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案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人生这条路,从来都不会是好走的。你所要的就是正确驾驭好自己的心,足够在锻造外在精气神的过程中坚持下来,你就是一个强者。内心的强大的人,怎么都不会崩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物体》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观察物体》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观察物体》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观察物体》教案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86-87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游戏:学做木头人
  听《健康歌》做动作。
  一、认识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认识小橱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2、选择提供的长方体物体指出正、侧、上面
  3、观看录象:教师用相机变换位置地拍下微波炉的三个面
  学生指出微波炉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4、指出洗衣机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5、拍小橱柜的一个面。
  问:你能用相机拍下小橱柜的某一个面吗?
  6、小结:象这样我们能用相机拍摄下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那从其他位置来观察,会有怎样的观察结果呢?让我们开始“观察物体”的活动吧!(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观察储物柜,体会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不同
  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某个物体时必须在同一个位置,注意观察姿势。
  1、学生观察小橱柜,记录观察结果。
  3、探究观察结果,思考:观察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小结:有时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
  4、指导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① 如何看到两个面 指名学生演示 示范检验观察结果的方法
  ② 如何看到三个面 指名学生演示,检验
  5、组织全体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要求:①找能同时看到两个面的位置。 ②找能同时看到三个面的位置。
  三、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
  1、明确观察活动要求:
  音乐响起小组学生围着长方体转圈,音乐停学生立刻停,选择观察的姿势,数出看到的面数。
  思考: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 )个面。
  2、学生踏着音乐进行观察活动
  3、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如有学生有其他观点,请他上来用射象头观察。
  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活动反馈
  1、出示老师观察30路公交车的照片
  提出问题:如果站在平地上,从不同位置观公交车最多也能看到3个面吗?
  2、出示站在高处往下拍摄的公交车照片。
  提问:你知道我是怎样拍到这张照片的?
  五、认识长正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1、出示长方体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哪个面是长方体的正面呢?
  多媒体讲解:通常把正对观察者的面称为正面。
  2、观察小组桌面上的长方体
  指名学生说说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
  问:同一个长方体,为什么小组内同学看到的正面不同呢?
  小结:对,只要这个面正对着观察者,这个面就是正面。
  六、正方体的拼搭
  1、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正方体
  播放录象:一位同学示范姿势,另一位同学解说观察方法。
  学生按要求观察。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
  指名学生演示,屏幕上同时出示图。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看一看摆成的物体,和同桌说说看到的是屏幕上的哪一个形状。
  七、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多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的奥秘。

  《观察物体》教案4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使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 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内容:P86--87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 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3、 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 交流、合作习惯。
  教具准备:一个大些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并在其六个面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调查,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老师讲台上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它的哪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
  讲述:观察长方体时,正对着我们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侧和右侧的面都叫做侧面,顶上的一面叫上面,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观察到哪几个面?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猜一猜,你知道从老师所站的这个地方观察到了几个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说依据。
  2、出示图书柜图,问:这两幅图分别时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的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2、想想做做
  谈话:请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诉同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活动
  指名口答。
  3、想想做做3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模型,谈话:请小朋友们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 请一组在班级内交流,其它组补充。
  讲述:因为正方体、长方体每两个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中的正方体、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
  谈话:想一想正方体的形状,你不看正方体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指名回答。
  谈话:把正方体拿出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看看回答对不对。
  学生活动。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各自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在桌上。
  各自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自己摆成的物体。
  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些什么收获?
  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内容:P88--89
  教学目标:
  1、 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
  2、 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
  学具准备:1、每人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2、每人自制与正方体的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7张。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并将拼搭出的各种可能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上。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出示图形
  要求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摆好后相互检查摆法对不对。教师巡视,发现摆错的及时纠正,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摆对。
  ⑵谈话: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全班交流。
  再从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
  问:为什么从侧面纸看到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从上面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摸一摸物体上面的这2个小正方体,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么?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把高低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设想把高的正方体压下去,压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⑶问: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
  2、教学试一试
  ⑴指指名读题。问: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⑵谈话:每人尝试用3个正方体摆出符合要求的物体。摆好后从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图形是不是题目中图形的样子?再同桌互相检查。
  ⑶让学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好后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集体评讲。
  指名口答。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在书上连线。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2
  自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独立把3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图
  问:这幅图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3、 想想做做3
  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谈话:如果想从上面看到的是 ,你能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摆,摆好后互相检查。
  谈话:从正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画好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问: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它与前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摆放物体,先自己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图形
  谈话:你知道上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吗?
  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有4个小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观察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观察物体》教案5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观察物体》教案6
    一、教学内容
  (一)搭一搭
  (二)练习三
  二、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4、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三、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能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实物观察与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2、实物操作与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3、提倡一个图形的多种实物摆放。

  《观察物体》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教案8
    课题:
  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
  复习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能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游戏的公平性,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复习重点:
  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几何形体。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10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字编码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整理和复习。
  1、复习观察物体
  ①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②出示总复习第8题。
  先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再让他们在草稿本上画一画,最后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③请你找出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指名口答。
  ④P124第11题。
  同桌之间摆一摆,然后在全班展示学生的不同摆法。
  2、复习统计与可能性
  ①P122第9题。
  小红和小刚在玩抛硬币的游戏,谁能说一说他们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
  两枚硬币抛下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以下四种情况(如表)小红和小刚获胜的可能性都是2/4(1/2),所以游戏公平。
  第一枚硬币 第二枚硬币 结果
  1 正 正 小红赢
  2 正 反 小刚赢
  3 反 正 小红赢
  4 反 反 小刚赢
  ②P125第12题
  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三名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8种情况(如表),所有同学获胜的可能性都是2/8(1/4),所以游戏公平。
  第一位同学第二位同学第三位同学 结果
  1 手心 手心 手心 平
  2 手心 手心 手背 第三位同学赢
  3 手心 手背 手心 第二位同学赢
  4 手心 手背 手背 第一位同学赢
  5 手背 手背 手背 平
  6 手背 手心 手心 第一位同学赢
  7 手背 手心 手背 第二位同学赢
  8 手背 手背 手心 第三位同学赢
  ③说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问:求中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如果有双数个数据,怎样求中位数?
  3、复习数字编码。
  ①咱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邮政编码共由几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什么?前三位、前四位及最后两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②介绍你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师强调:身份证倒数第2位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性别的,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三、复习小结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学反思:
  前几部分复习内容,我都安排了学优生上复习课,可这部分内容却再也不敢放手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能性的部分习题,老师之间都时有争议,更何况学生。果不其然,今天在教学122页抛硬币时,学生们就到底是3种还是4种可能的结果发生了巨大分歧。教材125页“手心、手背”一题更是让他们无从下手。在教学此题时,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各种可能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来。在此特别感谢周欣同学,她的回答思路清晰,给全班同学许多启示。
  教学失误:
  周五布置作业时没考虑到要学生们准备10个小正方体,所以124页第11题今天只能请学生上台用教具拼摆,由于全班同学由“工程师”变成“观众”,所以课堂中少了孩子们发现与创造后的欣喜若狂。我会在明天的数学课中及时弥补这一失误。

  《观察物体》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怎么看。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平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平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水壶、积木
  (三)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
  1、观察导入:
  ⑴、孙老师给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
  ⑵、板书并讲述:(前面)从前面我们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从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脸、两根辫子)
  2、展开:
  ⑴、提问:摄影师还能站在哪里拍?(随机展示图片)
  ⑵、板书:(左右;上面;后面)
  ⑶、说说:你主要看到些什么?
  重点说说(左右):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吗?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中队长标志了?……
  3、小结:
  ⑴、同时出示五张照片
  ⑵、提问:我们从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了这位小朋友,发现从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结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么看?”
  4、欣赏:
  ⑴、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照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就请你说说是怎么拍的,好吗?
  ⑵、随机回答
  ⑶、小结:我们从各种不同方向看到了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
  二、物到形的探究:
  1、自由玩一玩:同桌两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壶。
  2、布置要求:你觉得怎么摆好,请你摆好就不能再动了!
  ⑴、画一画:同桌两人分工合作把你看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的样子分别画到小画纸。
  ⑵、强调:如果我要画壶的后面怎么办?(人可以走动,壶不动)
  ⑶、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说说你画的形状?
  强调问问壶相对面的不同点?
  ⑷、猜测:根据这组小朋友提供的信息,你能猜出他们的壶是怎么摆的?
  三、形到物的探究:
  1、猜一猜:
  ⑴、 导入:你们都猜的那么棒,孙老师也想请你来猜一猜!我用6个立方体搭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能看到3个正方形,(出示 )你猜我是怎么拼的?
  ⑵、反馈学生作品(肯定学生的不同拼法!)
  强调提问:第一排只有一个(或两个)立方体,怎么也能看到3个正方形呢?
  ⑶、增加条件:我这个图形从上面看是3个,从右面看也3个正方形,(出示 ),那我到底是怎么拼的呢?
  ⑷、反馈学生作品。(注意为了符合右面的情况把上面改错的形式)
  ⑸、增加条件:从前面看是这样的,你猜到了吗?(出示: )
  ⑹、小结: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应该全面仔细。
  2、请你来做小考官:
  ⑴、导入:你们想不想象孙老师一样画下来,让别人来猜一猜你搭的是什么?
  ⑵、布置:请用6个小立方体来搭一搭,并在你的小画纸上画出你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让其他同学来猜,好吗?
  ⑶、学生操作并展示,其他学生拼完由学生独立判断正误。
  ⑷、总结:我们收集了小考官提供的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看来,别人提供的信息资源十分有用,我们可要好好利用!)
  四、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那你知道该怎么看了吗?
  2、讲述:我们不管观察什么都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多听听信息,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教学板书:
  怎么看?
  全面
  不同方向 收集信息
  前 后 左 右 上
  (五)设计意图: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动以后,各位老师都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行动,小学数学教案《怎么看》。新课标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在数学学科中就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这节课学习探究的内容就是由此而拓展出来的。
  由于课程标准最终是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某一标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平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平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中1、2主要是结果性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3、4两条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在本教学活动中,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尽可能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在导入中从同学的一组照片入手,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能从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找到学习的切口处,打开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摆正有困难学生对学习的平常心。接着的一组以动物为主的照片欣赏,既是对知识的巩固练习,又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浓度,提升对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的表述,特别体现在鸽子图中。由于鸽子站立的方向不同,对同一摄影师来说看到的鸽子面也各不相同,能更好地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的主体在于从物到形的探究(即通过观察壶合作作图)和从形到物的探究(即看图猜壶的摆法和看三视图猜积木的拼法)。学生刚拿到壶其实十分想去摸一摸,为避免画壶时学生随意改变壶的方向,探究之前干脆让大家痛快地动一动。学生在动的同时其实既解决了以上矛盾,也是观察壶结构的过程,为下一步的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同桌分工合作画壶,既能节约有限的时间,画完之后同桌又能交流自身意见,更好地起到互相帮助提醒的作用。正因为有之前的玩壶、画壶,为看图猜壶的摆法这一过程做了较好地铺垫,学生有了经历才能凭借已有的空间观念来摆。看三视图猜积木的拼法是看形猜物的提升。先由逐步看单一方向,逐渐由各种不同的形状演变到单一的形状,总结出看事物的全面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出题考考同学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融洽感和成功感,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整堂课在学习中教师的临场应变和评价十分重要,还值得继续探究!

  《观察物体》教案10
    设计说明
  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本学段有具体要求,即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因此本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点:
  1.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设计先是用课件呈现教材中让学生摆出的图形,再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要求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正视图与课件中的图形一样的几何体,引导学生对正面观察到的形状进行分析、思考和推想,最后通过互相合作和动手操作,经历想象与尝试的过程,摆出相应的几何体,探索不同的摆法并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完整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实现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能够使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知的学习产生影响。在例1(1)的基础上教学例1(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加1个同样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仍然不变。利用学习例1(1)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推理,自己尝试摆一摆并互相交流,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物体与相应视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同样的正方体若干
  学生准备 同样的正方体若干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出示课件)你认识这个立体图形吗?你能画出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再用语言描述)
  2.导入新课。
  师: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学习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准备。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
  ,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同样的4个小正方体,按顺序不遗漏、不重复地摆出从正面观察得到的图形与课件中图形相同的几何体。
  (2)实践操作。
  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3)展示,并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把这4个小正方体摆在了什么位置?
  (学生上前演示)
  师:这样摆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变了没有?还是3个小正方形吗?
  (4)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摆法。
  (5)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正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动手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能够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相同视图的几何体的不同摆法,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观察物体》教案11
    本单元以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为观察对象,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通过物体与其三视图的相互转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套教材里“观察物体”从二年级(上册)起陆续安排。
  二年级(上册)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三年级(上册)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间的相互转换。
  三年级(下册)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道思考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发展。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依据视图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图要求,形状又不相同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图的结构——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在进行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行。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图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
  思考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观察物体》教案12
    教材分析: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出示两张侧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 ),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2)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2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2、好,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大家都分别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那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再面对小熊坐好,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3、师: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只脚……
  师:恩,你观察得真仔细!(出示照片)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大家挥挥手。这些同学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脚、右眼睛、右耳朵……
  师: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实是小熊的侧面。(板书:侧面)一起读。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后脑勺、后背、屁股、……
  师:(出示照片)谁也看到了小熊的后脑勺、后背和小屁股呢?请举手。你们都坐在它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板书:背面)一起读。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脚、左眼睛、左耳朵……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侧面)。
  下面就请看到侧面的同学全部站起来!你们有的坐在小熊的左边,有的坐在小熊的(右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猪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师: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反馈。师:怎么不一样呢?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全面观察
  1、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小组活动、讨论)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生1: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生2: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3、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
  (媒体出示正面照、一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设计意图】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习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习。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习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杯子。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四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四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杯子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谁看到的?
  4、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哪个猜到了你可以先说哪个。
  (1)卷笔机的正面。
  (2)铅笔盒的侧面。老师拍的是铅笔盒的哪个面?(侧面)
  (3)手机背面。
  (4)可乐的上面。?老师拍的是可乐的哪个面?(上面)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你们说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各个面都要看一看;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要全面地看……)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习。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2、欣赏学校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一下咱们校园的几个景点,请你边看边大声地说出来,你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行吗?(播放)
  师:喜欢这些照片吗?其实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好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观察物体》教案14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三、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兴趣探索
  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小计:
  今天,我让所有学生都带了一个鞋盒子用来观察,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效果极佳。如果下次再上,可以将例1、例2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40分钟的知识含量更高。
  其次,为让所以学生能看清观察的长方体教具,我将医药箱改为了整理箱。由于它的体积较大,因此教学起来十分方便。

  《观察物体》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CAI课件、玩具狗、图片、磁铁、苹果娃娃、计时贴纸、秒表、黄白粉笔、胶带等;
  学具:教材、反馈牌、玩具狗(每组一只)、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狗的照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大屏幕,根据图片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出示几张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大象、乌龟、熊猫、斑马),学生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整个动物的图片)。
  师:大家通过抓特征猜出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真了不起!
  师:再猜猜(出示哆啦A梦的背面照),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课件出示哆啦A梦正面照片。)
  师:从后面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小朋友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随机板书:观察)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1.出示小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狗(师拿出一个
  玩具狗)。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狗吗?它可爱吗?愿意和它一起学习吗?
  学生自由描述。
  师:大家喜欢这只可爱的玩具小狗吗?瞧!老师特意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
  只,请每组的小组长到张老师这儿领一个玩具小狗,把它带到你们组里吧!
  (小组长上台领取玩具狗。)
  师:请小组长快速地把它放在桌子中间吧!为了大家观察的统一性,请每个组的组长将玩具狗面对着讲台进行摆放。(表扬速度最快的小组)
  师:这些玩具狗将和我们一起进行今天的学习,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加入我们小组吧!(师生一起鼓掌)
  2.本位观察
  师:来,让咱们面对玩具狗坐好,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狗的哪一边?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狗,思考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狗的什么?)
  生独立观察,教师行间巡视,观察好了在小组内说说。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站起来向全班小朋友说说?
  当有一个小朋友在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该怎么做呢?(要认真听!)是啊,认真倾听是我们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学生自由发言。
  3.揭示新知
  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狗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不过张老师有点儿纳闷了,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狗,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同来探讨和学习的新知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把课题板书完整)
  4.换位观察
  师:前面大家不仅观察得十分认真,而且还特别用心听别人的回答,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狗,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好吗?
  师:现在你又看到玩具狗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回答现在看到了什么面?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5.谁的反应快
  学生闭眼想:在正面、侧面、背面能分别看到玩具狗的什么?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1)师:张老师看到大家这么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我特别高兴。请小组长上台领取照片,每位小朋友挑选其中的一张照片,思考一下:你拿的这张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玩具狗的什么面拍摄的?(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拿的照片是哪个面拍摄的,就请用最快的速度站到玩具狗的那个面吧!大家听明白了吗?开始——
  (2)组内互相检查,及时纠正。对最快的小组给予表扬和肯定。
  活动二:跑动找位置
  师:为了检验一下大家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观察物体,咱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说好不好?这个游戏叫做:比比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儿也有很多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狗照片,我任选其中的一张,请小朋友们根据照片想想拍摄的位置在哪儿,并快速的站过去。好吗?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画面:比比谁的反应快!分别出示:后面、前面、侧面,)
  学生快速跑动。
  师:大声说你们现在站的是玩具狗的什么面?
  师:你们真是一群细心又聪明的孩子。你们个个都是反映最快的孩子,真了不起!(教师竖起大拇指)
  6.全面观察
  师:刚才咱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了玩具狗的一个面。如果能让每个小朋友全面地看到小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叫过瘾呢!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玩具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
  学生汇报,根据回答的先后,随机进行教学。
  生1:四人换座位。(让学生演示方法。)你真是个小小观察家!
  生2:也可以把小狗转一转。
  教师说明:(课件展示玩具狗旋转一圈的画面、每个画面稍作定格。)这是在小狗的哪个面拍摄的?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化一起说。
  师:你是不是也看见了玩具狗前后左右四个面呢?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师: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
  师:是啊!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而且还能判断出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准备好反馈牌,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用反馈牌来判断一下大屏幕上这句话说得对不对?
  逐一出示图片,学生利用学具袋的反馈牌进行评判,指名说理由。
  师:小朋友们,我发现大家的都是眼力不凡的孩子!用掌声对自己刚才出色的表现表示一下祝贺吧!
  2.课间活动
  师:今天大家学得都特别的认真,特别的带劲。大家也有点累了,就让我们休息一会儿,放松放松,随着大屏幕一起去我的家乡南昌瞧瞧!好吗?那就让咱们随着大屏幕一同出发吧!小朋友们可以边休息边欣赏.
  课件播放南昌风光图片,画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欣赏休息。
  师:你们觉得我的家乡美吗?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去张老师的家乡做客!其实啊,在这些照片中的画面也是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的,可以说这也是我们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做一做
  师: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瞧!小明它们也在观察物体呢!(课件出示摞书的图片。)
  师: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吗?
  师:请小朋友拿出课本,自己动笔来连连线吧!
  课件同步出示图片,展示连线的正确答案,集体反馈。
  师:你们都是这么连的吗?全部连对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吧!祝贺你们!
  4.宝盒游戏
  师:(课件出示哆啦A梦的照片)看到大家今天学习这么认真,表现这么出色,哆啦A梦也为我们高兴呢!瞧!它还给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三个宝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你想先来打开几号宝盒呢?
  宝盒一:(话外音:三位小朋友准备乘车去游乐园,他们所站的位置都不相同,在他们的位置上分别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呢?)
  学生自由判断,多让几个学生说说,鼓励说得完整的学生。
  宝盒二:(话外音:小朋友们,我的小主人最近给我做了一个新房子,瞧!小主人还给我的新房拍了照片呢!你知道这些照片都是从我的新房子的哪个面拍摄到的吗?)
  (话外音:你们真是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是观察物体的小能手!)
  宝盒三:(话外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自由发言,生生评价。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