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只要我还活着。咸鱼就能大翻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蚕丝》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蚕丝》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2.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掌握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
  读写说习惯目标:
  1.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培养学生用正确、规范的格式进行小数乘以小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环节:
  一.课前小热身(请直接说出下面算式乘积的小数位数)
  0.7×0.9
  2.3×2.37
  9.25×4.5
  2.96×0.6
  5×8.369
  10×8.76二.导入课题:
  孩子们,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丝绸之国,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而蚕也一直是劳动人民崇拜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蚕文化。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蚕丝》。教师板书课题《蚕丝》
  (设计意图:从蚕文化入题,从而促使孩子们想去了解丝绸之路的欲望,培养热爱我大中华的爱国情操。)
  三.学海探秘:
  (1)探究活动第一站:
  师出示情景图。让生齐读资料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学生齐读小资料)
  (设计意图:由课本情境图引入新课,从而了解蚕丝的资料。) (2)师:1请大家再读信息,然后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口头展示所提问题,师适时板书问题: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师:请大家三读信息,筛选有效条件,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三读法的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读题和审题能力。)
  生列出正确的算式:1.2×1.25师:哪位同学能试着估算一下呢?学生口头展示估算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师:计算完后和对子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对子互说计算过程),教师抽生在黑板上板演。
  (设计意图:“说”习惯的培养,对子互说的过程,本身就是二次展示算理得过程。)
  1.2×1.25=1.5(千米)
  师适时追问:那么末尾的0可以怎么办?生说出正确的观点: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设计意图:根据教师的追问凸显乘积末尾有0时情况的处理,从而突出重点。)师:孩子们,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如果没有,淘气带来了他别样的观点,1.2×1.25=1×1+0.2×0.25,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懂吗?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分享。学生活动: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同伴交流,最后展示分享。)
  教师结合直观图进行讲解。得出1.2×1.25=1×1+0.2×0.25+1×0.2+1×0.25
  的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为增强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有意先呈现第一行,让学生判断这样计算是否正确,并尝试说明其中的道理。当孩子们有了初步判断后,再适时呈现直观图,鼓励学生将小数乘法与直观图建立起联系。看到孩子们仍有困惑,我及时点拨引导,进行讲解,从而既突出重点,又分化了难点。并且于无形中明确了智慧老爷爷的话,即无论是竖式计算,还是脱式计算,还是运用直观图进行计算,他们都是想通的,都属于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所以,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探究活动第二站:
  师出示问题: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你能自己试着解决吗?
  要求:同样是先估算后计算哦?抽生板展0.35×300=1 05(克) 0.35 ×
  3 00
  1 0500师反复追问: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在哪?结果是多少?生口头展示:积是一个两位小数。结果应该是105.00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再从右到左数几个数字,再点上小数点。师重点强调:一个小数乘以一个整
  十、整百、整千数,必须是先落0,再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因为有前例做铺垫,所以这个教学环节相对轻松。只需要搞清楚小数点点在哪儿就可以了。)各种错例展示。
  (设计意图:因为错例是最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通过剖析错例,找准错因,进而改进错误。孩子们一定得到了一个知识完美升华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1.4×2.5

  《蚕丝》的教学设计2
    ——深镇镇东塘小学梁木生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
  (一),会进行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在此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小数点位置错误。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竖式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掌握积的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教法:学导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大家有没有看见蚕吗?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知道关于蚕和蚕丝的一些知识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请看情境图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3、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该信息十分有趣,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所以让学生认真读一读。)
  二、自主探索
  1、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生1: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长度约是1。2千米,春蚕丝长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导入更加自然。)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1.2×1.25 (2)估算。
  要求学生先估估1.2×1.25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学生可能出现:把1.2估成1,把1。25估成1,所以结果是1米。这时教师可引导提问:是大于1米还是小于1米?这样学生就
  2知道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1千米。)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3)尝试计算。
  笔算1.2×1.25又要注意什么呢?巡视指导列竖式有困难的孩子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汇报交流。(师配合板书:) 1.2×1.25=1.5 (千米)
  1.2 5 × 1.2 —————
  2 5 0 1 2 5 XXXXXXXXXX 1.5 0 0直接用小数列竖式,然后重点解决小数的位数问题,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有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1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有3位小数。
  2、师提问: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质量大约是0.35克)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0.35×300 (2)估算。
  3 (3)用竖式计算。
  小结小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一般让小数和整十数或整百数的非零数对齐,所以上面的竖式可以怎样写?
  让学生自己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与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算式时,教师要突出0的处理。要先落0,再点小数点。最后结果可以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3、小结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应该请注意什么。师: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你有什么体会?生:可以按整数计算方式列竖式。
  生: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
  生: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然后点小数点
  最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4、出示教材第42页最下面的例题。
  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填一填,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刚才解决一条春蚕吐丝的长度的问题和一条丝巾质量的问题。
  归纳升华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题。
  4 (1)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检查。 (2)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3题。 (1)让生直接说出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让生说一说你的根据。
  3、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2题。
  四、巩固学习。
  (1)完成课本43页“练一练”的第4题。 (2)完成课本43页“练一练”的第
  5、6题。

  《蚕丝》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竖式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掌握积的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大家有没有看见蚕吗?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知道关于蚕和蚕丝的一些知识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请看情境图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3、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该信息十分有趣,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所以让学生认真读一读。)
  二、自主探索
  1、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长度约是1。2千米,春蚕丝长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导入更加自然。)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1.2×1.25 (2)估算。
  要求学生先估估1.2×1.25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把1.2估成1,把1。25估成1,所以结果是1米。这时教师可引导提问:是大于1米还是小于1米?这样学生就知道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1千米。)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3)尝试计算。
  笔算1.2×1.25又要注意什么呢?巡视指导列竖式有困难的孩子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汇报交流。(师配合板书:)
  1.2×1.25=1.5 (千米)
  1.2 5
  ×
  1.2
  —————
  2 5 0
  1 2 5
  __________
  1.5 0 0
  直接用小数列竖式,然后重点解决小数的位数问题,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有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1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有3位小数。
  2、师提问: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质量大约是0.35克)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0.35×300 (2)估算。
  (3)用竖式计算。
  小结小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一般让小数和整十数或整百数的非零数对齐,所以上面的竖式可以怎样写?
  让学生自己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与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算式时,教师要突出0的处理。 要先落0,再点小数点。最后结果可以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3、小结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应该请注意什么。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你有什么体会?
  生:可以按整数计算方式列竖式。
  生: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
  生: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然后点小数点点后面的0。
  4、出示教材第42页最下面的例题。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填一填,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刚才解决一条春蚕吐丝的长度的问题和一条丝巾质量的问题。
  归纳升华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
  最后去掉小数

  《蚕丝》的教学设计4
    1、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根据以前学习的规律:当乘1时,积就等于2.3,当乘比1大的数时,积就比2.3大,当乘比1小的数时,积就比2.3小进行填空,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得出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从上到下越来越小,积也越来越小。第二个乘数从下到上越来越大,乘积也越来越大。)
  五.反思成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既明确自己的所获,更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
  六.教师寄语:
  春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却是金丝、银丝。它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人类。老师希望你们学习春蚕精神,好好学习,日后造福国家,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根据春蚕精神,适时对孩子们进行品德熏陶,渗透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蚕丝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
  1.2×1.25=1.5(千米)
  0.35×300=1 05(克)

  《蚕丝》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2.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3.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掌握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给下面的得数点上小数点,使算式成立。 4.8×1.3=624 3.9×0.97=273
  2、竖式计算。
  9.6×0.8= 2.6×1.5=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主题情境,阅读文字材料。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2)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问题1: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1)独立列出算式:1.2×1.25 (2)自主探究1.2×1.25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交流算法。用竖式计算:
  师:说说你怎样计算的?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下面的算法你看的懂吗?你同意这种算法吗?说说理由。 1.2×1.25=1×1+0.2×0.25 =1.05(千米)
  (1)借助直观图帮我们理解,说说你的想法。
  (2)你能帮忙把上面的过程修改一下吗?
  1.2×1.25 =1×1+0.25×1+0.2×1+0.2×0.25 =1+0.25+0.2+0.05 =1.5小结:利用直观图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实际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问题2: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1)独立列出算式:0.35×300。
  (2)观察0.35×300,如何处理乘数末尾的0的?独立计算。 (3)交流算法。用竖式计算:
  小结:小数乘整百数时,先按照整数乘整百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然后根据乘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
  4、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应该请注意什么?
  5、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1)独立计算。
  (2)小组讨论:从这组算式的结果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不为0)乘大于1的数,积比该数大: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该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该数小。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43页,练一练1-6题。
  四、回顾反思
  本节课你又获取了哪些新知识?和同伴讲讲吧!

  《蚕丝》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二、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二、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
  12、蚕姑娘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 ”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教学过程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
  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
  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
  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
  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穿--()新--()嫩--()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三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
  2、蚕姑娘ABAC卵又黑又小
  又白又胖蚕又黄又瘦
  茧蛾

  《蚕丝》的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教材P42-43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乘整百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会根据一个乘数与1的大小关系(是大于1还是小于1),确定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 3、掌握小数计算结果的简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意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小数计算方法。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乘整百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会根据一个乘数与1的大小关系(是大于1还是小于1),确定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古诗李商隐的《无题》。
  教师:这首古诗写一个闺中女子相思落泪的哀怨,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师: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叶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要求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需要哪些条件?该怎样列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二、引导自学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2-43页的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
  2、自我检测。
  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然后解答。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教师出示知识点对应的练习,强调独立观察并完成。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结论。 3、教师抽查小组发言,并进行评价。
  4、教师强调:(1)无论是小数乘小数,还是小数乘整数,都应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根据乘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2)比较积和乘数(0除外)的大小的方法;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分析,同样的数据,三位小朋友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2、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同桌之间互相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5题。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
  蚕丝(竖式略)
  (1)无论是小数乘小数,还是小数乘整数,都应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根据乘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2)比较积和乘数(0除外)的大小的方法;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