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清泉,三口水井。覆顶为饮,敞口为用。引裙衩洗菜濯衣,诱儿童戏水抓虾。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每次来外婆家,总会流恋于门前那几口水井。它们静卧于田际旁,高山下,院落中。沿石级而下,一眼清湛的甘泉,用青石砌成三口水井,最上面一口有泉眼,井水深而澄澈,供村民挑水饮用,泉水涓涓,不断从一井涌出,汇入二井洗菜,再从二井流出,注入三井洗衣。
天微亮,曙光轻轻撩开夜幕的轻纱,东方的天际泛起鱼肚白,鸟鸣声声,清脆细腻。塘堤上,田埂间陆续走来了挑水的村民,远远地打招呼。扁担两头的水桶,在肩的两旁,欢快地摇晃,来到井旁,踏上光滑的青石板,俯身,水桶重重的在井里翻个跟头,装上满满一担水,挑在肩上,随着脚步,有节奏地轻舞着,偶尔几滴顽皮的水珠从桶里跃出,滴落在路边的浅草丛,与露珠相拥。
伴着鸡的啼鸣,鸭的曼舞,火红的圆球跃出山尖,泛彩流金的云朵在空中徐徐飄动。迎着朝霞,村姑村嫂们陆续来到井边,清洗衣物,一边聊天说笑,一边高扬棒槌,“啪一啪一啪一”地在青石板上敲捶着衣物,水花四,泡沫在水面荡漾,焕射出七彩光芒。几条黄狗坐在井旁的石阶上,懒懒地看着花间彩蝶。几位路过的行人,走下阶梯,舀一壶井水,装进背包,继续赶路。外婆说,夏天,喝了这井水,再热都不会中暑。
中午,井边,便成了我们孩子的乐园,有的拿着水壶,佯装打水,有的拿着一块手帕,或一双袜子,借口洗衣,来到井里,戏水打闹,直到大人多次呼唤,才肯回家。也有少数被放养的孩子,很是自由,什么借口都不要找,带着水枪、棒棍、网兜和小水盆,高呼着,尖叫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捞鱼虾,肆无忌惮。虾米趴着井壁几根浅浅的水草,来回跳跃,挑逗着孩子们手中的小网兜。偶尔,几条泥鳅跃出水面,在空中划过一细小的弧线,“嗖”地钻入井底石缝泥沙,不见了踪影。若是眼疾手快,运气好时,也能逮到一两条泥鳅,亦或是几条大肚鱼或溪石斑。听说溪石斑这种野生小鱼很娇贵,对水质环境要求非常高,一般的水域很难找到,唯有这井里,它们能成队出现。
我和表姐妹,找来网兜,避开外婆的视线,悄悄溜出家门,一溜烟地跑到井边,绕着井沿,踏着光洁的青石板,来回搜寻着鱼虾的踪迹,先将网兜轻轻潜入水中,待虾米们聚集在同一位置时,猛地划过水波,虾米们仓皇而逃,一部分正好误窜网兜,这时,将网兜快速一提,一网小虾别在网兜里蹦跑着挣扎,其间也夹有几条溪石斑,然后欣喜地放入小盆,玩弄一番,又恋恋不舍地将其放回井中,生怕被外婆发现我们又在井里玩水抓虾,破坏井水的洁净。
立于井边,收起手中的网兜,看鱼虾渐渐扎入水底,游向更广更远的那片澄澈。
点评
本文用朴素的语言,围绕乡间水井展开描写。这是一眼特别的山泉,水井设计精美,独具匠心。泉水清澈甘甜,水质优良。井边村民质朴勤劳,左邻右舍,友好相处,其乐融融。向读者展现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令人神往。结尾写了“游向更广更远的那片澄澈”,表达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