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将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有志者事竟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目标与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⑴ 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设计意图: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 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策略】
  由于本课具有篇幅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等特点,教学时采用:
  1、课前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概述小说内容。
  2、课上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
  3、课中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课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师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
  【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预习──了解梗概──培养概括能力。
  2、课前演讲──复述概况──锻炼口语表达。
  3、课上细读──分析形象──体会人物塑造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课中讨论──“心声”含义──概括主题。
  5、课后拓展──实践活动──在延伸中体悟小说的主题。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前演讲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又是一个锻炼学生、培养语感的体现;课上细读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课中讨论是让学生领悟到:小说主题的归纳应建立在对人物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与难点突破】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
  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进程】
  (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流程,推进教学进程。)
  一、展示课件封面
  优美画面配以名乐名曲,让学生在课前休息时间得以放松身心。
  二、“学生复述故事”为话题引入
  请两位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师生共同指出其不足,
  点击出示主要情节内容,然后,引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字幕: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板书: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三、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让学生明白本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
  1、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
  2、主要描写了哪几人?(李京京、程老师)
  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学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
  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
  ⑴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⑵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4、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点击出示几组句子:
  字幕: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2、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3、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4、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5、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6、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5、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
  6、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凡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
  7、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比较异同。
  (进入角色,应与课文中的人物统一情感。)
  8、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小组讨论并归纳:(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9、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字幕: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
  五、延伸拓展
  1、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
  2、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8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
  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
  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2、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
  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3、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4、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音乐《神秘园》
  二、在影音欣赏中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看到了什么(鲸)?是呀,在无边无际的蓝色的大海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鲸》。同学们,你们喜欢鲸吗?老师也很喜欢,平时也经常画鲸,想看看吗?(在黑板上画一只鲸),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鲸,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乘着“蓝鲸”探索号,一起去海洋里欣赏鲸,好不好?
  生:欣赏图片。
  师:这些好看吗?(好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刚才哪幅图的印象最深?可惜没有解说呀?有了解说文字,会让我们了解到鲸的更多知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谁愿意来当一回小小的解说员,对鲸的形体特点为大家解说解说?
  生:(解说。)
  师:哇,这位同学真不简单,灵活地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鲸的“大、重、长”这些形体特点介绍给大家,的确做得很好,谢谢你!(板书:特点:大、重、长)
  三、在通读课文中质疑问难
  师:对于课文,大家除了已知道了鲸的形体特点外,还写了有关于鲸的哪方面知识?
  生:学生回答。
  可以把它们归纳为:
  1、进化过程。
  2、鲸有哪些种类。
  3、鲸具有哪些生活习性。
  4、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清楚?
  (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写在黑板上。)
  四、在合作学习中转换角色
  师:每种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来源,就像人类一样,是由类人猿逐渐演变为当今的人,那鲸是如何演变的呢?
  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划出关于鲸进化的重点词。
  师:(边板书:演变过程:陆地 浅海 深海)想不想看看鲸的进化图?
  (课件展示。)
  师:假如上午你回到家,当你弟弟得知你学到《鲸》这一课时,她缠着你,要你扮演鲸讲述你的演变过程,我当成你的弟弟,你打算怎样讲?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述的情况进行调控,如随机进行提问等。)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学习了鲸的演变过程?
  (自述法。)
  师:学习课文,理解课文,除了运用这种方法外,还有哪些学习方法?(表格法、画图法、朗读法)是呀,学习方法很多,但大家必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进行学习。
  师:(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学生质疑的板书。)我们已经知道了鲸的进化过程,还有哪些问题还未解决?
  师:嗯,这些问题,请大家注意看。
  (出示自学提示。)
  生:学生自学。
  师:看到同学们学习得这么认真,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故事讲着,有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最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各色各样的鱼都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师:通过刚才自学,你知道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吗?
  学生汇报。
  师:教师小结。
  (哦,原来是因为鲸是哺动物,不是鱼类,所以蟹将军才不让鲸参加比赛的。蟹将军言之有理,鲸不得不空叹息了。)
  师:讲到这里,老师打算在家里养一头鲸,你们赞同吗?
  生:不赞同。
  师:为什么?你能结合课内外的资料,来劝说老师改变计划吗?要求:说话要有礼有节,有根有据,有说服力。
  主要原因有:
  1、淡水无法饲养。
  2、食量惊人。
  3、睡觉时喜欢围在一起,一头鲸不想自个儿睡。
  4、虎鲸、蓝鲸太凶猛。
  五、在读写拓展中延伸课外
  1、教师总结课文。
  2、布置课外作业:
  师: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就在谢老师与咱们五年甲班全体同学的愉快的学习声中过去了,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鲸的进化过程、类属、种类及生活习性,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吗?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不能解决了。不过,老师告诉你们一些方法,比如可以在《动物百科全书》《海洋世界》等书籍上找答案。
  虽然跟我们五年乙班的全体同学相处只有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但你们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们在学习上都是很棒的。今天同学们的精彩很表现。让我想起了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出示“招聘启事”)大家课后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最后,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去去找一找有关鲸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的资料,做成手抄报,全班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识字、写字;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三、教学特色:
  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常识性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新奇美观的潜水桥和轻巧实用的塑料桥,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同时,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识字教学上采用先读书,再识字的倒置法。
  四、教学方法: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桥的知识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两种神奇的桥的主要特点。
  3、了解比喻句的用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看到过桥吗?你走过或认识哪些桥?(学生个别回答)
  2、(出示兰兰图片并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课文的主人公叫兰兰,课文讲的就是兰兰过桥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爷爷带着兰兰一起去郊游,他将带着兰兰走过两座非同一般的桥,想知道他们过的是什么桥吗?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你将会知道答案。(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你知道兰兰过的是什么桥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3、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潜水桥和塑料桥非同一般?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并填好调查表。(表中加粗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因学生写字量有限,也可口头反馈,教师板书)
  潜水桥塑料桥
  造桥地点水里小河上
  造桥材料特别坚实的玻璃又薄又结实的塑料
  最大的优点不仅方便交通,还可参观海底世界轻巧,体积小,携带方便
  三、学习生字:
  1、兰兰的爷爷可真有本领,设计了这么好的桥。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干什么?(自由发言)
  2、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过,不论是当桥梁工程师还是当飞行员首先得学会动脑筋,学好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今天要求我们认识12个生字,大家就可以动动脑子,想一些又简单又容易记住的方法来认识它们,来,试试看吧,比比谁是最聪明的。(出示生字,交流记忆方法)
  3、有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记住这些字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将生字组成词语,不注拼音,请学生认读)
  兰花、桥梁、工程师、波浪、书架、特别、砖石、划船、采花、轻巧、又轻又薄、又平又稳
  五、结束:
  同学们真能干。相信大家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本领,长大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作业:
  收集各种桥梁的资料,举办“桥梁知识展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4个生字,学会写6个字。
  2、启发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并自己动手设计的未来的桥。
  一、生字复习:
  游戏《藏头露尾》:学生自制生字卡片一套。教师课前准备一些较大的生字卡片并用不透明的纸盖住字的四分之三,只露出一小部分,请学生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被盖住的字,以此来巩固学生对字形的识记。
  二、师生互动,启发想象。
  1、兰兰的爷爷太神奇了,老师今天特别想当一回爷爷,带着兰兰去走一走这两座神奇的桥,你们愿意当一次小兰兰和爷爷一起去吗?(教师范读旁白和爷爷的话,学生读兰兰说的话并根据课文描述自由地做兰兰的一些动作,比如:吓得闭上眼睛等)
  2、当读到:“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时,师问:从这句话中看出,潜水桥大不大?你觉得还可以说潜水桥像什么?(启发学生想象并学说比喻句)
  3、读完第4自然段,师问:课文中的兰兰在桥里面看到了这些,现在你们都是小兰兰了,你们在桥里面看到了什么?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4、读完课文,师问:刚才我们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工程师,你会设计怎样的桥?(学生想象说话)
  三、桥知识展览会。
  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桥梁知识的图片或
  文字材料。
  2、每2上小组推选较有代表性的材料在全班交流。
  3、将所收集的材料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中,供学生课后参观。
  四、小小桥梁工程师。
  每生自己设计一座心目中的桥,可图文结合,也可纯图片,还可以制作桥梁模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2、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1、开篇揭示话题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3、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4、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2、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4、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⑴ 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
  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