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十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别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就能享受别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听“曲”(导入,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3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二、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 200个字,会写1 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三、教学与学法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颖问难。
  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6)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
  (7)组织好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装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装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装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习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成搞清楚,留着今后解决。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装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
  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装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增强。
  3.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装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装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装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
  6.学生装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领带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装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
  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上课需要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等。
  五、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37人,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爱学习,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贪玩;不能主动用心的学习,教学中要坚持 正面引导的原则,因材施教,努力转化学生。
  六、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 80课时
  略读课文 20课时 总计132课时
  语文园地 32课时
  七、作文计划
  本学期安排了8篇习作,每次习作安排在语文园地中,时间大约是每两周一篇,具体内容安排要求: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又开始了,本人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指导思想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自己上学期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本学期教学,主要是以复习为主,系统地复习八年级、九年级的物理知识,形成能力为中考练兵。
  二、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课标,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
  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
  三、教学进度
  时 间 内 容
  第一周 组织入学制定学习计划、总结上学期的不足。 第二周 新课教学17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周 复习声现象 复习物态变化
  第四周 复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第五周 模拟测试
  (一)、小综合复习
  第六周 复习电流和电路、电压、电压
  第七周 复习欧姆定律
  第八周 复习电功率
  第九周 复习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第十周 复习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
  第十一周 复习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
  第十二周 复习压强和浮力
  第十三周 热和能
  第十四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周 模拟测试
  (二)、小综合复习
  第十六周 综合复习声、光、热学
  第十七周 综合复习力学
  第十八周 综合复习电学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模拟测试
  (三) 、考前学生动员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
  第二课时教材简析:《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对象分析:本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科普知识兴趣浓厚,而本课可读性强,趣味性强,要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不难。但要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一定要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但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资料收集有一定得难度,因此教学中主要以小组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习惯。
  教学目标:1、教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教育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约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发展目标:(1)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2、学生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教学资迅媒体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数:共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运用
  设计意图
  一、回顾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回顾上节所学的内容。
  观看课件,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课件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主学习,了解月球景色的奇异。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并用-----在书本上画称呼相关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
  出示课件:
  师:现在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参观一下月球,感受一下月球的奇异。
  观看后指导朗读。
  (二)小组合作,探究月球之谜。
  1、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_____________;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汇报学习成果, 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3、师:除了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收集的月球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师先向学生展示几个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谜,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一)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独自思考: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在书上画线)
  2、(1)全班交流。
  (2)学生观看课件,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后感情朗读。
  (二)小组活动,探究月球之迷
  1、小组内认真读学习任务并合作完成。
  2、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3、学生自由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月球资料和月球之谜。
  1、课件出示月球环境录象
  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3、展示几个从课外资料中收集到的月球之谜
  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师: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假如有一天将一部分人移居月球上去,你觉得可以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
  学生根据从课外书上学得的知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四、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学生从课文中学则喜欢的词语进行积累并抄写。
  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谜
  景色奇异 实验结果 月球年龄
  简洁、清晰的板书是课程重点的最好体现。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字音,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由敦煌壁画导入)(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解说。课件自动播放。结束导入后,单击鼠标,出示课题。)
  导入解说词: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单击鼠标,出示文中人物。再继续单击,逐一显示人物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九色鹿是只怎么样的鹿呢?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中关于九色鹿描写,边读边体会。单击鼠标出示:
  九色鹿啊,你是一只()的鹿。
  该界面设计有四个链接:依次对应下面的四个问题的内容:
  1、美丽;2、勇敢、无私;3、敢斗、敢争;4、总结,形成一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2、根据第一部分课文所写内容,想一想,第一节小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3、齐读第一节小诗: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想想、议议:
  (1)根据这段课文所写内容,第二节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勇敢)为什么?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汹涌的波涛)九色鹿是怎样救敌的?(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从立即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2)后一条横线上又该填上一个什么词呢?调达救上岸后是怎样向九色鹿表示的?九色鹿是怎么回答的?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不要别人的任何报答,这表现了九色鹿怎样的品质?(无私)
  (3)齐读填好的第二首诗:九色鹿呀,一只(勇敢)、(无私)的鹿,你救起了垂死的调达却根本不要报答。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引读课文。
  各自轻声朗读第三部分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段话你们觉得读起来最起劲、最有味?出示九色鹿义正辞严揭露调达、斥责国王的一段话
  2、指导朗读。
  仔细体会:为什么你们特别喜欢这段话?(真消气!真痛快!真过瘾!)根据事情的前后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想想,第三节诗的横线上究竟该填上一个怎样的词呢?(敢斗敢争)
  4、齐读已填好的第三节诗:九色鹿呀,一只(敢斗敢争)的鹿,你揭露调达斥责国王决不忍受屈辱。
  四、激励自主完成诗的结尾
  我们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已经胜利完成了这首诗的一、二、三节的填空。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尾的这两句诗,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1、总结以上归纳的句子,再让学生补充后两句,形成一首歌颂九色鹿的诗。九色鹿啊,九色鹿,(
  ),我们会永远放声把你歌唱。
  2、齐读诗的结尾
  五、加深理解,朗读课文个别朗读课文,集体朗读相应的诗句
  六、小结课文,说话
  练习:故事读到这里,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其他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你最不想看到的是谁?为什么?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也可以是自己说些什么?
  七、布置下节课内容。
  下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演一演这个动人的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它讲了在一个下着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让学生通过学习,唤起他们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兴趣,学习主动性强。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设备虽然简陋,远不如城市学校,但是他们已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积累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经验。没有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对学生学习本课的效果没有什么影响。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这一理念,摆正老师的主导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语文课程实施》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的设计,遵循这一理念,以读为本,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体验,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张扬,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作者合理开展想象的方法和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的悲惨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指名说说: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能挨过这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吗?她的命运会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 把学生的思绪拉到那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学习“擦火柴”这部份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现什么幻象?
  2、自由读第一次擦火些的课文内容,思考:
  (1)为什么出现的幻象是火炉?你有什么感受?
  (2)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3)齐读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处境。
  (4)小组讨论学法,教师帮助归纳。
  (读——思考——释疑——再读体会)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积极地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方向;让学生总结学法,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过程,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同法分小组学习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用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学习后面几次擦火柴的内容的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获得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学法迁移。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小女孩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齐读 (2)分组赛读 (3)指名读
  (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情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分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后,交流、汇报。
  2、各组的代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教师致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情和情感体验,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内化情感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小组讨论写法,教师帮助整理归纳:
  想象丰富符合实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使所学形成系统)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谁读了这篇课文会不深受感动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像小女孩帝样的穷人是不计其数的。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再度唤起学生对小孩及所有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五、课外活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思考练习第二题。
  (进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文本内涵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炉——冷
  2、烧鹅——饿
  卖火柴 擦亮火柴 3、圣诞树——没有欢乐 冻死街头
  (可怜) (渴望幸福) 4、5、奶奶——没有幸福 (悲惨结局)
  飞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评价】
  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学生学习主动、兴趣很浓,教学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两点:
  其一、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或是让学生自读感悟,或是让分组合作探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多元反应,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读中体验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那些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悲惨命运,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不足之外;在引导学生总结写法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有少许学生对这一块理解不透彻。
  点评
  本节课,王长振老师是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设计,有机地整合了三维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些方面:
  一是阅读教学中,不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擦火柴”这部分时,教师并未做分析,只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对文章思想的体会,老师让学生或是自主、或是合作探究,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以读为本。“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活动,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如齐读、自读、小组赛读。让学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加深情感体验,以读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难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的独特描绘作铺垫。
  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你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
  那对于刚刚过去的夏季,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二三位同学交流感受)
  这样看来,我们每一位同学对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作家梁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夏》。
  二.交流预习
  请二三位同学上讲台展示并交流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能否根据文章描述的内容,给本文重新拟定一个标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学生齐读课文,读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三.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读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还得细细地品味语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你自己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学生先默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独立学习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烘烤”这个词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阳的温度特别高。
  “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这句写得好,我们仿佛能闻到麦子的这种香味。
  “热风浮动着”这句让我联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马路上的炽热。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以选择时机让他进行个别的朗读,也可以全班朗读某个片段。
  四.课后作业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通过对描写夏天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并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1. 必做
  1)寻找并阅读本册课本中以及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选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描述我们镇江夏季的特点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简案
  课题:《夏》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此步骤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为学生体会本文对夏季的独特描绘作铺垫。
  由学生对秋季及夏季的感受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成果
  三.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此步骤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重新拟定标题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齐声朗读课文,思考:能否给本文重新拟定标题。
  四.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让学生在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感受一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能打动你的心,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或感受过的类似情景。
  五.课后作业
  [设计说明] 此步骤是通过对描写夏天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的道理。并查找资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们对夏天的不同看法。
  2. 必做
  1)寻找并阅读本册课本中以及其他书籍中描写“夏”的诗词或文章,通过比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对“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后说:“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2.选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关于夏季的资料吗?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能描述我们镇江夏季的特点吗?
  你能说出多少关于“夏”的成语或谚语。
  你能找到以“夏”为主题的照片、图片或音乐吗?
  ……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下农民处境有所改善的三个方面,以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农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以及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在当时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2.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业。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自编朗颂材料、琵琶《塞上曲》选段、教学题卡若干。
  【教学方法】
  “三自一导”式,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常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建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看看本框第一个标题“从商鞅‘徕民’政策说起”中出现了什么?重点了解“徕民”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得以推广实施的社会历史状况。
  生:(阅读教材,即“自求索”。)
  师:什么是“徕民”政策?
  生:“徕”就是招政的意思,“徕民”就是把邻近秦国的三晋的民众招致到秦国去充当劳动力。
  师:“徕民”政策在当时的确得到了推广与实施,这与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状况分不开呢?
  生:与当时秦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分不开。
  师: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建立是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什么样的客观规律?
  生:(小声议论后答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把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对比,看看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师:(出示投影)这里,我将两种生产关系的特点以表格形式进行了一番对比。请同学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消费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比较农民与奴隶在社会处境和劳动积极性上的差异。
  生甲:封建制下的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一无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阶级。而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农民把收获的产品以地租形式交纳给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点产品归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成果,他们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
  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配乐朗颂。要求同学们在不看书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简要记录。(配乐朗颂开始……古曲声中,结合教材内容,又涉及到课外知识的一段材料,把学生带入一种浓郁的封建气息中,让学生似乎亲临到封建生产中。)
  师:(朗颂完毕,配乐音量渐小,然后关闭)以上材料中讲述了什么问题?
  生: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表现。(板书)
  师:根据记录,请谈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城市、行会。(板书)
  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104~114页,进一步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表现。
  生:(自读教材)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段配乐朗颂,又了解了书上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在通读全篇教材的基础上,各就指定专题看书、讨论、质疑、解疑,各组长作好自学记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学成果。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最短、质量最高。
  (教师到各组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看书、讨论、提问、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专题的内容,五分钟左右各组基本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成果。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回答,大家共同评价。按五个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组组长:我们小组自学讨论的专题是关于“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大家在学习、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后,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
  1.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个方面:第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第二,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乙: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第一组组长肯定上述答题正确。)
  师:第一小组同学把握了本专题最核心的内容,做到了去粗取精,这也正是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至于该内容提到了封建社会农业发展的杰出成果,诸如曲辕犁、都江堰等,这是历史课上学过的,我们不再重复。下面请第二组提问。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学习的专题是“手工业的发展”,共提出三个问题:
  1.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什么?
  生甲:冶铁。
  2.就世界范围来说,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生乙:冶铁技术的发展。
  3.手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丙:手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第三组组长评判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二组成绩,请第三小组发言)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讨论的专题是封建社会“商业的繁荣”,请同学们回答我组提出的两个问题。
  1.商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生甲: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2.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商业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是我们特别应注意到的?你能举例吗?
  生乙: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是“丝绸之路”的开拓等。
  生:(第三组组长认为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三小组,请第四组质疑)。
  第四小组组长:我们组同学就“城市的发展”一专题,提出问题:
  1.封建城市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生甲:商业和交换活动的发展。
  2.封建城市是什么的中心?
  生乙: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生:(第四组同学评判认为,答案不全面,要求补充回答)
  生丙: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
  第四组组长:两位同学的回答合起来是第二题的完整答案,希望大家以后看书时,要注意教材的连续性、完整性。
  (对第四组全体同学的认真负责态度报以掌声)
  师:第四组同学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对同学们提出较高要求,这充分反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最后看第五小组的问题。
  第五小组组长:我组同学认为在“封建行会的形成”这一内容中,应掌握以下问题:
  1.封建行会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生甲: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行会的定义是什么?
  生乙:城市中同行的或手艺相近的手工业者组成的封建组织。
  3.组织行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丙: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手工业之间的竞争。
  4.行会的主要成员是什么?他与帮工和学徒之间主要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丁:作坊主;封建性的师徒关系。
  5.行会的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戊: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传授生产技术,避免同行的竞争等方面,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觉得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有一点要补充说明:封建社会末期,行会制度对手工业生产的过严规定和限制竞争的做法,束缚了手工业者的主动性,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师:这位同学补充恰当,今后分析问题应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两分法,既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那么,究竟如何正确评价行会的作用呢?
  生:应从两方面评价:既看到其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它曾促进过手工业的发展,又看到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它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请思考:以上各种表现,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看书第114页本框题最后一段课文后,集体回答。)
  生:(齐读)由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显著提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本课的难点,即要求大家能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来认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提示,结合各小组的学习讨论结果,迅速复习本框内容,最后,我们将在知识竞赛中检测谁的知识掌握得最多。
  生:自由复习本节课内容。
  (推选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配合教师组织一场男女生知识对抗赛。竞赛结束后,宣布竞赛结果,给获胜方以精神奖励,并给负方布置任务,整节课在全体学生的掌声中结束。)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划出高原──雪莲、宝岛──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然后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
  3、表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七、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莲蓬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品悟荷花的美丽多姿,练习想象说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姿态美。
  教学难点:想象荷花的姿态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出示: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玉洁冰清 争奇斗艳 出水芙蓉
  指名读(出水芙蓉指的就是刚刚钻出水面,盛开的荷花,有一句诗是这样来赞美荷花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们认为,刚盛开的荷花是最美的) 齐读
  2、揭题: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人们常常把荷花当作美的化身,称它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荷花的美文(板书:荷花)。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起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这样美的课文,你们在课前已经读了几遍了?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这节课,我们就主要用读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1)请刚才说读了(最多)遍的同学站起来。你说已经把文章读了#遍,那老师先把第一个读书的机会给你,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一节写得最美?就请你读这一节。
  (2)请刚才只把课文读了#的同学站起来,老师请你读最有把握读好的一段。
  (3)还想请个同学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注意,要跟他们选择的小节不一样。
  相机出示学习生字:
  第2节:挨挨挤挤 碧绿 莲蓬
  花骨朵儿 饱胀 破裂
  ①挨挨挤挤我们要特别注意挨的读音。跟我读。它还有个读音
  ②花骨朵儿 骨是第一声,跟我读卡片读词:花骨朵儿(注意儿化音)。骨字还是个很容易写错的字呢!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它的第三笔是什么?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③板画莲蓬看,这是什么?荷花的花瓣脱落,留下的就是这样碧绿的莲蓬。可是,在荷花盛开时,它被花瓣包围着,看起来就是荷花那娇小、嫩黄的花心。卡片读词:小莲蓬
  第3节:一大幅 了不起
  看起来简单,读好可不容易。(这幅画太小了!这幅画有我们教室墙壁那么大呢!)
  第4节:翩翩起舞 舞蹈 昨夜 好梦 衣裳
  翩翩起舞舞蹈:都是跳舞的意思。但翩翩起舞有什么不一样呢?(轻快地跳,舞姿优美,比如芭蕾)(卡片读词:翩翩起舞)
  3、还想读吗?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但是有要求:先把整篇文章读通读顺,然后,把自己觉得最美最喜欢的小节反复地多读几遍。直到老师喊停,听清楚了吗?
  三、学习第二小节
  1、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相信,这篇美文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老师呀,特别喜欢课文的第二小节。想听我来读一读吗?闭上眼,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配乐范读
  2、交流,概括
  (1)荷叶碧绿、很多;
  (2)荷花姿态优美(千姿百态)
  ①有的展开两三片,好像----
  有的完全盛开了,雪白雪白的,远远看去,就像走近一看,雪白的花瓣包围着嫩黄色的小莲蓬,让你觉得
  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好像多么有趣可爱呀!
  ②虽然书上只列举了荷花的三种姿态,但是,只有这三种吗?不
  出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所看到的白荷花(白荷花千姿百态。)
  3、是呀,这些白荷花姿态万千,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多么美丽、迷人呀!(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老师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最美、最妙,到底美在哪儿呢?你能说清楚吗?
  (1)说不清楚是正常的。没关系,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2)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长得这样充满活力、钻得这样使劲、冲得这样快,全都包含在一个冒字中。齐读这句话
  (3)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
  (4)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把这份美表现出来。
  4、小朋友们,现在你能把第2小节背诵出来了吗?
  看提示背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有的才---------有的花瓣儿,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
  四、作业
  1、钢笔描红,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小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读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
  2、激情再读。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2
  1、打开书,用心读一读§2,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板书:叶 花】
  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出示句子】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
  (2)交流:
  A、大
  ① 指名说。(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
  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
  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
  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现在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
  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怎能不说它美呢?女生一起读读吧!(女生齐读)
  4、赏荷花
  A、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引读:白荷花。【出示句子】
  (2)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啊?
  (3)那么,这句话可以改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吗?自己对比着两句话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一下。
  (4)指名说。想想,怎样地长才能叫冒?
  (使劲地长、不停地长、迫不及待地长)(随机指导朗读,评:看,这一朵白荷花冒出来啦。∕这一朵也冒出来啦。∕又一朵冒出来了。)
  (5)看哪,这一朵又一朵的白荷花,都(争着冒出来了,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了)
  (6)来,让我们读出它们竞相开放的盛况!(齐读)
  来,让我们读出它们蓬蓬勃勃的生机!(齐读)
  (7)想象: (提高声音)看哪,(课件展示荷花图片)这就是从那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老师不禁想问,白荷花呀白荷花,你们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呀?
  我冒出来是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我冒出来是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我冒出来是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我冒出来是在进行时装表演。
  (8)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还把荷花写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来,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读出荷花的美丽和活力来。
  B、有的有的有的
  (1)引读三个有的。
  (2)再仔细看看,这些白荷花都有哪些姿态呀?
  (3)指名并板书。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哦,这是刚开的。【板书】
  (有的全都展开了)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概括地说一说吗?【全开的】【将开的】
  (4)这三种姿态的白荷花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啊?就请你把那句话美美地读上几遍,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好吗?(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5)交流:
  a、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①你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指名说)你来读一读。
  ②评:听出来了,一个才字读得特别好,让我们看到了刚展开花瓣的荷花那羞答答的样子。
  ③谁也想读一读?评:哦,现在开得不多,但即将展现它全部的美丽了。
  ④谁还想读?评:读得真好,你真的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朵荷花!【出示图片】
  b、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①你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呀?(指名说)好,请你读一读。
  ②哦,你这个啊词读得特别好,全都展开了,让我们看到了一朵活力四射、光彩照人的荷花啊!(红显:全都)
  ③谁还想读?嫩黄色的小莲蓬,你把它读得更惹人喜爱了。
  ④谁再来读一读?听出来了,发现了小莲蓬,你还很惊喜呢!
  【出示图片】瞧,它们正绽开笑脸迎接我们呢!(齐读)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指名说。
  ②老师也喜欢这一种,也想读一读,好吗?(师范读)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好在哪里?
  你来试一试?
  (饱胀:积蓄力量,准备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破裂:等不及要开放了!)
  ③ 好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呀!【出示图片】齐读。
  5、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那就把你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入到有滋有味、满怀激情的朗读中吧,读出这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荷花!第一句我们大家一起读,下面三句我们分大组来读。(1、2、3和4)
  6、雪白的荷花有了碧绿的荷叶的衬托得更加美丽,更有活力了,来,我们一起把这白花、绿叶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齐读第二段。
  7、小结背诵
  (1)引读。整个第二自然段,描绘了一池生机勃勃的荷花。先写了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接着写荷叶,再总写白荷花,最后分别写了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2)准备背诵。(点击)你能将这美的画面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吗?试着背一背。
  (3)背诵。【出示】(指名填空,全班齐读)
  三、略读§3
  1、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
  2、真是美不胜收啊,难怪作者这样赞叹如果把眼前真了不起。
  3、多美的荷花,多美的画面啊,想想看,只有谁才能创造出来?
  4、(说不出,再引导:)这个问题可难了,再读读书,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回答出来。
  5、的确,大自然它不用纸,不用笔,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勃勃的生机,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让我们好好地把这一段来读一读,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四、学习§4,感悟荷花的优美丰姿。
  1、师:这一池纯洁无瑕的白荷花让作者如痴如醉,他深深地沉醉其间,产生了美好的想象。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2、请同学们用心读读§4,看看作者想象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3、你能用你的朗读展现这样美妙的情景吗?(指名读)
  评:读得多好啊,你看,翩翩起舞,随风飘动,【红显】你就是那朵随风起舞的荷花啊!
  谁再来读一读?
  评:哦,你读出了那一池翩翩起舞的荷花啊!它们动态的美,让人沉醉。
  风过了,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也很美。谁是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指名)你来读一读?
  4、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过来,和你说了些什么呀?
  小青蛙蹦过来,告诉我昨晚做害虫的乐趣。(听出来了吗?他的这个蹦字用的很准确。)
  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清晨的花蜜可真甜呀!(他们真是亲密的朋友)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这儿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他们在亲切地交谈)
  5、是啊,作为池塘里的一朵荷花,不仅美丽,还有许多可爱的好朋友,可真幸福啊!读着读着,我们忽然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就是一朵荷花(齐读)
  6、教师静静地听着,悄悄地读:过了好一会儿。我们今天可是来看荷花的,怎么会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呢?(生交流)
  7、我们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太美了。
  原来,为了表现它的美,我们不仅可以直接写荷花、荷叶的样子、姿势,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索性把自己也变成了荷花,去表现荷花的美,去感受荷花的美,作者叶圣陶这种写法真高明!
  四、总结
  1、回顾板书,总结。
  2、让我们记住这一池亭亭玉立、生机勃勃的荷花,更记住叶圣陶爷爷那优美的语言文字和高明的写作手法。
  3、作业。
  A 小小播音员:看着图,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B 小小创作家:看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
  闻:香
  叶(多、绿、大、圆)
  12、荷花 看:
  花(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