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越是逆境越能磨练人的意志,会让你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七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合一合”的识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自学生字。
  2.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能把短文读正确,了解意思。
  3.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能清楚讲解自己的设计,评议出谁的设计好。
  课前准备
  结合《兰兰过桥》的学习,自己设计“未来的桥”。
  第 一 课 时
  我的发现
  1.自读韵文,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与“口”合在一起就是“舌”;
  “土”与“里”合在一起就是“埋”;
  ……
  3.生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4.师检查识字情况。
  5.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汉字。
  如:(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日积月累
   1.找找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意)
  2.选字填空,填完后读一读。
  3.拓展练习。
  声 生 身 远 圆 园 做 坐 座
  笑( ) ( )方 ( )好
  学( ) 花( ) 请( )
  ( )体 团( ) ( )位
  我会读
  1.自读短文,不懂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把短文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 二 课 时
  口语交际:未来的桥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条大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船,也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帮助小猴过河。请大家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
  现在,把你们设计的大桥图拿出来,向小猴子推荐自己设计的桥。
  想想,怎样向小猴子介绍自己的设计,才能让他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
  分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小猴子选出自己满意的桥,并说出选中的理由
  拓展创新
  1.引导设计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2.鼓励学生讲出其设计理由和使用特点。
  3.评选出最好的桥。
  第 三 课 时
  展示台
   1.认真看图,了解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捞方法。
  启发:可以从图上提供的大树、石子、树枝……设想捞球的方法。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5.试着把第三幅图画出来。
  6.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继母的狠毒、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继母的狠毒、七个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
  1、 同学们,你们从出生到现在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那童话故事你们爱听吗?今天老师就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选自《格林童话》(出示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原本是德国民间世代流传下来的,后经格林两兄弟十几年的收集整理,成了流传后世的文学瑰宝。这本书里故事很多都是在贫穷困苦的人民中流传的,所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弱小者”,他们虽然弱小,但是他们却比“强大者”精神优越,他们善良,正直,敢于用机智的幽默去和那些“强大者”们较量,而“弱小者”也总是最后的胜利者。想认识他们吗?看看,她是谁?(教师在黑板上帖上美丽的白雪公主的卡通图片)
  2、 谁愿意叫叫她的名字?
  3、 知道她为什么叫“白雪公主”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知道多少说多少。)
  4、 课件出示:
  《白雪公主》这本书的精彩封面,旁边写着“白雪公主”名字的由来:从前有一位王后,生了一个女儿,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王后就给她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叫白雪公主(学生边看封面及相关内容,边听配乐朗读介绍。)
  5、 喜欢白雪公主吗?想更多的了解她吗?
  二、 走进人物,自读自悟。
  1快快打开书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读的时候要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2、现在,请大家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一次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谁愿意把你读懂的告诉大家?
  ⑴ 四人小组交流。
  ⑵ 全班交流。
  4、.皇后为什么要迫害美丽的白雪公主?(因为她长得太美了。)真的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冬天,王后正坐在王宫里为她的女儿做针线活儿,她抬头向窗外望去,看到窗外漂飞的雪花,一不留神,针刺进了她的手指,红红的鲜血流了出来,有几滴血滴落在飘进窗子的雪花上。她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白雪上的鲜红血滴,说道:“但愿我小女儿的皮肤像这洁白的雪和鲜红的血一样那么艳丽,那么娇嫩,头发像这窗子的乌木一般又黑又亮!”她的小女儿渐渐长大了,她的皮肤真的就像雪一样的白嫩,又透着血一样的红润,头发像乌木一样的黑亮。所以王后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白雪公主。但白雪公主还没有长大,她的王后妈妈就死去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3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4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5全班交流,答疑解难。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猎人的好心肠;七个小矮人的爱心;王子的真情;皇后的狠毒??。)
  6读读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的,你觉得最美的,或是你最想推荐给大家的句子,过会儿读给大家听。
  三、 读演相映,张扬个性。
  1、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呢?想不想演一演?那就分小组选择其中的一段演演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展示白雪公主、猎人、王子、七个小矮人、王后、镜子等各个人物的头饰),过会儿演给大家看!
  2、森林晚会、(小小课本剧)
  四、 书签表意,升华情感。
  1、小朋友们,读了《白雪公主》。现在,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这精美的书签上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签,交流评议。
  五、 以本为例,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其实童话王国里的朋友可多啦!
  瞧,在我们的《格林童话》中,还有勤劳的“灰姑娘”,动人的“睡美人”等(课件出示这两个故事的封面)。,这些朋友在等着我们呢!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朋友们一起读吧,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说明:
  苏教版实验本教材第九册五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富人文气息的文章,通过对艄公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描写来反映出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也通过乘客在乘坐羊皮筏子时的谈笑风生,这些来说明他们就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感悟到黄河的险恶,感受到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课文内在的一种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一、感悟黄河的汹涌激荡
  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那汹涌咆哮的黄河边。我们的心也随着汹涌的黄河澎湃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黄河的汹涌,打开课文,看一看101页上的插图,把课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词语找出来,读一读,请读出你对它的感受。
  学生开始读课文,找词语。
  指名读课文。(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者是词语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如果是适当的词语就让他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
  如果是课文中的段落,你就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大量的读。一定要让学生觉得黄河是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是一条令人感到胆战心惊的河流。
  A:我听到了你告诉我,黄河是可怕的,你千万别去;
  B:黄河的风浪是滔天的,太可怕了;
  最后,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一起感受一下黄河的汹涌。
  过渡:就是在这如此汹涌的黄河上,却仍然有一群人出没在黄河上,他们就是驾驶和乘坐羊皮筏子的艄公和乘客。
  二、学习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
  第一次见到它时,“我”知道那是羊皮筏子吗?当时作者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能找出文中的段落来读一读吗?自己感觉一下。
  指名读,并说说你认为“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朗读这一自然段。
  是呀,我非常担心那小小的东西会被黄河的浪头吞没,当他突然发现那上面竟然还有人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种心情的呢?请一个同学把课文第三自然段来读一读。
  你觉得作者此时的心情用什么词来形容。(提心吊胆、胆战心惊、胆惊受怕……)
  再看一看皮筏上的人在“我”眼中是怎样乘坐羊皮筏子的。找到文中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讲解该句
  在我眼中,这六个人是非常的危险,我非常的担心他们。请你再读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发现什么问题?
  投影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文字。
  开始质疑: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请你说说你的疑问,引导学生发问
  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怎样解决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呢?其实有很多解决的方法,比如: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等。下面我们同学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如此危险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读书。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交流、讨论。
  完毕后,请同学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结果。
  有A:乘客们相信艄公;
  B:乘客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
  C:乘客们非常勇敢;
  D:乘客们相信艄公的驾驶技术,他们不担心;
  ……
  你从哪儿得到这个答案的呢?想的,书上说的。
  赞扬:你真会看书,你比较会思考……
  是呀,正因为艄公的勇敢、智慧使乘客们非常相信艄公,也正因为如此,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投影出示该句)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请你在文中读一读表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句子,读出你对老艄公的敬仰和赞颂。
  指名读,交流读
  三、总结全文,领悟艄公的精神
  千读万说,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勇敢的精神。黄河上的老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老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永远流传下去,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四、作业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或者要提问的吗?
  请学生说一说
  说说我的一个疑问:黄河的主人是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他是凭着勇敢,那黄河上乘坐羊皮筏子的乘客也是非常勇敢的,没有勇气他们是不敢乘坐羊皮筏子的,那他们能不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五、板书
  黄河的主人
  艄公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乘客谈笑风生
  教学点评: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黄河惊涛骇浪的描述,感受艄公在黄河上的勇敢,以读来感悟、用问来质疑也去感受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也是黄河的主人。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作者的意图——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 、设计理念
  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教师良好的情感能感化学生,激起求知欲与主动性,从情感上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以情动情。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语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文、情与景相融。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让学生感受第一场雪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四、难点:让学生学习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录音、光碟。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有位朋友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想知道她是谁吗?听完这首歌曲你们就知道了(播放歌曲《小雪花》)。
  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了吗?(雪)你们喜欢她吗?(喜欢)
  昨天咱们这也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我们感受到了冬的脚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第一场雪》。(板书课题:21*第一场雪)[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第一场雪?下面同学们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2、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画出来,然后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朗读时教师适当地作一下指导]
  4、这些语句写的这么美,课后同学们可以把它们背诵下来。[积累语言]
  (四)、课文延伸
  1、雪为我们带来了欢乐,为冬天带来了色彩,下雪还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2、理解“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
  3、你们还知道那些谚语和俗语?
  4、课下同学们可以去搜集一些谚语和俗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和本文对话
  我们的雪花朋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对她说些什么呢?[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六)、口头习作练习
  作者把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写的是如此的美丽壮观,谁能为大家描述一下我们昨天下的第一场雪呢?[做到读、说、写结合]
  (七)、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来欣赏塞北的雪。(播放光碟《我爱你,塞北的雪》) [做到文、情、景相融]
  (八)、总结:
  课后,同学们以《雪》为题,写一篇习作,来表达你对雪的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在雪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快乐的冬天!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蜜蜂》。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说教材内容,二是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 , 四说学情 , 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是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蜜蜂》,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蜜蜂窝内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边, “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 18 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理解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二、说学情
  作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在本课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那种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对待科学严肃、实事求是的作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4.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 A 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环节? B 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三、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 ( 1 )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 我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会利用精炼的语言,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 2 )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体验文中人物的情绪变化,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 3 )读书指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这课书的教学过程,我总的分为5大板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先出示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学生可以补充)
  2、师问:你知道为什么法布尔能够成为昆虫学家?你知道他是怎样进行观察实验的吗?
  3、揭示课题。
  (二)、独学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这些词语我会读。
  抛弃 证实 扔掉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避免”、“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眺望”、“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1)我明白了无论蜜蜂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1(让学生找出能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能力的有关语句。)
  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带它们走了二里半路;(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2“我在屋檐下的蜂窝里捉了四十只蜜蜂”、“有二十多只蜜蜂受到损伤”、“有十七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3“空中吹起了微风。”、“沿途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
  认路增加了难度。)
  4“蜜蜂们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说明蜜蜂辨认方向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选择大的景物作为参考,并出示课后第二题,地一句话,学生理解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以上交流的重点是实验的过程,其它两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一下。(同时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说出:
  A: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B: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5、师:我们身边有多少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也曾产生过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6、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词句积累”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六)、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七)、课后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蜜蜂
  验证内容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 ①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了。②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
  验证结果 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由于时间关系,准备得不是很充分,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同学进行指正。谢谢!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二、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三、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