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不要指望别人你要努力你想要的要你自己给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罪》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心理罪》读书笔记1
    “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怪兽。如果阁下长时间的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画像》的第一页,就是尼采的这段话。,看了以后,觉得有种脊背发凉的感觉。之所以叫《画像》,是因为主要讲的是犯罪心理画像者的故事。画像的含义是多重的,是对犯罪人形象的重塑、对犯罪心理的重现、也是画像者对自己内心的考验。
  每个人,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的纯洁干净,有的幽深黑暗。这部小说中所呈现的不仅是震撼人心,让人惊心胆颤的杀人案件,还有让人无限深思既惊又怕的深邃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黑洞,主角也有自己难以跨越的心理鸿沟。
  在第一部小说《第七个读者》中,方木经历了身边朋友一个个的离去,甚至目睹了心爱的女孩在自己的面前被砍下头颅。曾经,方木也是一个开朗、活泼、爱开玩笑的男孩,可是经历了了太多的故事,他成了一个沉默寡言,在他人眼中十分怪异的人。邢至森说,方木有觉察犯罪的天赋;邰伟也说,方木有这样的天赋,但这种天赋带给方木的痛苦,是刻苦而难言的。也许,他是天才,但是天才光环的背后是不可名状的苦痛。
  《画像》中,有很多凶杀案,方木熟识的人,不熟识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了,在方木没有意识到这些死亡与自己的关联之前,他可以冷静的判断,运用自己的天赋来找到凶手。当坏的遭遇未曾降临自己身上时,谁都可以自信坦然,分析利弊,沉着应对。可是,一旦涉入,从局外人转变成局内人,思维和情感不可能完全随着我们所想要的方向左右。当这些无辜的死者,原来都直接间接的因他而死,天才也会茫然,也会犯错,也有自己的心理疾病需要被治愈。
  我还记得一个细节,方木经常呕吐,这种呕吐并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反应,而是出于心理上的。邓琳玥在体育场将要被人杀死时,也感到一种想呕吐的恐惧,那么方木,是否也在时刻的恐惧呢?恐惧朋友的离去;恐惧爱人的离去;恐惧隐藏在黑暗中凶手的狞笑。他如何能不怕那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孤独感。他以为他不怕,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坚强。孟凡哲对他的信任与感激,因孙普的介入而导致了悲惨的后果;杜宇对他那种温暖心灵的友情,也因为张瑶的死而破裂;邓琳玥因为害怕而离开他;邰伟,差点因为他而丢掉性命。再往前追溯,同寝的好友、刚刚建立友谊的王建、爱着的陈希,都离开他。曾经的爱人生死相隔,曾经的兄弟渐行渐远,当爱情蒙上阴影,友情浸染杀戮,生活中还会有多少是真实可信,内心还如何祈望平静。不论是对案件的判断失误还是对人心的解读偏差,方木的消极避世,颓废低糜,都是情有可原。谁都有自己的心理黑洞,就算是天才也不能完全走入别人的幽深内心。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这句话是出自尼采《善恶的彼岸》。“深渊”的含义有很多的理解,可以是弱点,亦或是欲望。面对别人的心理罪,侦探可以画出罪犯的心理画像。面对自己的心理病症,找出病因并不难,但如何更好的正视并寻求治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我们擦不掉本身的瑕疵,逃不了欲望的缠绕,但是我们能做的是直面弱点,控制欲望,让其为己所用。
  在整部小说中,有很多让人落泪的瞬间,但是让我震撼的,是乔教授在火中的坚忍。乔教授在故事中出场的次数不是很多,甚至有些让人讨厌的古板和苛刻。但是,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也同时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想象着他双手抓紧栏杆,花白的头发颤动着,强忍着烈火焚身的痛苦而一声不吭,我落泪了。
  小说看完了,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一部没有鬼怪神异的小说,却时不时让人心生战栗、汗毛倒竖的感觉。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它潜伏在那里,窥伺着我们的弱点。长时间地凝望深渊,深渊也回望着我们。

  《心理罪》读书笔记2
    《心理罪》看完了一定是要写点东西的,这独立的四部是连续一口气看完的,看的时候真的是觉得特别的好看啊,所以不停歇的看完了,之后又看的《第七个读者》,发现这才是源头,一切的开始。这样才算是完全。
  这几部分别是 画像 教化场 暗河 城市之光。
  画像讲的主要是主角方木根据自己所学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心理画像帮助警察破案的故事,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对于案发现场的描述,但是由于之前看到电影版《心理罪》的男主是我比较喜欢的'李易峰出演,所以大部分注意都放在了对于方木的神情啊之类的具体描写上了,一直在感叹方木的智商无上限,颜值到巅峰,以至于忽略了血腥的场面,急人的案情,但是之后的故事很好的弥补了这些遗憾。
  教化场相对于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些,人物涉及很多而且都是高智商的犯罪,很绕,其中女主的行为有点出戏不太喜欢除外,大部分还是很悬疑的。讲的主要是一个名为教化场的研究成果被教授助手利用,又被助手的助手利用,黑吃黑一般的故事,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或者说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一个不错的看点。
  暗河是一个有点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方木身上的真真切切的事,通过方木对案件的分析他独自一人去了雪洞,由于他的敏锐让犯罪分子齐聚一堂然后自相残杀得到一举歼灭的结果,在这期间方木不再是局外人,他经历了朋友的背叛,也让我明白了方木你不适合做一个警察这句话,因为他一旦发现法律做不到这件事,他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样执拗的人确实不适合做警察。
  城市之光就算是一切的结局了,一件件扑朔迷离的凶杀案,意想不到的凶手,还有方木同归于尽的解决办法,利用与被利用,爱与被爱的完美结合。其实毫无作用的证据找不到凶手想不到作案动机就够方木挠头的了,作者还偏偏加了很多感情戏,让人看着都揪心,心疼方木五秒钟。 如果说之前的三部看的我激动澎湃的话,那最后一部就是揪心愤怒,但也十分庆幸最后的结局是我所想要的,要不然我之前的喜欢一定会被第四部毁灭的。你看讨厌的东西的力量总是如此强大。
  前三部的喜欢无非是因为符合我悬疑血腥的口味,同时也是良心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说对于第四部的,首先这是最后一部看完的所以印象自然要深刻的多,虽然凶杀案各有不同但是也大同小异,所以就没什么可说的,其次是第四部城市之光里加了很多的感情戏这是不同以往的,也让我觉得方木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人,最后就是第四部看得我真是情绪变化最多的一部,比之前的多了愤怒 伤心 庆幸 失望 心疼 矛盾 还有惊喜与尘埃落定时的会心一笑。
  坦言我不喜欢很不喜欢之一女主廖亚凡,第一点 她的妈妈做出了那样的苟且之事,实在是让人觉得恶心,而且初次遇见方木还是一个小丫头的时候就那么放肆张狂,所以第一印象就不好;第二点 她是孤儿院出来的,我不是歧视孤儿院而是因为之前看了好多影视作品孤儿院总是一个多事之地,双胞胎都到了互相残杀的地步,所以她所处的环境也就给她拉分了;第三点 在孤儿院即将拆迁她面临无家可归的时候就立马抓住方木这根救命稻草,手段也很不光彩,让我想起来她的妈妈;第四点 她居然收下了那个杨教授的儿子给的戒指,甚至还想要和他走,真是不自爱;第五点 她在重新遇见方木的时候,居然质问他 自己在吃苦的时候他在哪,一副方木欠她很多的样子,甚至在方木家里还抽烟喝酒一副社会青年小屌丝的样子;第六点 她总是觉得身边的人都是情敌,就连小很多岁的邢璐都不放过,还跟方木说出那么难堪的话,还一门心思的想要去人家妈妈的医院里工作,真的是很难不让人讨厌;第七点 她对米楠的态度真是有够让人生气,在方木家里就给人脸色看,好像她就是女主人一样,在孤儿院更是说出那样伤人的话,还死不道歉,真是没教养,我很喜欢米楠,当米楠以为那句话哭的时候简直心疼到死,想要和她一起哭,想要狠狠的揍廖亚凡一顿; 第八点,就是她的名字 廖亚凡 个人很不喜欢亚这个字,尤其是女生的名字里的,所以名字不好听,人设不优秀,印象分为零,所有的一切就注定了这个人我不喜欢。 我在没有看到结局的时候特别生气,甚至还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 拒绝黄拒绝赌拒绝方木爱女主,这个女主指的就是廖亚凡,虽然我很不想承认她是女主,但是只是为了押韵而已。
  我对于人设其实是很看重的,我甚至可以为了一个人放弃这本书,但幸好还有米楠这个超级喜欢的美女警察镇楼。当看到米楠和方木一起在车里吃饭的时候,看到她毫无顾忌的相信方木敢陪他一起坐车走的时候,看到在黑暗环境里还能时刻机警镇定的时候,看到最后方木为了一句自己爱的人而抓狂发疯,甚至是带了救护车来的时候,看到米楠一直不放弃方木求局长的时候,看到她问他们方木在哪的时候,看到最后米楠跑着想要见到方木但又不敢的时候,看到她如此熟悉方木的走路习惯的时候,我都会非常开心甚至想要欢呼,这才是爱人应该有的模样。真心觉得他们就应该在一起,所以对于结局真的是非常满意,该走的人走了,该留下的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一对。
  说了这么多,想说的还是这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至少那些专业知识,案情案件,故事情节都非常吸引人,所以看完之后更加期待电影版,希望峰峰有更出彩的表现。

  《心理罪》读书笔记3
    终于有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以前很少看刑侦类小说,接触的仅限于福尔摩斯探案集,动画片柯南,还有那种一分钟破案的书,CSI和一些电影。心理罪是从微博上看到的,然后就把前传,一至四部下下来看了看。
  书中的主人公方木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角色,从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警察是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蜕变而成的。方木不像其他刑侦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一出场就是一副智商突破200,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的名侦探。在前传中他还是个青涩的大学生,有点逗逼,有点中二。可是一连串发生在身边的杀人案无形之中像一张网一样,网住了所有和一本书有关联的人,方木发现了这一点,并且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从这一刻开始,方木变得沉默,目光犀利而尖锐。作者着重从心理角度去刻画人物,方木就像普通人一样会有无助、焦躁、愤怒的时候。这一切才让方木这个人物显得真实。
  一至四部分别讲述了四个大故事,若论故事的磅礴大气,跌宕起伏我觉得写得最好的是第三部暗河。第四部城市之光的结尾比较震撼。整个小说中不乏恐怖血腥场景的描写,一边抖还一边在那看,我一定有抖m倾向。暗河这一部中有几个特别敲打人心的场景,一个是愚昧的村民们可以集体处决他人的生死,并且觉得这样做自己不需要负任何责任。让我想起了在中国一些偏远地方的农村,想起了《盲山》这部电影。在这些地方,法治未及,公权和个人的私权都是由村长或村里人共同决定的,如果公权由大家决定,那叫民主。如果私权比如生命权都能由大家决定,那叫民粹。犹记得方木眼睁睁看着村长处决了一个村民而无力阻止的那种深深的震惊和愧疚感。村长对方木说:我不杀你,我可以让被处决的人永远从村里消失,你们警察想查也查不到这个人,但你不一样,我如果杀了你,你的家人会四处寻找你,就有可能找到村里来,我不希望那样。那个时候方木突然觉得世界颠倒了,地狱和天堂翻了个,魑魅魍魉光明正大的行走在世间。被蒙着眼睛绑着手带出村子的方木在心底怒誓到,他要让这被颠倒的世界重新翻转回去,把魑魅魍魉重新送回地狱。还有一个场景是郑霖和他二个兄弟为了救三个被拐卖的女孩而落入熔炉中,三条好汉,三个警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爆发出了一声怒吼既是对兄弟之情的意气,职业的忠诚,也对良心的忠贞。整个暗河的故事,特别是最后方木发现村民、官员、警察内奸三者勾结在一起,相互保护,相互照应,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那种深深的无奈感描写的淋淋尽致。那句“我输了,彻底输了”让多少人唏嘘不已。当然主人公之所以充满魅力,在于他那种坚韧不拔,顽强斗争的精神和缜密的思维,最终用自己的方式将罪犯送入了地狱。时刻信守着“我是警察,我是方木,我是责任”的诺言。
  虽然书中方木经常被打的鼻青脸肿,他不是那种五官赛过布拉德,可以拳打哥斯拉,脚踩奥特曼式的人物,主要是人格魅力不可挡,不过也还是有猪脚光环的,猪脚不死定律依然成立,即便是第四部的结尾,而且塑造的颇有孤胆英雄的氛围。书中一些犯罪描写也有瑕疵和说不通的地方,不过不妨碍叙事的精彩和人物的刻画。总之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说,可以让人明白何为兄弟,何为责任,何为牺牲。

  《心理罪》读书笔记4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面,哪一面才是真正的自己。这世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心理罪。
  看过一本《心理罪》,讲述了一名男子因无法面对自己的未婚妻在自己面前被人谋杀,开始整日的和自己心里构造的人对话。那是他的未婚妻,一团空气,可她就那样安慰自己,沉醉其中。
  甚好这名男子只是活在他的世界,别人对他只能用一句“神经病”说他。可是,前不久,新闻报道一名17岁的女孩,一家人在外出时由于自己未系安全带,紧急刹车时她撞向了正在开车的父亲,方向盘意外打动,车毁人亡,只剩下了她。
  也许是心里的内疚与自责,她把所有的原因归结于是他叔叔要夺家产杀死了她家人,还一直她。然后她开始疯狂的报复,推小叔下楼,饭菜里下毒,气死即将病危的奶奶,整个家庭被她的言行所牵动着。
  如果我们战胜不了内心的恶魔,它将占据我们的世界,让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甚至犯下可怕的心理罪。
  也许我们心尖一个小小的邪念,将就是一条生命,它足以摧毁你。
  很多事的发生,我们都无法预料,多给自己些阳光,照亮前行的路,不要沉醉在自己的过往之中,无法自拔。只要能战胜心中那个可怕的恶魔,我们便可向着光明前行。
  心理罪很可怕,但真正可怕的是你无法压制你内心中那么多面的自己,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心理罪》读书笔记5
    看完《心理罪》五部,第七个读者,画像,教化场,暗河,城市之光。心情和姐姐一样纠结。推荐给大学校园里孩子!如果我在中国大学校园里看了心理罪,会知道大学应该干什么。方木君,从一个和舍友们打闹的普通小孩,变成心思成熟的男生。
  很好看的小说,也许不及日本侦探小说大排场加作案手法高明,但确凿是个恐怖,精彩,连贯,加有的小说!
  第七个读者,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学生仔的自卑,感谢舍友不杀之恩。
  画像,心理障碍?台伟喜欢方木君,肆无忌惮出现在人家的寝室。
  教化场,随机噩运?
  暗河,糜烂物质?蛮喜欢这部,因为场景很多,有空壳的桑拿场,雪晶晶的山村等等。还有警察和匪徒激烈打斗……
  城市之光,被雷到些许。讽刺没文化的网民。
  方木君好多艳遇。不喜欢里面的任何女角,也不喜欢里面的任何男角。不讨厌廖亚凡,可以接受大结局,经历过很多事的男女想在一起,必须分开n年后相遇,此情节具有历史必然性。
  我读到一半就猜到C市就是成都,省会,几环,再看到火锅就完全确定了,毕竟边看边想象小芮也在看,哈哈。

  《心理罪》读书笔记6
     其实第一次读到,不,确切的说是听到《心理罪》这部小说的时候,我的心里并没有泛起什么太大的波澜。也不知是谁将之制成了类似广播剧的有声小说,主持人的声音很压抑,似乎是刻意要营造某种悬疑恐怖的气氛,再加之我心脏不太好,看了鬼片晚上就会做恶梦,因此在听到开头那句“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之后,我紧张的神经便命令我关掉了酷我音乐盒。后来,我发现我长期拘泥在武侠的世界里,思维都僵化了,便想跑出来换换口味,毕竟我辈DS,出去见世面的机会不多,只有看书来猜测一二。班上的某位同学在一次谈话中,提到推理悬疑类的最近很火,其中不乏某些好的作品。(众: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哥不看,哥只是个传说,话说你们不都在看哥么?)
   我开始关注推理类,从艾伦.坡、阿加沙、克里斯蒂,到柯南道尔,以及某些岛国的,比如东野圭吾的《放学后》,江户川乱走(江户川乱步吧我记得)的《名侦探的柯南》……以及看了很多欧美的经典而让人费解的悬疑电影,看完这些很多人都推荐的东西,我突然发现我心理承受能力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怀推理不怕鬼(虽然我们诗书都有了,可是这气华了么?),我再次戴上了耳机,打开酷我,翻到长达一个小时的心理罪(当然只是第一集),一个人默默听了下去。这一听不打紧,听进去就发现自己俨然被迷住了,而且越发想知道凶手是谁了。
   引起我兴趣的不外乎有这么几点。除了上面提到的对恐惧这一心理障碍的克服,还有便是,这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提起悬疑推理小说,脑子里首先反应出的是鲜血或者尸体什么的,还有那诡异的气氛和高智商的凶手不时在一旁环伺,然而侦探总是那么聪明和伟大,他们抽丝剥茧,用有限的线索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然而,仅仅到这里就完了,诚然,一部推理小说,精妙的布局和侦兄之间的斗智斗勇,已经足以使得一部小说成为一个好的故事,然而什么都是,写的人多了便泯然众人矣。推理小说的核心无外乎就是找到凶手作案的动机,以及对动机的精确描绘,然而到了这里又会出现一个问题,有的作者仅仅就将动机波澜不惊地在篇尾揭示出来便算完了,但是有的作者就能挖掘这个动机背后的心理,也就是所谓的心理罪,即心理犯罪。举个例子,一个房子里,房主被杀死,里面的钱财却完好无缺,屋子里也整整齐齐,丝毫没有打斗和挣扎的痕迹,而且房主也是男性,衣衫整齐,只是腕动脉被割断了,到这里,我们有很大把握可以推理出房主是割腕自杀的,但是他自杀的理由是什么呢?这时房子里又发现了一张女性的照片,根据邻居辨认,应该是死者妻子的,二人因为某些矛盾而离婚。据称,在死者死亡的前一天,妻子来到房子里,二人再次激烈争吵,妻子说自己已经有了归属,而丈夫死活不同意,二人不欢而散。
   这样,凶手自杀的动机就呼之欲出了,妻子走后,丈夫伤心绝望之下,就自杀在房间里。但是,到这里其实还是有疑点的,妻子为何要专程跑过来告诉丈夫自己有了新的依靠?也许你会说,好聚好散,既然彼此不合适,就分开吧,妻子这么做是为了让丈夫死心,但没想到丈夫会反应这般激烈而徇情。但是这个丈夫的反应为何要这么激烈而以至于要去死呢?后来警方又调查了死者的家庭背景,怀疑是单亲家庭造成的幼年心理创伤,却发现他的家庭还比较和睦,父母健在。后来警方将死讯告诉了他的父母,父母自然悲痛,悲痛之余,还说出了这么一件事,死者小时候,家里好玩,一直将死者当成女孩子来养,死者也被打扮成了女孩子的装束,穿花裙子,戴蝴蝶结,刚开始还没什么,毕竟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但是长大一点,死者突然发现自己跟周围的女孩不太一样,却说不出具体在哪儿,后来他看到女生去上厕所,他心里以为自己是女的,就跟进去,女生一看一个男生跑进来了,都尖叫起来,把自己赶了出去。
   从此,他不敢再在学校上厕所,而他,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却发生了困惑。他问家里人,家里人只好告诉他他是个男孩子,但是他从小就被告知是个女的,突然有人告诉他他其实是男的,他觉得有些不能接受,后来他开始接触一些同年的男生,却发现自己完全接受不了他们的思维,他再去和女生玩,女生都听说他变态,也不跟他玩。渐渐的,他开始孤独,不合群,成天到晚在想自己到底是什么人,却也开始害怕这一个人的孤独。他拼命地告诉自己我是男的,却发现自己其实完全跟他们不一样。自己爱干净,吃饭斯文,说话细声细气,而那些男生则好动,喜欢打闹开玩笑啥的。
   他痛苦着,深深将这份孤独埋在心里,而自己文弱而过于女性化的动作则让所有的女生都嘲笑自己,这使得他对女性也产生了距离感和恐惧感。年龄渐长,心智成熟,他依然孤独,跟所有的人都说不上话。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并没有像其他女性那样用异样的目光看他,而是理解他。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依赖,所以对妻子付出了所有的爱。但是他妻子却越来越受不了他如山般沉重的爱,提出分居,但是依然保持联系。后来当妻子告诉自己心有他属的时候,他感到了彻底的绝望,因此自杀了。
   这便是心理罪。并不单单只是停留在推理的层面上,更是在心理乃至人性的层面上,造成那个人自杀的深层原因并不是徇情那么简单,而是一种长期的心理扭曲和压抑(至于造成它的更深原因,咳咳,意会即可),这样的深层的挖掘使得读者在惊叹布局的精妙的同时,会去思考。而《心理罪》则处处体现着这一点,并非仅仅着眼于推理案情找出凶手,而且会一直深入凶手内心,以一种冷静而又悲悯的眼光来看待凶手,剖析凶手,进而警惕人们要对心理问题重视,否则就连那个孟凡哲怕点名,这一小小的心理障碍都会演变成疯狂的杀人行动。听罢整部《心理罪》,我想了很多。后来看到网上说这个只是心理罪系列的其中一部,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找到其他几部一口气读完,掩卷读罢,不禁感觉荡气回肠。心理罪目前出了四部,即《第七个读者》《画像》(就是我听的那部)《教化场》和《暗河》,感觉除了《教化场》在某些方面略显牵强和晦涩外,这四部作品真心不愧为犯罪心理悬疑方面的杰作。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方木的人,他经历了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到一个沧桑警察的冷酷而心酸的蜕变,他冷静睿智,常能洞穿凶手的动机,却也因此感受到那些心灵异常者不为人知的心理和悲伤,他时常矛盾着,想抓住凶手,却又痛苦着,怀疑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当一个人失去一切的时候,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经历了这么多的事,也许早该看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