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15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15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幼儿园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乐意用较连贯的语句在集体面前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理解作品内容,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农夫、树、兔子图片)提问:农夫、树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能是什么事呢?
  过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理解故事,感受寓意。
  (一)观察图片,分段理解
  1、(第一天)提问:
  (1)(图1)农夫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锄地可真累呀!种田可真辛苦!
  (2)(图2)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上呢?农民看到了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
  小结:农民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他特别高兴。
  2、(第二天)(图3)提问:农民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上。
  3、(第三天)(图4)提问: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种田?
  小结:农夫再也没有心情种地了,坐在树旁,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4、讨论:你觉得他会等到兔子吗?为什么?
  (1)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播放课件)
  (2)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3)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三、完整欣赏,提升经验。
  1、为什么农夫会成为大家的笑话?
  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幼儿园中班教案2
    图形游戏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形
  2.趣味练习:各种各样的形状
  3.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若干,纸做的小鸟一只),
  3.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可真有趣,它们会变魔术,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宝宝呢。
  二、复习巩固几何图形
  1.课件
  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图形,并说说。
  2.教师从小箱子摸出圆形,请幼儿猜猜圆形会变成什么?有几个?
  3.请两位幼儿上来从小箱子里分别摸出正方形、三角形,并猜猜分别会变成什么?
  4.教师出示小鸟,请幼儿说说这只小鸟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
  三、游戏“图形变变变”
  1.请你们来试试用两个三角形宝宝能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观察幼儿拼的结果,并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
  2.我们来比赛,用四个三角形宝宝拼一个正方形,看谁拼得最快。
  四、幼儿操作活动
  请你们用小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
  比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五、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幼儿园中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小风车,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学习在风车上添画小动物。
  活动准备;
  1、幼儿手工用书、剪刀、胶棒、牙签、吸管等。
  2、各种造型的风车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各种造型的风车。
  2、幼儿制作风车。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做小风车,好吗?”
  (1)教师介绍制作方法
  剪下正方形的纸,四角向中心剪开,以间隔的方法将四角向中心折,并用牙签将其固定在吸管上。再在白纸上画出小动物的头像剪贴在风车的四个角上,这样动物风车就做好了。
  (2)幼儿制作风车,教师指导。
  材料:折纸一张吸管一根剪刀一个时尚可爱耳钉
  把折纸对折
  先对折一面然后沿着中间那根折印用剪刀剪直线留一部分不剪用相同方法另一面也这样
  然后把一边折向中间中间集中点用钉书机固定下
  把吸管用剪刀戳个洞然后把风车钉书机中间也戳个洞把小耳钉戳进去用固定耳钉的固定好就好了
  风车制作完成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4
    活动目标
  感受大寒的寒冷,体验制作糯米美食的快乐。
  初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选择喜欢的材料尝试制作糯米美食。
  课件准备:《美味的大寒》故事音频及图片;“糯米美食”组图。
  纸面教具:《新年装饰》。
  材料准备:“美味的糯米”(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蒸熟的糯米饭、糯米面团、红糖粉、不同的坚果碎或馅料,如芋泥、花生、芝麻等)。
  活动过程
  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大寒节气“冷”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真冷啊,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暖和一点吗?(跳一跳、搓搓手、跺跺脚、哈哈气)
  活动身体后,你们有没有更暖和一些呢?
  小结:天气这么冷,因为大寒到了。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大寒到了,说明离过年也就不远了。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美味的大寒》,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驱寒保暖。
  寒冷的大寒来了,熊猫奇奇、熊猫妙妙又有什么保暖的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奇奇和妙妙的好办法是什么?(吃热乎乎的东西)
  他们发现了哪些热乎乎的食物呢?(年糕、八宝饭、糯米饭、糍粑)
  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东西做的?(糯米)
  为什么大寒这天要吃糯米做的食物呢?
  小结:糯米热量很高,吃完身体暖暖的,因此当寒冷的大寒来临时,人们除了会为新年做准备,还会吃糯米做的食物来驱寒保暖。
  出示组图“糯米美食”,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大寒食糯的习俗,感受糯米美食的丰富性。
  奇奇和妙妙吃了美食,还拍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美食你们都吃过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除了糯米,这些食物还用了哪些食材呢?
  出示制作材料“美味的糯米”,引导幼儿分组制作糯米美食,体会制作美食、享用美食的快乐。
  1、出示材料,请幼儿观察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制作想法。
  大寒节气有这么多美味的糯米美食,我们也来动手做一做吧。老师准备了许多材料,都有什么呢?
  你们觉得用这些东西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呢?
  2、根据幼儿兴趣,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制作糯米饭/八宝饭、一组制作红糖糍粑,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一组幼儿制作糯米饭/八宝饭。
  你吃过怎样的糯米饭/八宝饭?你觉得可以在糯米饭/八宝饭里放什么材料呢?
  你觉得这些食材和糯米要怎么变成糯米饭/八宝饭?(可以一层糯米、一层馅料、再一层糯米;也可以将喜欢的馅料和糯米随意混合)
  2)引导二组幼儿制作糍粑。
  糍粑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什么颜色的?(外面是金黄色的红糖粉,里面是白白的糯米丸子)
  除了糯米和红糖粉,糍粑还可以加上什么?(撒上芝麻或者包上喜欢的馅料))
  3、成果展示,幼儿品尝糯米美食,活动自然结束。
  小结:今天我们用糯米一起做了、吃了美味的大寒美食,因为“食糯”是大寒的习俗哦。除了“食糯”驱寒,从大寒这天起,人们也开始买年货、大扫除,为新年的到来做准备。
  温馨提示
  糯米不易消化,吃多容易积食,引导幼儿少量品尝即可。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北方地区的园所可在科学区投放透明的容器、碎彩纸、色粉等装饰材料,请幼儿将水和装饰材料装入容器中,放在室外,待水冰冻后取回,让寒冷看得见。
  2、在美工区投放纸面教具《新年装饰》,请幼儿涂色、添画,并将作品进行组合,感受新年将至的喜庆氛围。
  家园共育
  1、请家长提醒幼儿在冬季注意保暖,适当参加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2、请家长带孩子一起选购年货,感受新年临近的热闹气氛。
  附【小知识】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19—21日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却是在四九的时候最冷,因此大寒节气要比小寒节气更冷。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节气一个轮回。
  附【故事】
  美味的大寒
  奇奇:嘶好冷呀!
  妙妙: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呢。我们去吃点热乎乎的东西保暖吧。
  奇奇:热乎乎的,这里冰天雪地的哪有热乎乎的。
  店员阿姨:热热的年糕、甜甜的八宝饭。
  妙妙:奇奇,快看,热乎乎的!
  店员阿姨:年糕、八宝饭、糯米饭、糍粑,这些呀都是糯米做的食物,热量很高,大寒这天吃了它们,保管身体暖暖的哦。
  奇奇:太好啦,热乎乎的大寒美食。
  奇奇:嗷…嗷…真好吃呀,妙妙,我现在感觉全身都热乎乎的,好舒服啊。
  妙妙:哈哈哈哈,大寒当食糯,果然说的没错。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吃到暖暖的、糯米做的大寒美食了吗?

  幼儿园中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
  2、培养幼儿从小学会尊重他人,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3、培养幼儿一定的审美观。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挂图,幼儿活动教材第一册11-13页。
  经验准备:教师丰富的表情表演。
  活动过程:
  一、由教师表演各种表情,让幼儿说出其表情的名称。
  1、教师表演各种表情。
  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表情家族。在老师表演完后,你们要说出老师都表演了什么表情?然后你们跟着老师一起做你们所说的表情。
  2、提问,引出微笑的话题,。
  刚才老师表演了那么多的表情,你们认为老师表演所有的表情当中哪一个表情最好看?你们最喜欢老师的那个表情呢?为什么呢?那么老师每天都把微笑送给你们,有一个小动物也跟老师一样都把自己的微笑送给了小动物们,我们来听一听是谁?
  二、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故事讲完后提问:
  1、是谁把微笑送给了别人啊?(小蜗牛)刚开始的时候小蜗牛很着急,为什么呢?小鸟、大象和小鸟都为朋友做了什么呀?朋友们感到怎么样呢?小蜗牛也想帮助别人,可他好像不知道自己能帮助别人做什么,你们来帮他们想一想他能帮助别人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讨论)
  2、原来小蜗牛可以帮助别人做那么多的事情,故事里小蜗牛做了什么事情啊?(他把自己的微笑送给了小动物们)他的朋友们感觉怎么样呢?小蜗牛为什么会想到把微笑送给朋友们啊?他是怎么样送的呢?
  3、你们的微笑美不美呢?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而美丽的微笑送给别人呢?你们想怎么样送呢?森林里的朋友们都认为小蜗牛很了不起,我认为你们也很了不起。因为你们把快乐都送给了别人。
  三、小结活动。
  小蜗牛他长得小不小,你们认为他的力量大不大?(引导幼儿感知小蜗牛的渺小)可是为什么朋友们还是认为他很了不起呢?(引导幼儿说出他很喜欢帮助别人)小朋友们你们的个子高不高,你们的力量大吗?可是你们能不能帮助别人呢?(引导幼儿明白自己虽小可是还是可以帮助别人做很多的事情。)
  四、结合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学会帮助别人,并知道如何去帮助别人。
  问:公交车上人狠多,突然来了一位老奶奶,你刚好坐在老奶奶的身旁你会怎么做呢?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比较以自我为中心,都比较欠缺怎样给别人送去微笑。所以我觉得上这节课很有必要,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体会到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根据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在第二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层层递进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不足的是幼儿的倾听习惯不好,有小朋友在讲故事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听的不认真,接下来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就《微笑》活动,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讨论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快乐?
  4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社会活动中我经常用以下模式:
  欣赏模式: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发现模式: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讲述模式: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幼儿园中班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器械练习助跑跨跳等动作,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
  2、引导幼儿积极动脑,积极探索新玩法,提高幼儿克服困难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活动规则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头饰、球及纸棒(纸棒分为红、绿两种)。
  2、场地布置:
  第一组:轮胎架起竹梯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20厘米)一堆果子
  第二组:走木桩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30厘米)一堆果子
  第三组:轮胎堆成的小山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40厘米)一堆果子
  3、录音机,磁带
  4、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三、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在身体发育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动作技能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体力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一些新奇、富有挑战性的动作、玩法的活动。与同伴也开始出现一些合作关系,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跳跃是中班孩子较喜欢做的动作,助跑跨跳过一定障碍物能使他们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为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通过尝试、模仿、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
  四、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你们看我是谁”,(孙悟空)“对,我是猴王,现在请我的小猴戴上头饰”。
  2、出示纸棒问:“咦!这是什么?”(金箍棒)“它是我们锻炼身体的好伙伴”。
  3、“孩子们跟着猴王一起来做动作”:耍棒、爬山、采果、眺望、挠痒。
  (二)提供材料。自由练习。
  1、教师引导:“你们能想出玩纸棒的各种方法吗?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多,本领最大。”
  2、小猴分散自由玩纸棒如:双脚立定跳过纸棒、用手顶纸棒、击剑、助跑跨跳纸棒等。教师观察各种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状况
  (三)难点练习,重点指导。
  1、孩子们把纸棒都摆成小河,跟着猴王一起来学习跨过小河。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两手半握空拳,屈肘于体的两侧,距小河5—8步,跑到小河前,一只脚用力蹬地,另一条腿跨跳过小河,单脚落地,保持平衡。”
  2、幼儿自由练习数次,帮助胆小的幼儿能跳过20厘米的距离,鼓励敢于尝试难度大的幼儿。
  3、 “你们的本领练得怎样了?”集中鱼贯练习,一个跟着一个。(分成三组进行)教师随机观察指导。
  (四)玩游戏:运果子孩子们对面有许多果子,我们一起把果子运回家吧。(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难度、内容的路径运果子)游戏分两遍(第一遍自由练习,第二遍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调整难度以及强调规则,幼儿在进行第二遍时还可再选择路径)第一组:轮胎架起竹梯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20厘米)一堆果子第二组:走木桩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30厘米)一堆果子第三组:轮胎堆成的小山用纸棒摆放一条小河(40厘米)一堆果子
  (五)结束活动:放松身体。
  1、“今天,我们的小猴本领真正大,能跨过很大的石头把那么多的果子搬回家,我真为你们高兴。”教师简单总结,表扬孩子的表现。
  2、听——,你听到了什么?(舒缓动作)坐下互相捶捶腿,放松自己。听音乐做放松动作回教室。

  幼儿园中班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
  2、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解决在看望奶奶途中发生的问题,并大胆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动准备:
  故事《大西瓜》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谜语游戏,引起导入故事。
  提问:(1)谁来猜一猜?师: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大西瓜。
  2、看图讲故事,并播放幻灯片。
  (1)、故事讲述至“还有半个留给奶奶吃吧!”
  提问:①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②发现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么想的?
  ③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什么不吃呢?
  (2)、续讲故事至“这下可凉快多了。”
  提问:吃完了半个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吗?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儿看图,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过河。
  提问:小老鼠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老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聪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过小河的呢?(故事讲至稳稳当当的过了河。)
  (4)、续讲故事至“小家伙,我要吃掉你。”幼儿大胆猜想帮助小老鼠的办法。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③你要是小老鼠会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讲故事至结尾。)
  3、完整的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讨论:你们喜欢这只小老鼠嘛?为什么喜欢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幼儿为主体,课件为载体,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针对胆小的幼儿,鼓励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次语言活动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使幼儿更加生动、直观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能根据小老鼠遇到的困难,设身处地的为小老鼠着想,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它,并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设计也是紧扣目标,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了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整个课堂幼儿的语言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兴趣也很浓厚。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案。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维非常的活跃和开阔。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而要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地运用。就如,我请幼儿为像老鼠想办法时,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是很积极,但当我随机改变一下教育方案,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除了要运用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从语言自身的教育特点出发,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生活现实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和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形成了各种思想的一个有机结合点,给幼儿以新的刺激,进而激起了幼儿开动脑筋的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幼儿园中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理解路线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的站台数量。
  2、活动中能大胆讲述,发表自己见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地铁路线图幻灯片
  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地铁路线图、笔、记录单
  活动的重、难点:
  重点: 理解路线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
  难点: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的站台数量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地铁路线图。
  1、师生共同观察南京地铁1号线路线图。
  这是一幅什么图?路线上有些什么?
  2、理解路线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
  (虚线表示地铁站台在地下,实线表示地铁站台在地上)
  (1)路线图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方块是什么意思?站台是什么意思呢?
  (2)你们坐地铁去过新街口吗?新街口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3)珠江路站在地上还是地下?为什么?
  二、统计地上、地下车站数量。
  1、教师讲解幼儿记录单。
  2、幼儿统计记录。
  三、小结
  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记录结果。
  综合评价:

  幼儿园中班教案9
    设计意图: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人们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笔是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它物体上写字或画画,教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笔是为了了解掌握笔的特性,然后能正确使用各种笔和保护各种笔。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学习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笔,能说出常见的笔的名称。
  2、 使幼儿知道各种笔的作用,而且用处都很大。
  3、 教育幼儿要爱惜学习用具,知道保护它们。
  4、 学会正确用笔。
  5、 初步了解笔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 每桌摆放各种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粉笔、铅笔、水彩 笔、蜡笔等等。
  2、 以上各种笔的笔迹(画或字)各一张
  3、 墨汁、墨水每桌各一瓶;橡皮若干块。
  4、 白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笔。
  1、看一看、说一说:它们都叫什么?比一比它们相同处和不同处?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笔?
  2、画一画、说一说:各种笔有什么不同?
  二、 引导幼儿操作拆装笔。
  1、给圆珠笔换笔芯,
  2、给钢笔装水,
  3、启发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三、老师展示各种笔的笔迹。
  1、利用各种笔示范演示笔迹,
  2、出示准备的笔迹让幼儿观察。
  四、组织幼儿使用各种笔。(涂涂、画画、写写)
  1、老师指导幼儿使用各种笔,
  2、比较笔迹的不同,
  3、讨论交流:那些笔迹能消除? 那些笔迹不能消除?(可尝试利用橡皮)使用这些笔要注意什么?怎样爱惜笔?
  钢笔:注意笔尖不能损坏,
  圆珠笔:笔尖处有一个很小的圆轴不能碰掉,
  毛笔:要保护好毛,损坏会分叉,
  铅笔:容易断铅
  粉笔、蜡笔:容易折断
  4、根据以上各种笔的特点要求幼儿使用时注意保护和爱惜笔。
  五、 讲解各种笔在学习中的用途 。
  师讲解哪种笔是用来画画使用,哪种笔是用来写字使用,边讲边示范操作,并提示幼儿防止损坏。
  六、 小结。
  笔的用处很大,很广泛,我们大家都离不开它,鼓励幼儿将来当一名发明家,发明出更好的、更实用的笔。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笔(发纸、笔作画写字)
  小百科:其本义为手握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软性书写工具书写,后引申指书写、书画作品、汉字的笔画、文件数量等。

  幼儿园中班教案10
    教材分析:
  《春天》这首歌曲,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形象。幼儿通过学习这首歌,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也突出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春天的勃勃生机,使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小动物,幼儿天生喜欢,但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怎么样了?出来了没有,它们又在干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吸引着幼儿去求知、去探索。《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地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动物与季节变化的认识,还能使幼儿通过演唱歌曲,增加对动物的情感认识,从而在趣味性活动中学习,幼儿感到很轻松。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
  2.能够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歌词。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唱歌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丽,热爱祖国大自然。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春季特征的知识经验。
  2.自制与歌词相匹配的课件图片。
  3.《春天》、《郊游》的音乐。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分别做柳树迎风飘,小燕子飞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一猜。通过师生互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天的阳光很温暖等,让幼儿感知春天的美好。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出歌词。
  2.依次出示课件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谁飞回来了?小燕子是一只什么鸟?(报春鸟)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幼儿回答问题后,点出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中,幼儿想说、敢说,也帮助幼儿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了歌词。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3.让幼儿范听歌曲。
  (通过欣赏示范曲,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想学唱歌的兴趣。)
  4.幼儿自我发现。结合课件图片,师范读歌词,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引导幼儿思考:“歌词里说到了谁?”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图片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记忆歌词。
  5.进行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天的歌,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好,谁愿意到前面来演唱一下呢?(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唱歌的快乐,巩固重难点。让幼儿自己表演,教师不仅检测了自己所教的效果,更展示了幼儿这节的所学效果,真正让幼儿收益,学有所感,学有所用,鼓励幼儿都敢大胆演唱。)
  6.歌曲舞蹈创编。
  教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给《春天》这首歌曲伴伴舞好吗?(歌曲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使幼儿更加喜欢唱歌。)
  7.活动延伸:
  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带领幼儿到室外继续演唱美丽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幼儿创编歌词,如:小蝴蝶飞来了,小青蛙醒来了等等。)
  反思
  音乐活动是我在教学活动中一直比较难以克服的一个教学领域,通过尝试使用图谱的方法,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学习,而且学习的氛围也变的轻松了很多,纲要指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

  幼儿园中班教案11
    中班社会教案《冬天的快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培养幼儿坚持的意志,观察体验冬季的季节特点,并运用相应的形容词进行描述,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社会《冬天的快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大雪纷飞,打雪仗,堆雪人,这些奇妙的景色,有趣的户外活动,会引起幼儿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我们正是利用这神奇的自然现象作为引球,开展以冬天为主题的活动。用各种形式激发幼儿各方面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观察体验冬季的季节特点,并运用相应的形容词进行描述。
  2、教育幼儿不怕冷,坚持锻炼身体,培养幼儿坚持的意志。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冬季的特点。
  难点:运用形容词描述冬天。
  活动准备
  《冬之歌》磁带、录音机、手套
  活动过程
  教师带着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操场散步。
  一、导入“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当中最喜欢哪个季节?”
  1、现在是什么季节来到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二、用形容词来形容冬天的特点
  1、怎么形容冬天呢?
  2、学习“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等形容词。
  三、冬天锻炼身体棒
  1、看周围的动植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为什么周围的动植物们都不怕冷啊?你们也想这样吗?
  2、自由讨论
  幼儿讨论中,教师认真倾听,提示一下冬天要多做运动。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
  四、欣赏《冬之歌》
  1、幼儿在随着音乐的节奏动一动小身子。
  2、跟着老师边唱歌,边玩游戏。
  教学反思
  “冬天的快乐”这一主题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给了我许多启发和反思,我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很多,学到了许多,每一个活动只要有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都是那么有趣、生动,孩子们天真、可爱、求知的眼神促使我每一个活动都要认真对待,丝毫不敢怠慢,运用智慧,创造性地上好每节课是我们的职责。
  本文扩展阅读: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快乐的豆宝宝》及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快乐的豆宝宝》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样子。
  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感受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丰富经验。
  2、课件和电教设备。
  3、故事《豆宝宝》。
  4、在活动室的场地上粘贴四个豆荚的形象(黄色的轮廓,里面有若干个豆豆,分别是7粒黄豆、8粒红豆、9粒黑豆、10粒绿豆,豆豆上分别标有数字)。
  5、音乐《豆荚曲》(《幽默曲》和《弹簧协奏曲》)。
  活动过程
  1、提问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你知道豆豆是怎么从豆荚里出来的?
  2、观看课件《豆荚裂开的过程》。
  3、讲故事《豆宝宝》。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变成豆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蹦出来……滚到地上……一系列动作。播放音乐。
  4、尝试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1)提问:豆子是怎样从豆荚里出来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学习词:蹦。请幼儿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豆子从豆荚中蹦出来的.动态。
  (2)看课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创编的动作。
  (3)介绍四个大豆荚,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豆宝宝的家?数数这个家里可以住几个豆宝宝?请幼儿自选喜欢的豆荚住进去。
  (4)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创编的动作。
  (5)启发幼儿合作表现豆子们蹦出来的连续动作。
  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豆荚裂开时,豆子们连续蹦出来的动态。
  听指挥,教师随乐说数字,“豆子”依次从豆荚中连续蹦出来。
  (6)交换,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主动参与活动,不仅巩固了点数和认识颜色,而且提高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在合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在规则意识方面部分幼儿还有待提升。

  幼儿园中班教案12
    教学目标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打靶的乐趣。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准备:
  在地上划一条投掷线,距线前8米的地方并排放三个手榴弹,相互间隔2米。小沙包(或垒球)每人一个。
  二、游戏方法:
  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3个队,面对手榴弹成纵队站在投掷线后,手拿小沙包。游戏开始,各队第一人用沙包(或垒球)投掷自己前面的手榴弹,击倒者得1分,把手榴弹竖起,第二人接着投,如未击倒第二人接着投击,如此依次进行,在规定时间内,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三、游戏规则:
  1.要听口令进行投击和捡包(球)。
  2.击倒别人的手榴弹的不计分。
  四、教法建议:
  1.人数多可每人打靶一次,轮换进行。人数少可每人打靶三次。
  2,有条件的可分两个场地进行游戏。

  幼儿园中班教案13
    活动背景:
  这是我们教研的内容,老师们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动的前提下,进行了教研观摩活动。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有了这次的想法和设计。
  孩子对磁铁有一种好奇:因为它会吸住东西。在以前的日子里,孩子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磁铁的经验。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是不难的,但是,孩子们在还没有探索习惯和能力的时候,这样的活动,无疑会让孩子获得许多方法和乐趣,这使我们更关注孩子的活动过程。
  活动应该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科学探索活动很容易只关注科学概念而忽视了它对孩子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活动努力将有关磁铁的每一点认识,迁移回归孩子的生活,使活动贴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内容与要求:
  1、了解磁铁的名称和可以吸住铁制品的基本特征。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3、重点和难点:探索磁铁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的操作用具:磁铁、各类铁制品(大头针、曲别针、铁钉、铁丝、铁片)、非铁制品(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别针的筐(每桌两筐)。
  3、教师演示用具:磁铁、垫板、别有曲别针的娃娃纸片。
  过程与指导: 一、摆弄操作
  老师:请你把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分的时候要用到这东西指磁铁),你去试试。
  ——由于上次活动的开始,老师指导语过于的含蓄,出现了许 多与“磁铁无关的操作现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弯路,降低了集体 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活动的开始,直接引入磁铁,使孩子立即对当前的学习对象进行关注,大大减少了教学上的麻烦。
  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在活动中,由于我的指导语的暗示,大多数的孩子都用磁铁(尽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学名)把东西分成两堆,有1个孩子按大小分,有2个孩子按材料质地分,有1个孩子按长短分,终因材料的不规则,而无法进行,于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铁,立即被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吸引住,从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将材料分成了两堆。
  二、协调交流
  讨论: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老师(小结):用这(磁铁)可以将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这东西叫磁铁,它能吸住铁的东西。
  三、迁移验证
  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铁做的?你怎么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动表明,孩子更容易记住“吸铁石,而不容 易记忆“磁铁”,所以,这里让孩子有反复使用“磁铁”这个学名的机会,如,孩子说:门把手被磁铁吸住,它是铁做的。孩子在寻找过程中。,既验证了磁铁的特征,又记住了“磁铁”这个名字。
  在活动中,有半数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铁的东西,就叫“吸铁石,于是,他们很不容易记住“磁铁”这个学名。在寻找“铁做的东西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欢呼“这是铁做的”,我就问“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为它被磁铁吸住了”,如此反复多次,孩子就记住了这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四、迁移运用
  1、游戏:找别针。
  老师介绍:曲别针掉到雪花片筐里去了,请大家帮老师一起找曲别针,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别针的雪花片筐里,挑选别针。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一开始没有想到用磁铁,而用手拣。当看到同伴使用时,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于是兴趣大增。
  2、游戏:小动物跳舞。
  将立体人物别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面,用磁铁在垫板下面移动,让人物跳起舞来(也可以准备更丰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里小鱼游、小纸棍里红旗升等等)。
  ——这些游戏可以放在区角学习中。

  幼儿园中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五彩缤纷。
  二、鼓励幼儿大胆仿编故事情节并讲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口语能力。
  三、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变色后的愉悦心情,教育幼儿不挑食。
  四、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五、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句式:ⅹⅹ喂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变ⅹ色。
  活动难点:
  运用以上句式仿编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参观“蔬菜市场”,引领幼儿认识各种颜色的蔬菜。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能挤出彩色牛奶的奶牛教具一个,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啊,有一位神奇的朋友要来这里做客,想知道她是谁吗?
  (老师出示奶牛教具,引出课题。)
  二、记住故事题目,教学故事第一部分;(学习句式:喂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
  1、记住故事题目,
  师:她呀,可不是普通的奶牛,是一头“神奇的奶牛”。
  (幼儿复述“神奇的奶牛”2—3遍)
  2、教学故事第一部分,学说句子。
  (1)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老师一边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挤牛奶”过程,一边引导幼儿学说句子“喂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
  三、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学故事第二部分;(学习句式:ⅹⅹ喂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变ⅹⅹ色。)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第二段至第五段)。
  师: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呢!小朋友,请看画面,再听一听更神奇的事情是什么?
  2、逐段分析理解故事情节,学习句式:ⅹⅹ给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变ⅹⅹ色。
  (1)师:哪些小动物喝牛奶变色了?
  (老师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图片)。
  (2)师: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兔变成了什么兔?
  (老师根据回答贴上相应的图片,并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情节,学说句子。)
  (3)师:请大家再看画面,看看小朋友说错了小兔怎么变的没有。
  (全体幼儿观看故事第二段画面,复述句子。)
  (4)师:小黑猫、小花鹿、灰狐狸又喂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菜,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了什么颜色呢?请小朋友再看画面,
  (幼儿观看故事三到五段故事画面后,回答老师提问,老师根据回答贴上图片。)
  (5)师:四个小动物给奶牛吃了四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就挤出了四种不同颜色的牛奶,喝了变成了四个不同颜色的新自己。真是太神奇了!大家记住它们是怎么变的了吗?请大家看着图片讲我听听。
  (幼儿看着黑板上的脉络图,完整复述故事第二部分内容,学说句子)
  四、教学故事第三部分,仿编故事情节;(仿照句式“ⅹⅹ给奶牛吃ⅹⅹ色的ⅹ菜,就挤出ⅹⅹ色的牛奶,ⅹⅹ喝了变ⅹⅹ色。”练习说话。)
  1、老师讲述故事第六段。
  2、出示幼儿熟悉的若干动物形象,引导幼儿仿编故事情节。
  师:有了神奇的奶牛,四个小动物不仅可以变自己喜欢的颜色,还能变回自己原来的颜色,真是太有趣了。森林里其它动物知道了这件事后,许多动物都来了,大家都想变色呢!不过,它们说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出变色的主意,现在请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动物,告诉它喂奶牛吃什么颜色的什么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它喝了变什么色,好吗?
  (点两名幼儿站前面说后,让幼儿互相说,老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故事第四部分,丰富词汇:五彩缤纷。
  1、老师讲述故事第七段。
  2、学习词:五彩缤纷。
  师:“五彩缤纷”就是说许多好看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如:春天的草地上有……的花、菜市场有……的蔬菜、过年时天空上有……的烟花。
  六、完整欣赏故事,结束活动。
  1、师: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再听听好吗?
  (幼儿完整观看多媒体课件并听故事。)
  2、赠送奶牛,结束活动。
  师:听完这个故事啊,我也想变色了,我要喂奶牛吃红红的辣椒,就挤出红红的牛奶,我喝了变成红红的我。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变色啊?(想)。那好,我呀把奶牛送给你们,以后你们想变什么颜色就喂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你喝了就能变了。
  (送奶牛,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神奇的奶牛》——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感觉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愉快的、轻松的;从孩子们的兴趣与课堂表现来看,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并且是有效的。
  让中班的幼儿学说并运用具有三个层次关系的复杂句式,难度挺大的,但经过我对教材内容的剖析、提炼,对教学难点的分散、化解,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还是做到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了让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从幼儿的学习状况可以看出:我定位的各项教育目标均已达成,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之所以能成功,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因:
  一、准确的角色定位。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活泼的外形、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纲要》中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活动中,我从始至终坚持着这个原则,所以孩子们能毫无拘束的表现、轻松愉快的表达,使整节课的气氛都处在积极、热烈之中。每进入一个活动环节,老师简洁、准确的指引话语总能让幼儿围绕活动主题去想、去说、去讨论,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以充分的进行。
  二、准确的目标定位。
  作为语言课,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便是它的终极目标,而语言能力的表现就是说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既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我这节课的活动重点定位在“说”的能力培养上,我认为是准确的,为了有效的达到这个目标,我又把它具体到一句复杂句的学习上。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把复杂句分解成三个层次,让幼儿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学习与练习,这样幼儿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
  三、充分的知识与教具准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中班的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可对蔬菜种类及蔬菜名字的认识却是很有限的,为了让幼儿在课堂上做到“有话可说”,所以我安排了课前的参观活动,为幼儿作相关的知识准备。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及化解活动的难点,制造活动的神奇氛围,我精心的制作了教具“能挤出彩色牛奶的奶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复杂的文字内容和表达方式变得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非常轻松的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尤其是童话故事,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以往的教学活动一般都是采用整体感受——分段理解——完整复述的模式进行。幼儿在第一个环节后便没有了新鲜感,注意力开始分散,后面也就没有兴趣听老师的讲解与分析了。针对这种现象,我把故事化整为零,让故事情节成为这节课引导幼儿进行活动的导索,引导着幼儿由浅入深的理解故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又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获取知识,保持了幼儿的新鲜感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成功的课也总会有瑕疵存在,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改进才能有更好的活动方案出现。一节课下来,我自己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
  一、如果事先准备一些彩色的果蔬牛奶让幼儿课后品尝,可能这节课会更完美。
  二、幼儿的知识储备不够,多数幼儿说不出蔬菜名,也许简化一点:让幼儿只说出“ⅹⅹ颜色的蔬菜”而不是“ⅹⅹ颜色的ⅹ菜”,卡壳现象可能就不会发生。
  三、图片摆放应稍微改动一下。

  幼儿园中班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在教玩具的选择上,大绳——首先给孩子一种新奇的感觉,很多孩子可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长,这么粗的绳子,能够去摸一摸,玩一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刺激的事情,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点。同时,通过绳子的变化,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和发展。而且,收放简单,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师的活动实施。
  活动重点:幼儿领会助跑跨跳动作方法。
  活动难点:
  1、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2、幼儿自我跳跃能力的认识和判断。
  二、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中班孩子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乐意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稳定。
  2、运动能力基础:中班孩子基本运动能力,在小班阶段已初步得到锻炼和发展,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于动作还没有形成比较正确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使幼儿能够熟练进行立定跳远的动作练习,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活动,使90%的孩子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10%的孩子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本动作,从而发展跳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孩子们形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1、开始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幼儿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2、基本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幼儿采用:观察法、集体练习法、探究法、自我评价法。
  3、结束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评价法。幼儿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收心热身阶段 5—6分钟。
  目的: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幼儿身心得到充分舒展,注意力集中,为后面的活动作好铺垫。
  活动步骤:幼儿跟随教师进入场地,做热身运动
  游戏“小蝌蚪变变变”。
  游戏方式:幼儿做蝌蚪跟随教师在“池塘”中游动(慢跑)——蝌蚪长出两条后腿(伏地后蹬)——蝌蚪长出两条前腿(伏地做蛙泳动作)——变成青蛙(起立自由的模仿青蛙跳跃动作)—— 一串青蛙跳跳跳(集体排队练习)。
  (二)、基本部分: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15-20分钟
  本阶段分为两个环节:
  活动一、跳田埂
  活动过程:教师用障碍物做田埂,并通过调整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增加活动练习的难度,幼儿在教师设置好的场地上,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挑战目标选择不同的难度场地进行尝试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的调整场地,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page_break] 场地设置为回环形,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统一活动能够方向进行动作练习,避免幼儿活动中的碰撞,从而减少伤害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讲解规则的烦琐。
  本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使幼儿巩固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方法,通过难度的增加,使幼儿由立定跳远自然过渡到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
  本环节为活动的教学重点,通过本环节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敢于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
  活动二:“跳过小河”
  本环节通过游戏活动的三个难度层次的递进,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正确的助跑跨跳的动作概念,并不断尝试用该方法去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
  本环节教法主要有:讲解示范、积极评价、纠正错误、分层递进法。
  幼儿的主要学法有: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我评价法。
  活动过程:首先教师用绳子对折放在地上作小河,小河的形状为由窄逐渐变宽,目的是为了照顾幼儿能力的个体差异性,
  幼儿进行第一次尝试:自由跳过小河,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在幼儿自由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邀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幼儿集体跟随练习。
  第二次尝试:增加难度,通过下雨了,河水变宽的情景,提高跳过小河的难度,幼儿自主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跳过小河。教师在幼儿分散尝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活动量表现,适时集中幼儿观看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展示动作,一可以加强动作概念,二是调节活动密度,避免过度疲劳。
  目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第三次游戏:增加游戏色彩:河里游来了鳄鱼、对面田里出现害虫,小青蛙要躲过鳄鱼的捕杀过河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幼儿依次进行游戏。
  目的: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提高锻炼效果。幼儿的活动情绪会因为鳄鱼的出现达到高潮,兴奋点比较高,因此在这一环节组织过程中,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讲清楚来去活动路线,避免出现面对面的碰撞事故。
  (三)、结束部分:放松整理阶段:3—5分钟
  目的:使幼儿身心从紧张的游戏环境中逐渐放松,并慢慢恢复平静。
  步骤:
  1、放松游戏:青蛙戏水。请孩子们在小河里游一游、用绳子做波浪动作等等。
  2、帮助教师收拾场地,将长绳当作“大虫”,全体幼儿一起抬“大虫”高高兴兴回去,结束活动。
  六、活动结果预测:
  预计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活动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约在130—140次/分,练习密度在40——45%。基本达到预计的认知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活动中,孩子是精神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参与活动的意识是主动的,参与活动的难度可选择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发展,同时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