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人不怕走在黑夜里,就怕心中没有阳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渗透习惯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各单元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9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但是口算能力还要加强,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口算能力、学生小组合作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整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4、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体验算法的多样。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化。
  5、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了,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爱护人民币。
  6、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在动态中学会看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操作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例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们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2人,其中独生子女占90%以上。经过了半年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二、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及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南极小客人”、“下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几个部分。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地任、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认真学习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习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南极小客人” 4课时
  2、“下雨了” 2课时
  3、“农夫与牧童” 4课时
  4、“绿色行动” 8课时
  5、“小小存钱罐” 4课时
  6、“大海边” 10课时
  7、“阿福的新衣” 4课时
  8、“我们的鞋码” 2课时
  9、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5)班共有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8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6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5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6课时
  七、 加与减(三)………………………………… 10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孩子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但对美术课的认识停留在绘画阶段。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尽管对课堂新内容的兴趣浓厚,但持久力差。一些学生由于资质较好,接受能力快,能够很快成为班里的美术尖子生。那些没有受到学前教育的小同学,则美术能力较差,所以缺乏自信心。因此,教师在以后的课堂上应注重后进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求美术课各领域的知识,感悟美术学习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知识系统和结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美术教学计划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美术教学计划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美术教学计划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本册教材以“造型·表现”课为主,“设计·应用”课为辅,加上一节“综合·探索”课和一节“欣赏·评述”课,共20课的内容。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感知各种随意形状,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2)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3)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之美。
  2、技能目标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3、情感目标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对设计理念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三、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教师应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比如,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遵守上课纪律,及时完成作业等等。主要采取个性评价表的方式时时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二)提高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感悟美术作品,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进度安排
  绘画课1课时完成,手工课分两课时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与6班本学期学生共有122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进一步帮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但是,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利因素:如有个别学生的基础和能力都较差,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特点:
  1、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4、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类比。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
  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 2课时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 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学情分析
  我是从上学期10月份开始教一年级一班的数学,从上学期的教学和其他方面了解得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孩子们个个长得非常可爱,很讨人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较强,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不错;部分同学头脑灵活,课堂上回答问题总能说到点上。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表现不是特别好,上课时比较好动,不能维持一堂课认真听讲,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写字较马虎,需要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由老师加以关注,及时引导,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后,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较扎实,孩子们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低年级的孩子对一些需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
  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口算及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思维
  的训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约59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1)班的孩子人数是37人,(2)班的人数是3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孩子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孩子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孩子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孩子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孩子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孩子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孩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寻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孩子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孩子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孩子交谈,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孩子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引导导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孩子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孩子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通过期末复习,系统整理一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数学思维的训练。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两班学生共有68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4分,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本学期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性、学习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这学期我将和孩子们更加愉快地学习数学,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喜笑颜开,时常产生思维的碰撞。
  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利因素:如个别学生基础和能力都较差,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学生的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一(3)班47人、一(4)班48人,两个班学生的特点都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或创设情景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模拟实践操作,他们学习可以说是不亦悦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能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5、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7、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复习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6月20日
  2、加与减(一、二、三)6月21、22日
  3、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6月23日
  4、有趣的图形,数学好玩6月24日
  5、讲解决问题的几种题型6月25日
  6、综合讲孩子们做题中易出错的题目6月26、27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现状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具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已经有了个人的认识,上课的准备,课堂的发言,困惑的作业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习惯。虽然他们的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继续抓好学生的良好的上课习惯、听讲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知识能力情况:
  (1)能初步认识20以内的数,并能初步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数量。
  (2)能初步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3)能够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4)一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辨别方向也初具一定的能力。学习习惯情况:
  1.大部分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
  2.课堂的常规养成上较差,注意力时间短。
  3.没有形成数学规范的在作业本子上书写的习惯。
  4.主动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习惯没有完全形成。
  5.仍不会自查作业。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读、写0——100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进行口算。
  4.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准确地说出图形的特征,会用七巧板拼图。
  5.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6.会进行100以内的数的计算,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单元“加减法(一)”主要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和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主要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实物,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主要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是学生能够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结合日常生活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能力。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加减法(三)”,学会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四、提高质量的重点措施
  1.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3.给学生多提供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4.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实物、学具的作用。
  5.平时多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6.规范认真的书写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7.重点巩固口算,并且以多种形式和校本教研为重点提高
  五、课时计划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9课时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课时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7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8课时
  数学好玩1课时
  第六单元:加与减(三)11课时
  总复习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