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案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站起来的次数能够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你就是强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规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找规律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 体会周期现象
  1. 初步感知。
  谈话:昨天五(1)班同学在文体活动课上做了一个游戏:穿珠子比赛。老师从中选择三串珠子,想看吗?(出示三串不同颜色有规律排放的珠子,图略。)
  提问:好看吗?仔细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规律?(板书:规律)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一个红珠和一个黄珠间隔排列;两个红珠夹着一个黄珠……
  引导:我们可以把几个珠子看作一组照这样依次往下排呢?
  明确:第一串以“红黄”两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二串以“红蓝黄”三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三串以“蓝蓝红红”四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
  2. 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找到了三串珠子排列的规律,(板书:找)非常好。看到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珠子,你想研究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想研究第200颗是什么颜色?想研究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红珠?……
  (根据情况加以肯定)
  谈话:我也想提一个问题,行吗?照这样穿下去,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体现之一。这一段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现实材料,让他们感受现象中存在规律,把学习心向凝聚到发现规律上来。
  发现规律需要逐一研究各个客观事物的特点,还要概括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思考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又一体现。在教学中,抓住“把几个珠子看成一组”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表及里、从富有个性到具有共性的认识过程。]
  二、 发现周期规律
  1. 独立思考(出示第一串珠子)。
  启发: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动动脑,动动笔吧。
  2. 小组交流。
  谈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一人介绍,其他三人做评委,看他的方法究竟行不行?
  3. 全班交流。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生中可能会出现:
  (1) ●○●○●○●○●○●○●○●○●→红
  (2) 奇数为红珠,偶数为黄珠,17是奇数→红
  (3) 17÷2 = 8(组)……1(个)→红
  交流时重点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谁能讲讲算式中的四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余数“1”表示的是第9组珠子中的第一个。)
  4. 解决第二、三串珠子里的问题。
  谈话:刚才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第一串珠子里的问题,这几种方法都很好。那么第二串、第三串珠子中,第17颗珠子分别是什么颜色呢?用你喜欢的方法试试看。
  估计大多数学生会采用计算的方法:
  17÷3 = 5(组)……2(个)→蓝
  17÷4 = 4(组)……1(个)→蓝
  引导:采用计算的方法的人举手。为什么不用刚才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呢?
  5. 小结。
  引导学生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 这三题都是求第17颗珠子的颜色,为什么第1题除以2,第2题除以3,第3题除以4呢?
  (2) 你怎么知道第1题是红色,第2题、第3题是蓝色的呢?
  (3) 要算出某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关键是找准什么?然后看什么来确定?
  [说明: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由于各人的思维习惯、认知策略以及选择的学习活动不同,因而班集体内必然会呈现多样的方法。教学应该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种方法,还要适度优化方法。
  解决第一串珠子的问题,学生分别使用了画图、用奇数与偶数推理、用除法计算等多种方法。教学把精力放在解释除法算式的具体含义上,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数学化程度高,适用面宽,从而在解决第二、三串珠子的问题时,自觉使用除法,达到优化方法的目的。]
  三、 运用周期规律
  1. 出示例题中彩旗、彩灯、盆花画面。
  谈适:每逢过节,一些单位都喜欢用彩旗、彩灯、盆花来装扮,一起来看这幅图。漂亮吗?彩旗、彩灯、盆花的排列有规律吗?每组图中排在第21个的是什么?用计算的方法算算看。
  学生自主解决,并组织交流。
  (1) 21÷4 = 5(组)……1(面)→红旗
  (2) 21÷3 = 7(组)→绿灯
  (3) 21÷2 = 10(组)……1(盆)→蓝花
  提问:第(2)题没有余数,你怎么知道是绿灯的?
  追问:像这样的题目,有余数的怎样看?没有余数的又怎样看?
  谈话:那现在我来说余数,你来抢答是什么,好吗?
  师生共同活动。(第1题彩旗,余2、3;第2题彩灯:余1;第3题盆花:没有余数)
  2. 谈话:我发现你们学数学很有灵感,想不想再来检测一下自己?(出示“练一练”第3题)
  提问:你能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是什么吗?
  3. 当回设计师。
  谈话:你也能设计像这样有规律的图形吗?试试看,再算出第32个图形是什么。
  学生活动,并与同桌交流。
  小结:你觉得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怎样知道第几个是什么?
  4. 拓展练习。
  谈话:小军还在穿珠子呢!一起来看,他用红、黄两种珠子,按这样的顺序穿的。(黄、黄、红)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2) 还是3颗为一组,为确保第18颗是红色,还可以怎样穿?你是怎么知道的?
  (3) 还是3颗为一组,确保第22颗是红色,可以怎样穿?你又是怎样知道的?
  [说明:在变式或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周期规律,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判断第21盏灯的颜色,把根据余数作判断的经验迁移到没有余数的情况;设计的穿红、黄珠子的拓展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5.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提问:其实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事情太多了,你能举例吗?
  提问:你们对十二生肖有了解吗?说说看。
  (1) 你今年几岁?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跟你是同一属相?
  (2) 小明今年11岁,属牛,他妈妈也属牛,他妈妈今年多大?
  四、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有收获吗?有疑问吗?
  设疑:还是继续来看穿珠子吧:(出示画面)小红穿的60颗珠子中,有几颗红珠,几颗蓝珠呢?课后去研究。
  [总说明]
  综观这节课,在教学目标里合理处理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的关系,重视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和优化,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实际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让学生充分开展“找”规律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并维持了学习热情;利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发现周期规律的过程,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找规律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89~P.89页例1、例2、例3,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数学教案-找规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照片、联欢会入场券、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感知。
  1、 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图片展示)
  2、 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师小节,引出课题。
  二、第一次探究发现
  出示未布置完联欢会会场,找找同学们布置会场的规律,想想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
  三、第二次探究发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找规律》。
  1、 展示布置完的会场,学生汇报交流。
  2、 会场布置好了,小朋友们在会场中跳起舞来。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四、活动中利用新知创造
  1、 出示入场券。
  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
  2、 参加联欢会
  (1) 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做一做”
  a:跟着老师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
  b:跟着一名学生做。
  (2) 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
  (3) 第三个节目——“变一变”。
  五、教学总结。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找规律

  找规律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89页。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年了,喜欢过年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像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学生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生活中的规律。
  a.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b.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2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全课结束

  找规律教案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准备:
  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 ,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找规律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
  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
  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
  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
  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
  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演示)
  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5、刚才我们用了一一列举和平移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更简便?
  (第一种要算出每个具体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二、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比较找出了比较简便的方法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试试看。
  学生操作后,指名演示。
  组织交流:你们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7次)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8个)
  提问: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你能联系每次平移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总个数
  每次框几个数
  平移的次数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引导:观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10;问:这里的10其实就是数字的(总个数)。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多1;问:为什么?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1
  追问:利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告诉我们总个数和每次框的个数,怎样求出平移的次数?怎样求出不同和的个数?如果每次框6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有8个数,每次框出两个数,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小结。
  三、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教学试一试。
  提问:(出示题目)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说说每次框出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
  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部分学生感到有困难,也可以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
  2.做练一练。
  提问:(出示花边)(指名读题)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每次给相邻的两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
  提问: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5个方格呢?
  交流。问:你能根据上面的答案很快推算出来吗?
  鼓励学生简捷地推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做练习十的第1题。(口答)
  2.做练习十第2题。
  你知道为什么要让小芳坐在小英的右边吗?
  3.小结: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有规律,大科学家开普勒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愿我们每位同学都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探索大千世界中无穷的数学奥秘。

  找规律教案6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规律
  师:小朋友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就是因为有了规律而变得更加美丽。
  师:数学王国里的聪聪和明明,他们应用了规律的知识分别装饰了厨房,想请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下,大家愿意去吗?
  (课件出示聪聪设计的厨房)
  师:谁发现了聪聪设计的厨房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复习以前所学的规律)
  生反馈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明明看见聪聪把厨房设计的那么漂亮,他也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他的作品了。看!这就是明明设计的厨房的壁砖和地砖。(课件出示)
  我们来听听聪聪是怎样评价的呢?(你怎么设计的乱七八糟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为明明设计的厨房有规律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助聪聪找规律。(揭示课题并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邀请小朋友们去参观他们设计的厨房来引入新课的,这样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当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的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聪聪设计的厨房是按照小朋友们以前所学的规律来设计的,属于复习旧知:然后当出示明明设计的厨房时,通过聪聪对他的评价,说怎么设计的乱七八糟的,一点也没有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兴趣,直奔今天的教学主题找新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师:我们先来研究壁砖。这个壁砖的排列究竟有什么规律呢?(4)
  师:请小朋友小组合作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大概3种:斜着看,每一斜排的图形相等,颜色相同;每一行的图形一样多;每一列的图形也相同。)
  当学生提到每一行的图形一样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老师这样引导:刚才都是斜着看,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啊?)
  师:对,每一行都有圆形、菱形、三角形、五角星这4种图形,但是这4个图形的什么不一样呢?
  师:那他们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先来观察第一行。
  师:排在第一的是什么?(学生说一个,我依次贴在黑板上)
  师:那从第一行到第二行图形位置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学生到黑板上摆)
  当学生摆完后,课件出示,问:这样就好了吗?(还要往前移一格)
  师: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演示的呢?
  师:第三行的图形又是怎么变化得来的呢?(请学生来移一移)

  找规律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展示88页主题图)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习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找规律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特别强调:灯笼是三个为一组。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三)反馈练习
  1、动脑练习:(课件出示)
  (1)、说一说:图中缺了3个小朋友,你知道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吗?(学生讨论,指明回答。)
  (2)、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指明回答)
  (3)、说说身边的规律。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动手练习:
  (1)、第一关:画一画并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拿出1号作业纸,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交流)
  (2)、第二关:圈一圈,完成在2号作业纸上。(展示交流)
  (3)、第三关:涂一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涂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一)数学游戏
  做动作,猜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每个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做了三组后,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并说出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
  (二)基本练习
  练习二十第2题。
  (三)提高练习
  练习二十第1、题。
  四、谈收获: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指明回答。)
  全课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找规律教案9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1.利用乒乓球串,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看看吗?
  师:(拉出1个黄球)瞧,这是什么?什么颜色?(再拉1个白球)现在呢?(又拉出一个黄球)再看,(再拉出一个白球)再看看。那你们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黄球,因为一个白球后面就是一个黄球,这样有规律的排下去的。
  师:哦,我们发现是有规律的,那你说说是什么规律呢?
  生:是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一个白球排下去的。
  师:说得非常好,他认为这串球是按照一个黄球一个白球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是“一个一个”。
  (师拉出下一个黄球,并且一端固定,使球串平直展现在学生面前)
  师:真的哦,是黄球。其实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就是一串球,(手指着球)而且是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依次排列着。
  师:(指着球)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我们称它为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我们就叫它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到兔子乐园去看一看。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师创设故事情境,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在这个画面当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哪些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你能够找出几组来?
  (生汇报:手帕与夹子、兔子与蘑菇、木桩与篱笆)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到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是否隐藏着什么规律?下面我们就四人小组合作,观察这几组一一间隔排列,完成你们手中的工作表。
  (生汇报)谁来展示一下?
  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也一样?
  我们继续看图:
  师:每一组两端的物体相同吗?我们来看看,就以兔子与蘑菇这一组为例,是不是两端相同?最前面是(兔子),最后面也是(兔子),两端怎样?那其他两组呢?
  (生答,师板书:两端相同)
  师:既然排在两端的物体都相同,那我们干脆把它们统称为“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那么中间的另外一种物体,比如蘑菇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
  生:中间物体。
  师:好,那我们就统称他们为中间物体。(板书:中间物体)在这些排列中,两端物体的数量和中间物体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
  生: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
  (板书:两端的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三、验证规律:
  1、谈话:刚才这个规律我们是通过老师提供的信息总结出来的,到底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大家想不想验证?
  2、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小棒和圆片按照要求摆一摆,想一想,验证一下,开始吧。
  3、汇报交流:谁来展示一下。(利用实物投影)
  师:这里的两端物体是?中间物体是?它们有什么规律?和刚才的规律是否一样?
  四、总结规律(课件出示)
  老师也帮你们总结了一下,请看:
  五、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这样规律,瞧:(欣赏一组照片)师介绍卢沟桥,长城,高速公路。
  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使物体看起来非常整齐,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2、应用规律:
  (1)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这是雅典奥运会比赛现场,瞧:
  看完后适当评价:刘翔平时非常刻苦努力取得这样的成就,同学们你们也要像他一样努力学习,这样你们也会成功的。
  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师评价
  (3)锯木料问题:木工师傅锯木料,也有这样的规律,看: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规律拓展:认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指着“神秘礼物”已经拉出了一部分的球串(另一端仍然隐藏着)。
  师:你们都知道今天老师带来的礼物黄球和白球是一一间隔排列,那这一串球中黄球多还是白球多?
  (生猜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是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相同,两端物体多。
  师:说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
  师:仔细看,我现在把它拿掉一个黄球,它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生:是。
  师:那现在是黄球多还是白球多?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一样多。两端的物体不同的一一间隔排列,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师:(头尾相接围成一圈)那现在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哦,是的,这是一一间隔排列,其实这是一种封闭式的一一间隔排列。那黄球多还是白球多?
  生:一样多。
  师:通过老师把它们围成一圈,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4、规律运用: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欣赏一些西湖美景。

  找规律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 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找规律教案11
    悦来中心小学四年级教研组
  片段1
  创设情境,感知“间隔排列”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
  师(点击课件:一面黄旗,一面红旗……有规律的排列,最后一面是要学生猜的):猜一猜,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的?
  生:是黄色的。
  师:哇,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点击课件,出现结果。)猜得真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我看老师是一面黄色、一面红色摆的。
  生2:我通过观察发现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红色的下一个就应该是红色的了。
  师(点击课件:一只苹果,一串葡萄,有规律的排列,中间有一个是要学生猜的):你再来猜一猜,中间的那个应该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反思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课的开始就设计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也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有关数学知识(间隔排列),为学生下面在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找到这种间隔排列,以及发现间隔排列的事物在个数上的规律奠定基础。
  但是,现在想来,也许用一个就可以了吧?毕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对这样的间隔排列还是很了解的。
  片段2
  情景引入,探索规律
  师(多媒体呈现主题图):小朋友,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兔子、蘑菇、大树、……
  (在试上的时候我是没有安排这一个环节的,因为我觉得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思维,刚刚已经认识了“间隔排列”,如果直接问学生,“在这幅图上你有没有发现和刚才我们看到的这种‘间隔排列’呢?”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学生的思维会连贯一些。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学生对图上的事物的称呼是五花八门。这又给下面的教学带来了麻烦,所以,为了统一名称,我在正式上课是又加了这个环节。)
  师:在这幅图中你有没有发现和我们刚才看到的这种“间隔排列”呢?(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时间)
  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师随即板书:兔子蘑菇)
  师:你能不能数一数,兔子有几只,蘑菇有几个?(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兔子、蘑菇的后面板书:87)
  师:排在第一的是谁?最后是谁?那蘑菇是排在什么地方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兔子的上面写了“中间物体”,在蘑菇的上面写了“两端物体”。)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这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的学生受导入中游戏的影响,对兔子耳朵的颜色较起了真。还有的学生对兔子的耳朵的方向和穿的衣服的款式动起了脑筋。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很匆忙的说:“哦,这些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这样搪塞了过去。事后我又看了看我了我的课件,明白这个课件的确有问题,当然,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机智还是很不成熟的。最起码我可以让学生再仔细看看,让学生在错误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啊!可惜我没有把握住。)
  (还有两个即手帕和夹子,篱笆和木桩方法上是差不多的,主要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现,参与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师:请小朋友横着观察一下每一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注意,要让他们能理解你的意思。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兔子比蘑菇多1,夹子比手帕多1,……
  师:你能结合它们的位置说一说吗?
  生:排在两端的兔子比排在中间的蘑菇多一个。
  ……
  反思: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1、让学生自己观察图,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比老师一条一条地呈现,更赋予思维的空间和思维的广度。2、让学生通过我的引导和观察感受到:兔子(夹子、木桩)是排在两端的,而蘑菇(手帕、)是排在中间的。因为这节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两端物体是一样的,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要比排在中间物体的个数多一个。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明白个数的规律,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排列上的特点。只有具备这种特点的排列,它才具备这种数量上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就强调了两端物体是一样的。
  现在我也有这样的思考:1、这样的强调是否有用,我是不是干脆搞一个反例,如再出示一个不是两端一样的例子:兔子、蘑菇、兔子、蘑菇。让学生从直观上再次明白:原来不是所以的间隔排列都有数量上的规律,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得两端的物体必须是一样的。2、教师通过有序的板书,一下就将无序的数据清楚,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不是又定了方向?

  找规律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幼儿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并引导幼儿能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不同动物学具各6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规律。
  1、小朋友我们准备开联欢会,我们要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不想去看看?(想)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幼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幼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幼1:是黄色的。
  幼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幼儿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幼: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按你找到的规律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幼儿思考、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幼1:彩花是按绿花、紫花,绿花、紫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幼2: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幼3: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
  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我们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出示课件,幼儿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总结:
  (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点: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
  (1)出示课件师:同学位表现很不错,接下来你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同时课件出示例3。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涂的。(指明幼儿汇报)
  (2)。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
  师:第③小题谁发现有其他规律?(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发现规律。)
  (三)、看谁找得快出示课件让幼儿找一找下一个图片会是什么,并指名反馈。
  (四)活跃课堂气氛,在歌曲中找规律。
  出示课件和音乐《幸福拍手歌》,请幼儿边唱边跳。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2、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
  四、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及时表扬。
  汇报。课件演示学生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收获?
  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找规律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让幼儿发展合理推理能力,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使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雪花片若干、幼儿操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设情引课
  1、新年快到了,小猫和小青蛙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家。(出示PPT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幼儿汇报结果)
  3、引入生活中的规律,并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小组讨论。(幼儿汇报结果)
  3、随着幼儿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幼儿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三、动手体验规律
  1、幼儿尝试动手拼雪花片,并说出自己的规律展示自己作品。
  2、幼儿根据PPT图片用声音或者肢体动作做出规律。
  3、幼儿给衣服设计规律图案。
  四、全课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找规律教案14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从兴趣出发,主要侧重于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和方法的提炼。为此,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创设了让学生欣赏漂亮手链图片的情境。这一情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经常接触,贴近生活,便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的手链图片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规律性,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分层次教学。
  在新课的讲解中,采用“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顺序帮助学生解答问题。这一过程能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发现的规律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最后设计的回顾反思环节中能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问题灵活地进行验证解答对错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不同颜色的珠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漂亮的手链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手链,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手链图片,学生欣赏后,教师课件出示一条断了的手链)
  师:同学们,小红自己也穿了一串漂亮的手链,可是不小心让她弄断了,掉了2颗珠子,她自己也不知道掉的是什么颜色的珠子,你们能帮她找找吗?
  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应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找规律(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开展打好基础。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课件出示教材88页例5)
  (1)想一想:在这道题中,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关键?(关键词语就是“按规律”)
  (2)说一说:小红是按什么规律来穿手链的呢?
  预设
  生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生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观察得到的。
  2.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发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珠子和1颗黄珠子。(课件演示,圈出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所以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珠子和1颗黄珠子。(课件演示,圈出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观察,发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3.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正确)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小红的手链,看符不符合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的同时,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找规律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掌握物体的递增或递减排列规律。
  2、能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3、初步培养观察、推理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串珠若干、各色圆珠若干。
  活动过程:
  1、链接已有经验。
  (教师身带一根有规律的项链)师:我脖子上带了一根有规律的项链,你们找找这根项链有什么规律呢?幼儿说出规律,如灰、红、灰、红。
  (出示黑板)师:我这里还有一条有规律的项链,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
  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有规律的呢?
  师:你们想不想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呢?请你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穿一根项链。
  2、幼儿自主探索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
  (1)师介绍材料,提探索要求:
  教师介绍材料。
  穿项链的时候要保持安静,玩好之后,把小椅子转过来坐坐好。
  (2)幼儿分组探索递增、递减的规律。(提供三组不同材料)
  教师介绍递增、递减的规律。
  3、讨论交流探索结果,学习递增、递减规律。
  (1)引导发现递增递减规律
  “红 黄黄 绿绿绿”里隐藏了三个数字,猜猜是哪三个?(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写出数字123)“我们按照这样的规律再读一读。”幼儿集体把正确规律读出来:红黄黄 绿绿绿、、、、、、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三个数字,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几?
  小结:像这种一个比一个增多的,就是递增。
  这跟项链是按递增规律排列的。
  那“绿绿绿 黄黄 红”里也隐藏了哪三个数字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写出数字321),集体按规律读数字。这次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少几?
  小结:像这种一个比一个减少的,就是递减规律。
  尝试通过提供的层次性材料,自主学习和运用递增、递减规律。
  4、评价幼儿操作情况,学习自查、互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