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猫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每次你失败的时候,总有几只猪在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猫教案模板集合【六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猫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方法。
  2、尝试丰富游戏规则,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1、理解游戏规则,习得游戏方法。
  2、不断的调整、补充游戏的规则,使游戏更好玩。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游戏录像一段、场地上画圆形鼠洞若干个、猫的胸饰若干个。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获得游戏经验
  重点关注:幼儿对游戏的规则是否能理解。
  1、 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都玩过哪些游戏?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新的游戏,在玩游戏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看看游戏中有谁?他们是怎么玩的?(幼儿看录像)
  游戏方法:一名幼儿做猫蹲在地上“睡觉”,其余幼儿做老鼠在猫的周围围成一个圈,做老鼠的幼儿沿着圆圈边走边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偷吃米,老猫老猫快快醒,啊呜一声抓住你。儿歌结束,猫喊一声“喵~~”后开始去抓老鼠,老鼠开始分散逃开。猫抓住一只老鼠后,游戏结束。
  重点提问:看得懂吗?游戏中有谁?他们是怎么玩的?
  小结:哦,原来他们在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2、 分享理解规则
  重点提问:玩这个游戏需要遵守哪些规则?我们再来看一次。
  小结:原来玩这个游戏需要3个规则:(1)、游戏开始时老猫闭住眼睛。(2)、必须听到“喵”的叫声才能行动——猫抓,老鼠逃。(3)、猫不能抓进洞的老鼠。我们来玩一次。
  二、尝试游戏,丰富游戏规则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是否能把已玩过的游戏规则迁移到这个游戏中。
  第一次游戏:
  1、情况一:猫没抓到老鼠。分析原因:猫为什么抓不到老鼠?
  原因一:猫走的慢
  ——猫可以走的快一点
  原因二:老鼠躲在洞里不出来
  ——老鼠不能长时间躲在洞里,加一些什么规则能让我们的老鼠出来走动呢?
  重点提问:到底该躲多长时间合适?想想哪个游戏里的规则能运用到这个游戏中来?(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2、情况二:猫抓到了老鼠。
  重点提问:抓到的老鼠该放在哪里?抓到几只老鼠游戏才算结束呢?再玩一次!
  小结:刚才玩的游戏已经和录像里的游戏有点不一样了,其实,民间游戏就是这样,是大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地制定新的规则,增添新的玩法,只要大家都同意就可以了。那么我们能否给这个游戏再增加一些新的规则,让猫能抓到更多的老鼠,让游戏更好玩一点?
  第二次游戏:
  1、重点提问:谁有好办法能让猫抓到更多的老鼠吗?(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记录游戏新规则)
  a、猫多 b、洞少 c、一个洞一只老鼠
  2、幼儿游戏。
  3、讨论:还有什么新的规则能让这个游戏变得更好玩吗?我们都为猫想办法,所以猫很容易就抓到了很多的老鼠。可是,能不能给小老鼠也想一些办法,让抓到的老鼠能继续参与游戏呢?
  引导幼儿迁移营救规则。抓到的老鼠在同伴拍一下后表示解救成功,可以继续参与游戏。(幼儿游戏)
  老猫呀,你们那么辛苦抓来的老鼠,一转眼全被救走了,可真是白忙活了,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吗?再玩一次。(幼儿游戏)
  三、总结提升,迁移游戏经验
  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从开始很简单的几条规则增加到那么多的规则,游戏 变得更好玩,更有挑战了。其实民间游戏就是这样,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的增加一些新的玩法,让游戏变得更有趣,更好玩。

  猫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相关词语,灵活运用二类字,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练习用“勇猛”、“生气勃勃”说话。
  2.了解作者笔下的猫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课文了解大猫性格的古怪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及相关图片、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
  1.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作者描写猫的特点的相关语句。
  第一课时
  一、揭示文题
  1.家中养猫的同学,“比一比”谁家的猫是最聪明可爱的。
  2.介绍作者:猫的样子说也容易,写也容易,可是要说清楚猫的性格就比较难了。而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家住北京的老舍先生把猫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好像那只猫就在我们面前似的。读后,喜爱之情你定会油然而生。
  过渡: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是写大花猫的,哪个自然段是写它小时候的事?
  二、理清层次,研究猫的性格。
  大(1――3节),小(4节)
  学生讨论,分步总结猫的特点:
  大 古怪
  小 淘气可爱
  思考:大猫古怪的性格是从什么地方发展来的?
  从小淘气是“因”,长大古怪为“果”
  小结:大花猫的古怪性格是从它从小顽皮、淘气发展来的,我们今天就从原因入手享受课文。
  三、品赏第二段,指导背诵(第4小节)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小时候的猫很可爱?
  (1)淘气――刚好满月,腿脚不稳。
  过渡:它“淘气”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2)出示“猫戏线团”图,用浪线线划出对应的内容,围绕着“一根”、“一个”练习背诵。
  2.出示以下思考题,进行分析探究:
  (1)“不知”到底知道不知道?那这样写是什么意思?
  (2)“摔了那么些跟头还不哭”或“撞疼了也不哭”,通过这些语句,你读到了什么?这句话妙在何处?
  学生小结:老舍先生把家中的这只猫比作是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可见他特别爱猫。
  读一读,感受一下。
  四、指导课后自学
  这节课我们了解小猫的淘气性格,下节课我们将围绕“古怪”二字,扣住猫大的时候的特点,大家一定会更感兴趣!
  五、指导背诵
  背诵讲究方法――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老舍先生像似一位“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我们讲述自己顽皮、可爱的孩子。文美、情美、人更美。希望同学们课后尽情体味其中浓浓的人情味。
  随堂小测验:
  1.区别形近字
  乘( )虑( )搞( )优( )
  乖( )虎( )稿( )忧( )
  2.完成词语
  无( )无( ) 无( )无( )
  尽( )尽( ) 尽( )尽( )
  3.写出仿声词
  小猫叫——
  老鼠叫——
  蛐蛐叫——
  麻雀叫——
  4.生活中的猫是很尽自己职责的,用你自己的语言具体说一说。
  5.有时候,“口语”“方言”在文章中出运用后,更能增添文章的感染力。课文中就有,你摘出两个来,顺便自己也借助“口语”或“方言”写三、两句!
  摘抄:
  自己写: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
  语言训练:学生按照这个句式用更具体的语句叙述。
  1.师:老舍爱花,但他更爱猫。
  2.师:我们不光爱花花草草,还爱小朋友。
  3.小结:爱,是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成长”的,作者爱,小时候的猫,因为那“小东西”给作者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二、课堂问答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我们家的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读通了全文,而且重点了解了猫小时侯的特点。它小时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板书:淘气
  2.它小时侯这样淘气可爱,那长大后又有什么特点呢?
  3.出示录相:边看边听边想:大花猫有什么特点呢?
  4、老舍先生把大花猫的这些特点在课文里已经写得非常具体了,只要认真品赏课文,大花猫便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的眼前。
  三、自主朗读:
  1.自主练读。
  学生体验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喜欢大花猫的什么特点你就读什么,并且画出其中你最喜欢的词语!
  2.同桌互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相互交流喜欢的词语。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出示有关课件)
  4.拓展思维
  A、如果让老舍先生来读这些句子,他会怎样读呢?你能像他一样吗?
  B、猫是如此的可爱,请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能各种特点的猫描绘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四、小结:
  1.整体朗读并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用“既……又……”的句式说说大花猫的古怪性格。
  2.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无论是古怪的大花猫,还是它小时侯的淘气,作者都对它充满了一种喜爱之情!
  五、课外活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自家的猫带到你们玩耍的地方,把自己的猫(或其他小动物)玩具带到你游戏中的“家”里,你们要和小动物玩个痛快!把它们的特点牢牢的把握在手中!再上课,看谁叙述的最精彩!!
  六、拓展阅读题。

  猫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爱文学作品,体验猫变大后发生的趣事。
  2.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像,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已简单了解酵母的作用。
  活动过程
  1.看看越变越大的猫。 ——幼儿分散自由结伴欣赏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重点观察图中猫的变化。 ——引导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猫有什么变化? ——这是一只面包房里的猫,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大?让我们听听故事吧!
  2.听听面包房里的猫的故事。 ——倾听故事第l节至第7节。 ——小猫莫格的家在哪儿?它是怎么变大的? ——小猫是怎样越变越大的? 它变得像什么?(帮助幼儿理解莫格在逐步变大) ——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小猫变大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莫格越变越大,面包房里都装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们猜它会碰到哪些事呢? ——倾听故事后半部分。 ——洪水来了,是谁救了大家?它是怎样做的? ——虽然莫格的变大,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可是,也正因为它的变大才挡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编编有可能发生的故事。 ——变大的莫格还会遇到哪些事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莫格变大以后发生的事情。 ——帮助幼儿整理续编的故事情节。(如:提示幼儿小猫变大后还会变小吗?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活动建议
  1.活动后,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区角,让幼儿跟着录音讲讲故事,也可根据自己续编的内容,自制指偶在区角中操作讲述。
  2.活动中,也可让幼儿用肢体(借助身体的伸展)来表现小猫吃完酵母后,越变越大的.形体,体验变化的乐趣。
  附:面包房里的猫
  胖面包师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床去做面包。他先在面团里放上酵母让面团慢慢胀起来,越变越大,再放到炉子里去烤成面包。
  莫格是胖面包师养的小猫,每天早上都到面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炉子边上打瞌睡。
  这几天,外面总是下大雨,小猫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湿透了。
  胖面包师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干,把酵母放到牛奶里让莫格喝下去。面包师说:“莫格,你受凉了,吃一点酵母就不会感冒了。”莫格喝了有酵母的牛奶,又趴到炉子边上打瞌睡。
  睡着睡着,莫格的身体胀起来,越变越大,越变越大。
  一开始莫格变得像绵羊一样大。
  后来它变得像马一样大。
  再后来莫格变得像河马一样大。
  莫格越变越大,面包房里都装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挡在马路上,汽车开不了,人也走不了。
  面包师只好带着莫格往城外走去。他们走到一个山谷的河边,莫格饿得走不动了。
  面包师回去把面包和面团都拿来给它吃,莫格吃了以后,身体又胀起来,变得像一头大象了。
  莫格变得越大,越能吃,大家都来帮面包师给莫格送吃的东西,莫格还是吃不饱。
  莫格就趴在小河边吃鱼。天下雨,河水越涨越高。突然,山上冲下来洪水。不好!洪水冲到城市里会把面包师和大家的房子都冲塌的。想到这里,莫格一下子就坐到河里去,洪水挡住了。
  面包师跑去告诉大家,赶快躲到山坡上去。
  莫格坐在山谷的河里,挡住了洪水,它的后边变成了一个大湖。
  面包师和大家赶快修水坝。高高的水坝修好后,莫格才从河里出来。
  它趴在山坡上看见面包房和其他的房子都好好的,心里很开心。大家给莫格挂上了奖牌,上面写着:越变越大的莫格,救了我们。
  《面包房里的猫》反思:
  故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好奇和想象的海洋,是幼儿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其一定的教育价值。因为每个故事中所蕴涵的深意需要通过老师的挖掘和合理引导让孩子获得,教学中我带领着学生围绕主人公性格特点展开学习。
  首先,开始部分,就是直接出示图片,让幼儿自主地欣赏挂图,启发幼儿重点观察猫的变化,以这种方式让幼儿先来猜测故事的内容,从而引起倾听故事的兴趣,为讲述故事做好了一个铺垫。从画面中也知道了猫是住在面包房里的,为什么会越变越大呢?让孩子自由讨论,从中得出了很多的答案,为揭开故事谜底让幼儿倾听故事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接下来,我是分段讲述故事内容,对于孩子们的猜测,经过故事的讲述,大家都认为故事的发展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在提问和对故事的理解上,孩子们都回答的非常好,不仅很完整,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大家都有把握的教学上,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大胆性得到了提高。最后,我故意放慢了讲述的脚步,孩子们顿时倾听的更为认真,现场的气氛也是非常安静,大家都在等待老师故事的真相,原来猫躺在河上不是懒惰,不是影响别人,而是为了挡住涌向城市的洪水,猜测的过程不但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而且这种行为对大班孩子的观察、思维、理解力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挑战。
  在这个活动,我给予了孩子们足够的想想和创编故事的空间,抓住莫格变大的特征,鼓励幼儿进行合理的想象,以此让孩子意识到:任何人都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某些方面帮助到大家,孩子们创编的内容很有趣,也能够把握住莫格体形的特征合理创编。

  猫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形态动作的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出示小猫
  (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二、展开
  1、观察小猫脚部特征
  (1)小猫的爪子是什么样的?
  观察小猫的爪子,尖尖的、弯弯的。
  (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
  (2)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
  (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
  (3)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脚上)小猫有几只脚?
  (4)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说说那块肉垫
  (5)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
  2、观察小猫脸部特征
  (1)看看小猫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
  (2)小猫的嘴边长着什么呀?(胡子)
  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
  (3)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
  (4)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
  3、感受猫的生活习性
  (1)教师: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照片,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
  (2)欣赏图片
  调皮的小猫
  睡觉的猫
  爱干净的猫
  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毛呢?说明小猫怎么样?
  三、结束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
  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
  (看照片)

  猫教案 篇5
    活动内容:猫和包(儿歌游戏)
  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减少图标记忆绕口令,喜欢朗诵绕口令。
  3.提高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自制教学图片。
  2.每人一份《猫和包》的图标(图标后面贴上双面胶)、贴图标的底板。(放在幼儿的座位下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教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逐步提问故书内容:故书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面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摆放图标如、当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教师就将标题图标“猫和包”放在自板上;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还有小猫”.教师就将“小宝”和“小猫”的图标摆出来。以此类推,根据幼儿的回答增加图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绕口令的格式将图标摆放出来。
  二、集体欣赏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教师:你知道吗,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念,想不想听一听?
  2.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一2遍,并加快速度,使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三、幼儿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引导幼儿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1、教师: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 (根据幼儿的回答把这些图标特别指出来,让幼儿反复念一念,感知这些字词的发音特点)
  2、教师小结:绕口令是将一些发音相近的字和词放在一起,帮助大家练习发音。绕口令有节奏感,可以越念越快,十分有趣。
  四、引导幼儿借助小图标朗诵、记忆绕口令。
  1.请幼儿把椅子下面的图标和贴图标的底板拿出来。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着图标读一读,练一练,注意把那些容易念错的字念准确。
  2.鼓励幼儿自己看着小图标朗诵绕口令。教师注意巡回倾听,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幼儿尝试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逐步减少图际记忆绕口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掉两个图标进行练习,然后逐渐去掉多个图标,直到最后鼓励幼儿不使用图标进行练习。
  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人节奏练习,如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引导幼儿尝试加快速度朗涌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4.教师:你们回去学一些绕口令,我们再开一个绕口令表演会。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谱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喜欢朗诵绕口令,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摆放图谱的底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 教师逐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挂图)2.师:故事中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3.师:对了,故事里有小宝、包、小猫,讲的是小宝拿包追小猫,小猫叼走了包,小宝追猫去要包,小猫叼着包和小宝猫猫的故事。(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摆放图谱,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和小猫时,就在底板上摆出小宝和小猫的图谱。)(二)教师朗诵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师:猫和包的故事还可以用一种叫做绕口令的方法来念,接下来请小朋友听老师来念念绕口令猫和包。(教师示范绕口令)2.教师示范朗读绕口令1-2遍后加速,让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的特点和趣味性。
  师:现在老师把这首绕口令念快一点,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感觉。
  (三)组织幼儿练习朗诵绕口令,充分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1.幼儿练习绕口令。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念绕口令猫和包,我看看谁念得最好听。
  2.引导幼儿重点练习易读错的字、词、句。
  (1)师:小朋友们念的很好听,绕口令是把一些发音相近的字和词放在一起,帮助你们练习发音,你们刚才念绕口令的时候觉得那些字容易念错?(幼儿回答)(2)师:老师也发现小朋友容易把猫和包念错,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3.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指出来,教幼儿反复地练习,感知这些字、词、句的发音特点。
  师:我们一起再念念绕口令猫和包。
  3.鼓励幼儿加快朗读速度。
  师:接下来,速度要加快了,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念的最好听。
  (四)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一步练习朗诵绕口令。
  1.引导幼儿边拍手边按节奏念绕口令,进行节奏练习。
  师: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边拍手边按节奏念绕口令,这样念出来的绕口令更好听。
  2.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绕口令比赛,看谁念得又快又好。
  师:现在老师想请这边的小朋友和这边的小朋友比赛念绕口令,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念得又快又好。
  3.请个别幼儿表演朗诵猫和包。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坐得最棒的小朋友上来朗诵猫和包下面的小朋友听一听谁念得好?哪里念得好?
  4.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念的很棒,接下来我们一起再念一遍。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绕口令猫和包,你们回去可以念给爸爸妈妈听。

  猫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表达的一种最为直接、能最快让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响范围已逐步由年轻人向幼儿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别是一些节奏欢快、曲调变化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青睐,在孩子的生活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俨然一位超级小“泛丝”,对很多歌曲达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自从SHE的歌曲“波斯猫”在街头巷尾唱响以后,经常在幼儿园的孩子口中能听到她们的“童声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众人和,气势雄壮之极,尽管他们对其中歌词的意义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对乐曲的曲调和节奏却可以丝毫不差的进行演绎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智能教学CD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乐曲,乐曲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极其相似的乐曲,更是让我激动,于是,一个流行音乐与古典交响乐的融合点所触发的教学思路,在我脑海中渐渐形成了。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
  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内容,感知乐句力度的强弱变换以及曲式风格的不同。
  2、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对自己进行简单装扮,以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感受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独立与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情景剧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波斯集市”剪辑、有关背景图4幅、化装脸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动流程:
  分段欣赏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整体表演——装扮自己——汇报演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小老鼠,问:
  1、小朋友看,这是谁?(幼儿回答后,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长得什么样子?(启发幼儿说出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
  3、听说,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来逛逛,瞧,他们来了。听,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时出示图谱,老师有节奏地进行儿歌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朗诵儿歌的声音由轻到响。)
  (自评:从浅显易懂的儿歌节奏和图谱中,自然地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特点,幼儿有感性经验,容易理解和感知。)
  二、分段欣赏并表演:
  (一)、欣赏表现第一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在唱什么?
  2、小老鼠唱的歌前后声音有什么变化啊?(先轻后响,表现老鼠越走越近,越来越大的样子,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和声音表现这种变化。)
  3、小老鼠今天出来干吗?这段音乐中,你能感觉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非常欢快)
  (自评:音乐中的弱——强渐变的过渡通过儿歌的声音渐变表现了出来,结合幼儿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幼儿容易感知距离远近、声音强弱和身体大小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幼儿的身体和有节奏的语言的帮助,可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力。)
  (二)、欣赏表现第二段音乐。
  1、正在小老鼠高兴地寻找食物的时候,谁出现了?(欣赏曲二波斯猫)
  2、请有兴趣的幼儿进行歌曲演唱。
  2、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只波斯猫会怎样唱呢?(引导幼儿创编波斯猫歌词,同时加上体态律动进行练习,感知、表现波斯猫沉稳、机智的形象,注意和音乐节奏的匹配。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和幼儿探讨,一起对创编的内容用简单的图谱记录。)
  (自评:孩子们对“波斯猫”的音乐已经耳熟能详,特别是对后半段的音乐特别感兴趣,基于幼儿这样的特点,选用波斯集市中的一段类似风格的音乐,作为波斯猫出场的音乐,一方面幼儿容易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也为幼儿创编歌曲打下了基础,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同时潜在地让幼儿领略了交响乐和流行音乐风格的不同。这个环节中幼儿对歌词的创编是个难点,教师对创编出的歌词的简单而有趣的记录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创编的乐趣。)
  (三)、欣赏表现第三段音乐。
  1、波斯猫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讨论回答)
  2、看见波斯猫睡着了,谁最开心了?他们会怎么做?(幼儿创编并即兴绘画图谱,表现小老鼠偷东西和左右观察的情景,用身体动作表现。)
  3、突然,波斯猫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小老鼠看到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幼儿讨论并表演。提示幼儿根据音乐的渐弱变化,从动作神态中表现出小老鼠对波斯猫的偷偷接近想试探他,蹑手蹑脚的情形)
  (自评:这段音乐的情节性、曲折性较强,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的转折与强弱渐变,加上故事化的情节,幼儿的情绪始终都沉浸在猫和老鼠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兴趣的提升激发了幼儿进一步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帮助了幼儿以最贴切的动作表现音乐的特征。这个部分是对上两个环节的提升,从教师示范的图谱,到幼儿和教师共同制作图谱,到现在的幼儿独立制作图谱,幼儿的能力也在活动的过程中渐渐提高。)
  (四)、表现最后一记结束强音。
  延续前一段游戏情境,突然播放强音部分,波斯猫表现抓住小老鼠的情节,让幼儿讨论,如何才能不被波斯猫抓住?
  (五)、连贯表演。
  1、幼儿整体表演:(1)、集体共同表演。(2)、分角色表演。
  2、要求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材料简单装扮自己,进行汇报演出。(提示:注意脸彩棒和平时使用的油画棒的区别,不能将油画棒的颜色直接涂抹于脸上)
  (自评:这是活动的高潮,以往的音乐活动表演,幼儿通常都戴上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头饰进行表演,这次的活动了某些“嘉年华”庆祝活动中的装扮手法,让幼儿通过自己和同伴合作在脸上进行自由绘画装扮,表现出两个角色的不同特征,幼儿这时的情绪既新鲜又激动,加上装扮后的戏剧性的脸谱效果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从而也丰富了幼儿对音乐的多通道的感知表现能力,激发了幼儿今后进一步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1、在表演区更加丰富的废旧装饰材料,如:旧报纸、碎布、小铃铛等,让幼儿在表演区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进一步的装饰,并表演。
  2、尝试借助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