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案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和荣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合运算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的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混合运算已有初步的认识,在学习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困难不是很大。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64÷8+32 80-5×9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
  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提出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说说图上所能看到的数学信息?
  生:阿姨买了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同样的儿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成人衣服一件120元。一件儿童衣服多少钱?
  师:先列分步算式,再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
  (1)指名说分布算式,教师板书
  207-120=87(元)
  87÷3=29(元)
  (2)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这道题先进行什么计算,再进行什么计算?
  生:第一步求出的是3件儿童衣服的钱,第二步求的是1件儿童衣服的钱。
  生: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3)让学生汇报自己列出的综合算式,教师板书
  207-120÷3 (207—120)÷3
  师问:要求一件儿童衣服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小组讨论)
  生:必须先求3件儿童衣服的钱。
  师:207—120÷3 这样列式能先算出3件儿童衣服的钱吗?要求3件儿童衣服的钱应先算哪一步?
  生:不对。
  师:怎样才能先算207—120?这里要先算减法,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在减法这部分添上小括号,因为数学上有个规定: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所以(207—120)÷3是对的。
  师:这个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4、完成试一试教材61页。学生独立计算,指定两人板演。
  提问:这两道算式里都有括号,都要先算哪一步?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发现矛盾,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解决矛盾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练习
  1、说说运算顺序。(80-25)×8
  2、第62页课堂活动2题。
  3、计算:(34+22)÷7 25×(34-26)
  四、达标反馈
  1、比一比,看谁算的对。
  35÷(21-14) (51-43)×7
  2、找朋友,连一连。
  3、一袋开心果有60颗,要想分给7个人,每人分9颗,还差多少颗?
  五、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师:要是没有小括号呢?
  生: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计算时要先理清顺序,再仔细计算。
  六、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
  51-43=8 8×7=56
  2、第62页练习十五1—3题。
  3、三年级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如果每排坐8人能坐几排?
  板书设计: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分步:207-120=87(元)
  87÷3=29(元)
  综合算式:(207-120)÷3………………必须加小括号
  =87÷3
  =29(元)
  答:一件儿童衣服29元。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混合运算教案3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页例2、例3,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同学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1.复习
  (1)先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出来(直接报出答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2.新课
  (1)通过例1教学脱式计算的方法。
  着重说明: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原来算式的下面,还没计算的局部“+5”要誊写下来;注意各行开头的数上下对齐,数左面的等号也上下对齐。
  然后让同学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视,对书写不规范的协助改正。然后一起订正。
  (2)教学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2:把两个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这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
  说明:在这两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不论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都要先算乘法。
  先做左边的式题。由于同学做过这样的题,可指名说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要先做。并写出分步计算过程。边写边提问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再让同学说一说运算顺序。
  再做右边的式题。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说明,在这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但是乘法在后面,依照规定也要先算乘法。边说边在乘法下面画一条横线,也表示要先做。然后说明分步计算过程的写法。强调先算乘法,后算减法,6×3的积18,在第二步计算时作减数,因此要把没算的局部“50-”先照抄下来,再写6×3的积18。
  让同学看教科书第9页上的法则,齐读一遍。再指名复述。
  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提醒同学注意先想好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算。教师巡视,然后一起订正。
  (3)教学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3的两个算式。
  提问:这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
  说明:在这两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法或减法,不论除法在前面或在后面,都要先算除法。
  提问:在左边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同学回答后,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指名说分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在右边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同学回答后,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教师强调除法虽然在后面,依照规定也要先算除法。
  提问:假如不告诉你们分步计算过程,你们能自身写吗?试试看。
  同学试着在教科书上写出分步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给以协助。然后一起订正。让同学互相检查做的情况,让做错的同学说说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看教科书第10页上的法则,齐读一遍。再指名复述。
  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然后一起订正。
  (4)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假如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什么?在这样的算式里乘法、除法在前面或在后面,有没有关系?
  3.独立练习
  (1)做练习三第1题,然后订正,订正时要让同学说说各先算什么,并注意书写格式。
  (2)第2题,先让同学检查、改正,然后一起讨论。
  (3)第3题,让同学独立做,然后一起订正。

  混合运算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价值,能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本课件、练习题卡。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准备题,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迁移、类推,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来解决新课。教学中,突出“五让”的特色:书本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五让”,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大约10分钟)
  1、谈话引入。
  2、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明确题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20元买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说出解题的思路。
  3、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活中,文具的单价不仅仅是整数,还有很多小数的情况。 小明今天运气就非常的好,赶上了文具店庆周年降价促销的活动,价格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大约16分钟)
  1、自主探索,尝试练习
  使学生明白:虽然,文具的单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解题思路没有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如果用分步计算的要鼓励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再列出它的综合算式。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括号在综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一次性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要加以及时的表扬。
  2、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四个算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大约10分钟)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我设计了四道闯关练习题。
  第一关、我会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过练习,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第二关、我会解决。
  让学生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大约4分钟)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混合运算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做复习第7题.时间4分钟。
  集体校对得数。
  提问:你能说说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关键是什么?
  2.引入课题。
  我们在学习了小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还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混合运算复习
  1.整理运算顺序。
  做复习第8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各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指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也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复习简便算法。
  做复习第9题。
  让学生分析、讨论每一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组织学生交流每一题的简便算法,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三、应用题练习
  1.做复习第ll题。
  让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答要怎样想。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做复习第12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解答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8题后两题,第9题,第10题。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 周晓刚

  混合运算教案6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提问:这道题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什么?有两个小括号时,
  (在两个小括号下面画线表示)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
  (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老师板书)提问:递等式第一步算了哪两部分?
  (3)指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计算、脱式时,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道题先算哪里的?小括号里面又要先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里有加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在“25X4”下面画线)
  请同学们按照计算顺序,在练习本上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辅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递等式)
  结合板书过程提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算乘法?
  完成计算过程后指出: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法,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想一想,括号里如果是加、减法和除法,要先算什么?
  4.教学“试一试”。 ·
  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为什么?二步和第三步各要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除法?
  5.小结:上面两道题都是括号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
  除法的三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要计算括号里的部分时,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分别指名说一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强调括号里要先算什么。
  2.做练习四第l题第一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两个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指出: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为了使计算简便,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在方框里填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2小题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第l小题前两步上要加小括号?第2小题为什么后两步加了小括号?
  指出:第1小题为了先算除法、加法,最后算乘法,所以要把除法和加法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了先算乘法、减法,最后算除法,所以要把乘法和减法括在括号里。
  四、课堂作业:练习第l题第二组,第3、4题。

  混合运算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 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
  (3)4.321.72.54 (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
  教师板书:中括号[ ],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3.6[(1.2+0.5)5]
  =3.6(1.75)
  =3.68.5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 (15.38-1.74)37
  =4.0628-0.41 =13.4637
  0.145-0.41 4.557
  =0.005 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混合运算教案8
    教学目的:
  1、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使学生掌握应用有理化分母的方法化简和计算二次根式;
  2、会求二次根式的代数的值;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灵活选择有理化分母的方法化简二次根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求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的值
  教学过程:
  一、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例1 计算:
  分析:(1)题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可先把前三个二次根式化最简二次根式,把第四式的分母有理化,然后再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2)题是含乘方、加、减和除法的混合运算,应按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先算括号内的式子,最后进行除法运算。注意的计算。
  练习1:P206 / 8--① P207 / 1①②
  例2 计算
  问:计算思路是什么?
  答:先把第一人的括号内的式子通分,把第二个括号内的式子的分母有理化,再进行计算。
  二、求代数式的值。 注意两点:
  (1)如果已知条件为含二次根式的式子,先把它化简;
  (2)如果代数式是含二次根式的式子,应先把代数式化简,再求值。
  例3 已知,求的值。
  分析:多项式可转化为用与表示的式子,因此可根据已知条件中的及的值。求得与的值。在计算中,先把及的式了有理化分母。可使计算简便。
  例4 已知,求的值。
  观察代数式的特点,请说出求这个代数式的值的思路。
  答:所求的代数式中,相减的两个式子的分母都含有二次根式,为化去它们的分母中的根号,可以分别先把各自的分母有理化或进行]通分,把这个代数式化简后,再求值。
  三、小结
  1、对于二次根式的混合混合运算。应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顺序进行,即先进行乘方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式子的运算,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在代数式求值问题中,如果已知条件所求式子中有含二次根式(或分式)的式子,应先把它们化简,然后再求值。
  3、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目的在于使计算更简捷。
  四、作业
  P206 / 7 P206 / 8---②③

  混合运算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练习十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
  2、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措施:
  设计相应的计算题和实际问题,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6题。
  学生先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学生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进行讲评,提醒学生自觉进行检验。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7/8-2/3)×(7/10+1/5) (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 (4/25×99+4/25)÷1/8
  学生独立计算,每人任选三题,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及时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练习十五第8题。
  (1)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任选一题。
  4、练习十五第9-11题。
  (1)分析第9题,学生先读题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分析第10题,先说说数量关系再列算式,要让学生明白要求两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先要算这两个小队一共采集树种的千克数和这两个小队的总人数。
  (3)分析第11题,解决每一问时鼓励学生说数量关系并注意第2小题与第3小题之间的联系。
  二、拓展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气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气3/2立方米,两天用的煤气量占本周计划用气量的3/8。这一周计划用多少立方米煤气?
  2、工程队运来黄沙9/2吨,运来的.水泥比黄沙重量的2/3少1/5吨。黄沙和水泥一共运来多少吨?
  3、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前3天看了总页数的3/4,后2天准备按1:2看完剩下的页数,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页?
  三、全课总结
  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不仅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分数加、减法与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必须看清什么时候需要通分,什么时候需要先约分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第7、9、10、11题。

  混合运算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1.6+0.7)2 .5] (4)[7+(5.783.12)](41.2―39)
  3,口算.
  3 + 6
  4,小红用8米长的彩带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米彩带,小红能做多少朵花
  二,新授
  在上面第三个问题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还剩多少朵花 (增加问题后就成为例4)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一说,怎样求还剩多少朵花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4,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
  通过分析例4的题意我们可以看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和计算.
  三,巩固练习:P34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1),老爷爷每天跑几圈
  (2),半圈用哪个数来表示
  (3),照这个速度,怎样理解
  (4),要求老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要先求出什么
  (5),现在你能解答了吗,能解答的自己写出解答过程,不能解答的请教老师.
  (6),指名口答解答过程,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有什么发现吗 有什么想要告诉老师和同学的吗 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混合运算教案11
    教学过程:
  (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
  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
  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
  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
  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
  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
  (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
  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
  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算式来摆圆片。
  2.3+1-2学生操作(指名板演)
  3.4-2+3指名学生直接口述你是怎么摆的?
  (评:观察生活、联系情境、动手操作,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顺序的规定。)
  (三)看图练习,巩固深化(动画演示)
  (1).1.植树节到了,瞧,小明带着小树苗来了,数一数,他的肩上扛着几棵?小推车里有6棵,他们现在干什么?(植树)
  2.你能根据刚才的两幅图,把算式补充完整吗?
  6+2-□=□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的是什么?
  (2)1.小朋友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小明他们植完树后也来等车,准备回家啦!你看到什么?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几位乘客呢?前面小朋友下车后,车上有5人,原来车上有几人?
  3.7位乘客里,有几位下车了?有几位已在车上了,你能列一道算式吗?
  4.板书:7-2+3
  7+3-2
  (3)下面做几道口算题。
  把书翻到61页,做上面的6道,指名两题,说运算过程,师报题,生齐答。
  (评:通过动画演示很形象的看出在下车之前,在植树之前的数量情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学生正确列式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小朋友们真细心,有几只小青蛙也来凑个热闹,他们要表演从飞机上跳伞,你们欢迎吗?看看它的降落伞,想一想,它该跳到哪个数字池塘里,举牌表示!
  (评:该游戏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
  (5)为了使我们的公园更美丽,小明他们又到公园里来打扫卫生啦!□0□0□=□
  1.填数字,0里填加号减号,你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列什么算式呢?看看谁最聪明,写得算式多!
  2.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评:开放题设计体现了教者的独具匠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机会,能提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总结:我们周围呀,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呢!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爱学习,爱思考,这样我们今后会更加喜欢学数学的!

  混合运算教案12
    教学课题:
  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20xx
  1806
  8109
  2202
  3333
  2320
  1021
  4310
  202
  323
  3210
  4012
  20xx
  8020
  3023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 69=54(元)
  (2)、93=3(元) 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混合运算教案13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不带括号的同级运算的顺序
  重点分析
  脱式计算是一种新的书写格式,这节课较难的部分就是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分析
  学生可能存在知道是怎么算的,但并不知道怎样去表述计算过程,还会存在计算顺序是对的,但由于口算能力比较弱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教学方法
  演示法:充分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更好地掌握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都学过哪些运算符号吗
  加号、减号(同级)
  乘号、除号(同级)(目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同级运算)
  (不同级)(不同级)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同级运算还是不同级运算:
  16+9—8=5×2-10=
  3×2÷6= 48÷8+17=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要知道下午有多少人,要先知道什么?走了要怎么办,又来了又要怎么呢?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5.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①53-24=29(人)② 53-24+38=67(人)
  29+38=67(人)(口算)(划线法)
  ③53—24+38=67(人)
  5 3
  —2 4(竖式计算)
  ___________
  2 9
  + 3 8
  ___________
  6 7
  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2)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刚才我们用划线法、竖式计算都计算出了答案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新的书写方法叫脱式计算。7.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动态出示出示:32-14+10脱式计算整个过程
  (4)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5)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53-24+38,15÷3×5,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第一关:牛刀小试,越练越行
  23+6-11 2×8÷4
  = □○□ = □○□
  = □ = □
  2。第二关:熟练运用,快速改错。
  34-17+3 3×8÷4
  =34-20 =24÷4
  =14 =6
  小结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混合运算教案14
    教学内容: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例5、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会根据文字题中的关键词语“和、差、积、商、除、除以”等,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确定计算顺序分解计算步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中什么情况使用中括号,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教具准备:
  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练习十一第1题)
  32.8+19 0.42×0.5 0.67+1.24
  3.06×0.2 0.51÷17 5.2÷1.3
  8.2÷0.01 1.82-0.63 1.6×0.4
  2.提问
  (1)什么是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各等于什么?
  (2)举例说明除、除以的不同含义。
  3.读题口头列算式
  (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
  (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4.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算式(投影逐个出示)
  (1)计算2.4与0.48的差, 列式为:2.4+0.48
  (2)用2.4与0.48的差乘以5, 列式为:(2.4—0.48)÷5
  (3)用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列式为:12÷(2.4—0.48)×5,对吗? (设疑导入)
  二、尝试。
  1.出示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读题讨论这题求的是什么?该怎样去想?
  引导学生回答:这题求的是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的积。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到黑板讲解答思路)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强调: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4.及时反馈:列式不计算,例5改为
  (1)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
  (2)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除以12,商是多少?
  5.完成P.42页做一做
  6.用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7.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读题,理解题意。
  (2)生独立解答。
  一种:48.5×4.5=218.5(米) 二种:3.5+4.5=8(小时)
  48.5×3.5=169.5(米) 48.5×8=388(米)
  218.5+169.5=388(米)
  综合算式
  48.5×4.5+48.5×3.5 48.5×(4.5+3.5)
  (3)比较两种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8.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应用。
  1.练习十一第2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1)8.4加上8.4与1.6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a. 8.4+(8.4—1.66)÷4
  b.[8.4(8.4—1.66)]÷4
  (2)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
  a.[10—(5.6+1.3)]÷24.8
  b.24.8÷[10—(5.6+1.3)]
  3.列综合算式计算下面各题。
  (1)2.8与4的积,减去6.5除以的商,差是多少?
  (2)47减去3.2与1.5的积,再加上6.9,得多少?
  (3)5.6与0.7的和,乘以1与0.4的差,积是多少?
  4.练习十一第4题。
  四、体验。
  刚才学的例5、例6,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板书课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3、5题。

  混合运算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按照顺序正确计算。
  2、在辨析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省和思辨,从而自觉意识到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在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思考交流,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
  谈话: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一天,同学们到超市购买食品
  一盒德芙巧克力40元 一盒牛奶9元 两袋可比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下面问题直接列综合式,并说说运算顺序和得数。
  (1)1盒巧克力、1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40+9+6)
  (2)1盒巧克力比1袋薯片贵多少元?(出示:40-62)
  (3)1盒牛奶的价钱是1带薯片价钱的几倍?(出示:9(62))
  (4)2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29+6)
  (5)2盒牛奶的价钱是2袋薯片价钱的多少倍?(出示:296)
  2、自主整理。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按运算的顺序把它们分类整理吗?同桌交流想法,把算式分类整理在作业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以下两种:
  (1)从左往右算为一类;先算后面再算前面为一类。
  第一类:40+9+6 296 29+6
  第二类:40-63 9(62)
  (2)只有加减法的为一类;只有乘除法的为一类;加或减与乘或除混合的为一类;有小括号的为一类。
  第一类:40+9+6
  第二类:296
  第三类:40-63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