸟的天堂教案 篇2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PPT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练习法等
  教学目标:
  (一)学习写景的基本方法,掌握写景的基本步骤。
  (二)了解观察五法并会使用,掌握写景的几种顺序。
  (三)熟练掌握写景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的方式。
  (四)通过本课的学习,基本能够熟练地写出写景。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难点:能够熟练地写写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哪些关于写景的方法或技巧,引出本课主题——写景的技巧,本课将以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为参照,为生讲解写景的技巧及方法。
  (二)新课讲授
  1、生自由朗读《鸟的天堂》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2、师提问生《鸟的天堂》这课文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作者分别是怎么得来的。(太阳、红霞、石子路、河、大树、小船、竹竿、桨、榕树、鸟)
  3、师和生讨论作者写到的这些景物都是怎么观察到的(生:都是眼睛看到的),师提问生出了用眼睛看到的这些景物,作者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观察到什么景物呢(用耳朵听到了鸟叫声)。
  4、师为生讲解,观察景物出了可以用眼睛看(这是最直观的方法)、用耳朵听(比如夏天我们可以听到蝉鸣、蛙叫等),还可以用鼻子闻(比如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下过雨后泥土散发出来的清香)、用嘴巴品尝(比如我们可以品尝荔枝和西瓜的甜美),最后,我们还可以感受身边的美景(比如夏天我们觉得很热,这就是在感受夏天)。
  5、师指名生观察五法(看、听、闻、尝、感受)。
  6、师提问生是否知道《鸟的天堂》这课文是用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头天傍晚、隔天早上),引出写景的顺序。
  7、师引导生如果要写一片游记可以使用什么顺序来写文章(游览顺序)。
  8、师引导生如果要写当下看到的美景,我们可以使用什么顺序(空间顺序)。
  9、师指名生写景可以用哪几种顺序来写(时间顺序、游览顺序、空间顺序)。
  10、师引出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小学最常用的结构是总—分—总的顺序,并提问生总—分—总的顺序分别对应文章的哪几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
  11、师为生讲解在写开头时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方法(要开门见山指出要写的景物),师提问生在《鸟的天堂》这课文中,作者是否有开门见山提出要写的主要景物,并为生讲解作者在开头涉及的无关“榕树”的景物,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
  12、师结合《鸟的天堂》课文的主体部分为生讲解在主体部分有什么要注意的,有哪些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详细描写、注意的顺序)。
  师指名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生在最后一段作者是如何写的(抒发感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不舍以及惊叹),引出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建13、议抒发感情使文章更加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14、师提问生文中的优美句子有哪些,并请生说明认为该句优美的原因(三职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比喻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拟人)。
  15、从生提出的优美语句,引出修辞手法在中运用的重要性(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等。
  (三)作业布置
  使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写一你想和的写景。

  鸟的天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鸟的天堂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12、13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认识“鸟的天堂”,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检查反馈。
  (1)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 检查反馈。
  四、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说说想到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翠绿的颜色……”一句。)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 尝试有感情朗读。
  (2) 朗读指导。
  (3) 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设计说明: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简化分段,强调理清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12、13自然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②理解“我注意地看着……第三只又飞走了。”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句子。
  3.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二、 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完成书面作业。
  作业: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①观察的时间;②主要的景物;③景物的特点;④描写的方法。
  上述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2. 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堂交流。
  三、 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 置疑。
  2. 介绍“鸟的天堂”,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设计说明: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作业采用书面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的深入思考;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与事物特点之间的关系,渗透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作业:(先独立尝试,后小组讨论)
  第一段和第二段描写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景象,两段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观察的时间:第一段 傍 晚 第二段
  ②主要的景物:第一段 第二段
  ③景物的特点:第一段 第二段
  ④描写的方法:第一段 静态描写 第二段
  以上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
  ① 例:傍晚,鸟休息了,所以描写榕树的静态。
  ②
  ③
  ④
  ⑤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