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转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星星再小也能在天空中闪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面的旋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长方形、圆形、圆形铁丝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
  教法选择:与数学规律、计算等知识一样,“数学概念”在担负“思维基本形式”这一角色的同时,其本身还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提炼和组织,创造重现的“知识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察、操作、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寓课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选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尽力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与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牢固建构起“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
  教学流程:
  一、活动——感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两种运动?(平移和旋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世界里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出示课件)
  (一)点的运动(1)出示流星图提问:如果把一颗流星看做一个点,当它划过黑暗的夜空,流星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划过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平移 直线)(2)出示自行车图提问: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彩带的运动时平移还是旋转?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旋转 曲线。)师小结并板书:点动成线。
  (二)线的运动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别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会形成什么图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线动成面。追问:看看下面的直线做什么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面的平移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把我们的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让它平移,你能发现什么?小结:长方形 平移 长方体质疑:如果让它旋转呢?揭示课题:面的旋转(设计意图:本着“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转师: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1、学生活动。2、交流结果。3、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4、师小结并板书:面动成体。(不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相同的立体图形,同一个平面图形却能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面动成体”的认识,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5、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6、课本第2页“找一找”:请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师: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你想有关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呢?(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内容: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进行交流。学生汇报。圆柱:有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板书:底面)通过剪切重合上下两个面,发现这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通过滚、摸等活动,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板书:侧面)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而且上下两个地面之间距离一样,这叫圆柱的高(板书:高)。
  小结: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质疑: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强化图形表象,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应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2、写一写: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3、连一连: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兴包装厂为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装盒,将12罐花生奶放在一个包装盒内,你打算怎样设计包装盒,这个包装盒的长、宽、高至少各应是多少?(设计意图: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总结——反馈
  1、今天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数学问题?
  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学习问题的?(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本节课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2
    1面的旋转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参与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并充分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完全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本节课则是将学生的视角由平面的立体图形引向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不仅是对面和体关系的学习,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将重心前移,把“面动成体”这一环节作为重点,给学生的思维以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由“整体辨认”到“局部特征刻画”的转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播放音乐喷泉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音乐喷泉,发现水珠的运动形成线。
  活动2【活动】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
  (一)探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1、体会点动成线
  课件演示:
  水珠的运动形成线
  2、体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教师引导学生拿一支笔和长方形纸进行线动面动的操作,领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预设:线动:平移——长方形;旋转——圆形;斜移——平行四边形;波浪面。
  面动:平移——长方体;旋转——圆柱体
  3、结合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课件出示“流星、雨刷、转门”图,引导学生说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知道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板书点线面体)那么面如果旋转又能形成什么样的体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面的旋转。(板书课题:面的旋转)
  (二)探究“面的旋转”
  1、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选取平面图形和小棒制作小旗,然后快速转动小旗。
  2、组内交流:小旗以哪条边为轴,快速转动后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关注并辅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情况)
  2、学生汇报。
  (1)圆柱的形成
  a、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短边为轴、对称轴为轴快速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体。
  b、三个学生一起转动,观察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以不同的边为轴进行旋转,都得到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样子不相同。
  c、引导学生发现以长方形一条边为轴进行旋转,其他几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出示转动器转动小旗。
  学生汇报。
  (预设:两条短边旋转变成圆形,另一长边旋转形成一个弯曲的面。)
  d、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圆柱形成过程。
  认识曲面。(板书:曲面)
  (2)圆锥的形成
  a、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以另一条直角边、以斜边为轴,快速旋转形成圆锥体。
  (出示两个倒扣的圆锥实物)
  b、引导发现以一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另外的两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想象回答
  c、几何画板看圆锥形成过程。(课件出示)
  3、练一练
  (1)学生先想像每个图形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结合立体图形想象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2)整体出示立体图形,学生判断。
  (课件抽象出圆柱圆锥)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动手转一转、动脑想一想,探究出一个平面图形绕着轴进行旋转,就能得到一个立体图形。接下来我们要探究这些立体图形当中——圆柱和圆锥的面的特点。(板书:圆柱圆锥)
  (三)探究圆柱和圆锥面的特点。
  1、举生活中的例子。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和圆锥,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圆锥?(生举例)
  2、探究面的特点。
  学生互动交流。
  3、学生汇报。
  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电子白板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等)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圆锥的特征: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4、圆柱圆锥面的区别。
  圆柱和圆锥的面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区别呢?
  学生汇报交流。
  师小结:刚才我们结合生活中的物体,探究出圆柱圆锥面的特点。
  活动3【活动】三、课堂总结,微视频深化理解。
  1、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说体会。
  2、微课: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面的旋转。
  3、结束语。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重点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2——3(球)3——4(圆锥)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一.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三.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练一练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4.应用题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动画情境1:下大雨的时候,房檐许多的雨滴下落的过程。
  师:请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你能发现什么?(一滴雨,就可以看做一个点。雨滴在下落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条线。概括:点动成线。)
  学生列举生活中,点动成面的例子。如:拖地时,拖把的移动。再比如写字时,笔的移动。乒乓球的运动轨迹,也是一条线……
  (2)动画情境2:将一条红带子,系在自行车的辐条上,然后转动自行车的车轮。
  学生观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线动成面)
  学生列举生活中线动成面的例子。比如拉窗帘,投影的幕布下落……
  (3)师:我们刚才举例认识了点与线、线与面之间的关系,那么,面与体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测)你能验证吗?同桌之间相互验证。
  学生汇报。
  师:看来,面的旋转学问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的旋转。(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通过面的旋转,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介绍活动要求。
  师:课前,我们准备了,用纸片和小棒做成的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的小旗子。如果快速转动这些小旗子,纸片旋转后会分别形成什么形状的图形呢?请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动手旋转并仔细观察。结合观察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
  (2)学生活动。
  (3)交流活动总结。
  (4)课件演示圆柱、圆锥、球、圆台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
  2、寻找这些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学生列举生活中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实物。
  3、探究圆柱的特征。
  (1)结合实物探究圆柱的特征。
  ①介绍活动要求。
  师: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观察并思考:圆柱有什么特征?(可以通过看、滚等多种方法。)
  ②学生活动。
  ③小组交流,圆柱的特征。
  ④集体交流。
  ⑤根据交流,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及高。
  ⑥总结圆柱的特征:圆柱由两个底面,一个侧面构成。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柱有无数条高。(圆柱上底面到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实际上就是从上底面向下底面做垂线段。)
  (2)认识圆柱的直观图。
  ①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柱的直观图吗?
  ②学生在本子上画圆柱的直观图。
  ③老师从学生化的直观图中选择几个进行展示。观察哪些画得正确,哪些不正确,原因是什么,并进行修正。
  ④交流化直观图的感受。
  ⑤师:你能从直观图上找出圆柱的上下底面和侧面吗?能在直观图中画出圆柱的高吗?
  4、认识圆锥的特征。
  (1)结合实物探究圆锥的特征。
  ①介绍活动要求。
  师: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圆锥体实物,观察并思考:圆锥有什么特征?(可以通过看、滚等多种方法。)
  ②学生活动。
  ③小组交流,圆锥的特征。
  ④集体交流。
  ⑤根据交流,介绍圆锥的底面、侧面及高。
  ⑥总结圆锥的特征:圆锥由一个底面,一个侧面构成。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只有一条高。
  (2)认识圆柱的直观图。
  ①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锥的直观图吗?
  ②学生在本子上画圆锥的直观图。并标出圆锥的高。
  ③交流化直观图的感受。
  三、巩固新知。
  (1)想一想,连一连。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第1题。
  (2)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圆柱或圆锥,在括号里写出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拓展。
  课后,在家里或者自己的身边,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
  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二.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
  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
  三.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
  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
  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四.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五.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六.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七.练一练
  1.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
  2.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想一想,连一连
  4.应用题
  八.板书
  九.随堂反思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
  1、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1、 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
  2、 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
  生: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
  3、 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 新课讲解
  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 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2、 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 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4、 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 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 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 找一找下面的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2、 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3、 下面图形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4、 想一想,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5、 看图算出箱子的长、宽和高。-
  请完成书上的练习,说说书上的图形分别是什么?
  作业
  《指导丛书》1-2页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圆柱 圆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