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范文汇编【8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生活会给你糖果,也会给你伤疤,到后来那些伤口褪去软弱,一定会成为你身上最百毒不侵的地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原教案范文汇编【8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草原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一、选材理由:
  本班幼儿是一群 3—4 岁的小班年龄段的孩子。从婴班开始,我就非常的喜欢给他们分享和欣赏一些音乐。我发现小班的幼儿不仅仅只是喜欢那些节奏简单、舒缓的音乐。其实对于节奏明朗、欢快,甚至有一些激烈的音乐都是很喜欢的。如果在音乐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节奏起伏较大的乐曲,他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就会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起来。我们班级的孩子每天都会主动的要求我给他们播放不同的音乐,他们喜欢歌唱、能用不同的表情、动作以及和老师、同伴的互动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此,本次的活动我就构架了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
  二、音乐的分析和调整:
  本次活动使用的乐曲《草原上的舞会》,选自奥尔夫音乐材料。在刚开始听到这首乐曲的时候,我将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定为了:初步的感知音乐中的节奏。但很快我又发现了此乐曲的旋律中掺杂着一些鼓声、笑声,节奏过快,不太有利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去感知和掌握。但在音乐中又有一个非常特显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小班幼儿对这种特别的音效又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将此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调整为了:能听辨音乐中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并对乐句有初步的感知,但在音乐的一开始就出现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之间相隔的时间跟后面规律的出现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又不一样,这样就会打乱幼儿倾听特效音,所以,我将前面一开始的特效音和较快的节奏的那段音乐也做了删减。那让幼儿倾听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其实养成小班幼儿在专注力和倾听习惯的基础。同时,这首乐曲还带有非常浓烈的异域风情旋律和节奏,小朋友们目前很难接触到这种的音乐类型。《指南》中也指出: 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 言”。因此,通过这首乐曲也让幼儿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和文化。
  三、活动设计思考:
  在活动的前期,孩子们也有了一些前期经验:由于我的另一半在非洲工作, 我也有去到非洲,回来后就给孩子们分享了关于非洲的文化,孩子们也对非洲的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整个环节的设计上,我用了一个非洲的小朋友作为我编排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到非洲草原做客,根据故事的主线我还设计了看动物、吃烤肉、数星星的游戏情景,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轻松的游戏氛围和情景中学习,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非常有机的结合到音乐中,让孩子们不但能去感受到音乐中的特效音,还能一直都保持着对活动的兴趣。这些游戏的设计也都是基于在孩子们的兴趣点上的,比如:烤肉片的环节设计,班级的创游也开展了烧烤的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怎么去串烤肉片,怎么翻面,撒作料等基本的游戏经验,也对此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就把这个设计到了本次活动的游戏里。在本次活动中,我还有一个主要的设计点是:难点前知。
  在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中的特效音之后,我会用真的口哨声来和孩子们做练 习,然后再让孩子们跟随音乐来倾听特效音,这就是难点前知。它帮助孩子们
  降低了活动中要掌握的难点,更好的去达成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
  1、 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
  2、 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重点难点
  能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PPT 图片(非洲小朋友、大草原)、《草原上的舞会》音乐选段、吸管人手一根、
  打孔的肉片、红外线笔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非洲小朋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音乐。
  T:图片上的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是非洲草原上的小朋友,他们来迎接我们去他们那里玩,还给我们准备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感受音乐,听特定音
  (一)、欣赏音乐
  T:刚刚听到了什么有趣的声音呢?(口哨声、哟呼)
  小结:刚刚小朋友们听到的口哨声就是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的声音,当听到口哨的声音时,就要准备来打招呼说:“哟呼”。
  (二)、第一次感受音乐,并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说出”哟呼”!
  1、T:“我们也来试一试,学习非洲小朋友们打招呼吧!”
  难点前知:“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口哨,当我吹起口哨的时候,你们就要说
  什么?”“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2、听音乐玩打招呼的游戏。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大家都已经学会听到口哨声就要说:
  “哟呼”的打招呼的方式呢!
  (三)、第二次感受音乐,摆动物的造型
  1、激发幼儿想象动作的模样,并能大胆的用肢体创意动作的造型。
  T:“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非洲小朋友打招呼了,他很高兴,决定要带我们去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园去看看,你们知道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吗?”
  T:“你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2、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的动物,并用动作来模仿。
  T:“还有什么动物呢?”“你能来模仿一下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3、听音乐摆动物造型。引导幼儿听到口哨声后就要摆出“各种动物造型”
  T:“当听到口哨声,小朋友们就要准备摆出动物的造型,你可以摆跟别人不一
  样的,自己喜欢的动物造型哟!”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刚都能在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摆出了不同的动物造型,真的都太棒啦!
  (四)、第三次感受音乐,游戏《烤烧烤》。
  1、激发幼儿回忆烤肉的步骤
  T:“看完了小动物,我的肚子都有点饿了,你们饿了没有?”“瞧,非洲的小朋友都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当地最出名的烤肉,但是需要我们自己来烤 哟!”
  T:“烧烤要怎么烤啊?”
  激发幼儿使用椅子来当烧烤炉
  T:“没有炉子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2、 第一次游戏
  T:“当听到音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给肉翻面啦!”
  3、 第二次游戏
  T:“刚刚的肉肉都没有放佐料,不好吃,现在我们要来继续烤。记住,当听到音 乐的时候我们就要来刷油,当听到口哨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撒佐料啦!”教师小 结:你们的烧烤都烤的太好吃了,都没有烤糊吧!刚刚我看到了小朋友们都是在 听到口哨声的时候就准备要翻面和撒作料了,你们真是太棒啦!
  (五)、游戏《找星星》
  T:“吃饱了,我们要去散步啦!哇,你们看天都已经黑了,我们来天上的星星吧!看,到底那颗最亮?”
  播放音乐 ,孩子们随着音乐散步,当听到特别音效“口哨声”时,老师就准备用红外线笔,听到“哟呼”的.时候,“星星”就出现了。三、 活动结束
  T:星星们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去睡觉了呢!来跟大家说晚安吧!
  在本次的活动中,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能听辨音乐中的特别音效。这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还是比较的好,通过难点前知的实行,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比较快
  活动反思
  的就掌握了特别音效(口哨和哟呼声)。再通过每一个环节中游戏的烘托,孩 子们一遍又一遍的感知到特别音效,而且每一个游戏的设计也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非常的感兴趣,全程都保持着对活动的积极性。我的第二个目标是:能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中,大胆的创意肢体动作。这个环节的目标达成
  主要是依靠我的第二个环节,引发幼儿说出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并且能够用肢体来表现动作的形态。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创意他们所想的动作。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在说的时候, 只是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模仿,有个别害羞的孩子就不愿意来表现自己。为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我临时就调整成了让孩子们站起来,走着进行动物造型,这样的处理之后,我发现了那些比较害羞和内敛的孩子们也就慢慢的放开了自己。
  我的感悟:通过这次的活动,给我体会比较大的就是:虽然老师们在每一堂活动中,都会事先预设很多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反应,然后随之而产生了一些预设的环节。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在活动中去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们的表现作出一些及时的调整。我知道其实这还是比较难的,也比较的考验老师的功底。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能力, 让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 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 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 指名认读。 3. 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 练习描红。 2.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背诵课文。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练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厂”(偏厂旁)
  2。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
  课文插图、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等。
  预习设计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诗歌、。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 学生读准“草原”,识记“原”,认识“厂”(偏厂旁)
  学生说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生认读生字词,哪个不易读正确的多读几遍。
  (1)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2)正音:民、新、处。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读长句子。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试着读文中的长句。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说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认识“偏厂旁”
  3。分别给这几个字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板块一
  1、小朋友,这几天我们跟着春姑娘欣赏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还看了美丽的小池塘。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板书:草原
  引导学生说说对草原的认识。
  2、出示挂图
  教师补充介绍草原:大草原在我国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特别是在春天的早晨。
  板书完整:草原的早晨
  板块二
  1、教师范读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鞭声 打破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回荡 圈门
  4。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5。检查自学效果
  6。出示:“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7。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板块三
  1。 出示生字:原、打、宁、羊。
  2。交流讨论。
  原:“厂”偏厂旁 半包围结构
  里边不是“泉”。
  打:左窄右宽。
  宁:上下结构。
  3。 教师范写
  作业
  设计
  读熟课文。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
  搜集一些关于草原的诗歌。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地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感受内蒙古草原地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地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汗情深”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草原的风光、文字资料;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有关草原的歌曲,蒙古民族风情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光独特,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边叙述边播放蒙古族风情录像)
  3.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2.既然是美景,那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参观任务是:(多媒体打出)
  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
  你们觉得哪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3.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先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4.小组汇报
  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的美(读、唱)
  5.重点引导
  描写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的句子
  写出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的句子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的心情怎样?(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6.学生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陈巴尔虎旗草原美,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汗一家的情谊。课后请同学们通过读书上网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草原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草原教案 篇7
    课 题:《草原上》
  年 级:三年级艺术上学期
  教学目标:
  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悠扬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
  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
  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草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欢迎远客 ⑶ 亲切相见 ⑷ 热情款待 ⑸ 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