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或许会被不理解、有反对、有轻视、有谩骂、有痛楚、有苦衷……太多的艰辛等着你,但我依旧相信,你会依靠信心和努力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因为每人内心都有着五彩斑斓那个青春梦,有着成功的信念,有着不达理想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决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模板集锦【6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科学教案 篇1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纸圈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的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
  【活动准备】
  1、长纸条。
  2、麦比乌斯圈若干个,分别有一条线、二条线、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
  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
  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会做这个圈吗?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教师示范)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三、探索:沿着麦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老师还要再考考你。(普通纸圈)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时候,要先对折剪一个小口,然后再沿着线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开。
  3、瞧,它变成什么了?
  (二)1、老师这里还给你准备了什么?瞧,是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我们来剪一剪好不好?请小朋友拿出剪刀,我们来做一做试一试。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幼儿讲述。看一下,现在的麦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5、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6、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三)1、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两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究竟是谁猜的正确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把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讲述
  5、跟你猜测的一样吗?有许多的东西我们的猜测其实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确认。我们的科学家呢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麦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麦比乌斯圈。
  四、拓展延伸: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科学家们,你知道吗?麦比乌斯圈不但好玩,还很有用呢。科学家们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出示立交桥的图片)立交桥,有了立交桥呢,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麦比乌斯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示过山车图片)这个是过山车,玩过山车的时候你无论转多少个圈最终都会回到起点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机器上的一种传输带,利用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还有我们的磁带,要听完一面换另一面,日本的科学家呢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可以不用换就能听完两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当然,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还能发明更多的东西,希望你们成大了做个大科学家发现人们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
  2、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五、游戏:麦比乌斯圈火车。让我们坐上我们的麦比乌斯圈火车到教室里一起剪剪看,记住要把你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第一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小朋友已经从蓝色的车厢开到了红色的车厢。到站了。请第二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让我们跟老师们再见。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
  (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
  (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
  (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
  (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
  (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
  (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
  (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
  (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
  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三、本课小结
  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实践活动
  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学会细致的观察,逐步培养对事物本质的合理猜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米与饭之间观察特征变化的兴趣;培养既敢于发表自己意见,又能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知识:通过比较观察米粒和饭粒,了解两者的特征变化;初步认识不甜的糖类——淀粉,知道淀粉遇碘酒会变蓝色。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信封里分别装好米和饭,每组各一份,电饭锅中煮好米饭,塑料碗每组一只,汤匙每人一个,每人一杯温开水,淀粉若干。(学生2人一组材料,4人围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寻找米与饭之间的特征变化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分别装着米和饭),要求学生不用眼睛看,猜猜哪个装着米?哪个装着饭?而且要说出猜测的根据。
  ·学生交流猜测结果和根据。(软硬、干湿、气味、粘不粘、有无声音等)
  ·打开信封看看猜测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并且评一评猜测的根据是否合理。
  ·打开信封之后,在引导学生还能通过其他方法找到饭和米之间的变化吗?(大小、颜色、轻重、容易变形、形状)
  ·小结:猜测中所运用的观察方法。
  (二)品尝米饭的味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吃饭的时候米饭的味道。(如果学生说米饭的味道有咸、苦的时候,引导学生说说咸或者苦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在一时说不清米饭是什么味道的情况下,一起来尝米饭。(明确今天尝米饭跟平时吃饭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尝米饭——要求尝尝米饭的味道,并想好自己是怎么尝的。
  ·交流米饭的味道和尝的方法,分析部分学生尝不出味道的原因。(咀嚼的次数不够、品味得不够细心)
  ·第二次尝米饭——要求第一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边尝边体会的甜味是大概咀嚼了多少下以后出现的;要求第一次没尝出米饭的味道的学生,继续尝尝米饭的味道。
  ·交流“米饭甜味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和“第一次没尝出味道的同学第二次尝米饭的结果”。
  ·交流尝米饭的体会。
  (三)猜测米饭的甜味
  ·引导学生发问:为什么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会出现甜味?·引导学生猜测“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看书等方法解决疑问。
  ·学生交流对“米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出现甜味”的认识,引出淀粉。
  ·教师出示淀粉(一生一包),请学生课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究淀粉,下节课继续来交流、研究淀粉的情况。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螺丝构造。
  2、体验为螺丝与螺帽配对的喜悦。
  3、尝试小组分工与合作。
  活动准备:
  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铁制螺丝和螺帽若干,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发现
  1、教师:我们教室里变成了三大组,每个组的桌子上有螺丝和螺帽,请各组小朋友为螺丝和螺帽配对。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指导要点:对于个别不愿意参与的幼儿给予提醒与指导。
  二、交流共享
  1、请三个组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
  2、说说在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提问
  (1)你们发现螺丝有哪些形状?请用手指给其他小朋友看。
  三个组进行抢答,获胜的一组得到一颗五角星。
  (2)你们发现螺帽有哪些形状?
  (3)你们觉得螺丝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4)你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的?
  请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4、小结:螺丝和螺帽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状的螺丝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对。
  三、模仿游戏
  1、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螺丝和螺帽,
  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关于螺丝和螺帽的游戏好不好?
  2、螺丝和螺帽的要求:
  三个组自己推荐哪些小朋友当螺丝,哪些小朋友当螺帽。
  3、游戏设计:
  请几个当螺丝的小朋友站成横、竖两排,组成“丁”字形状。
  然后再请几个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丝”纵排的空当中快乐地钻s形。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去找找螺丝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2.知道排序的含义。
  3.认识古筝是一种多弦排列的民族乐器。
  4.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乐于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
  1.知道什么是排序
  2.认识排序的意义
  3.学会按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教学材料:
  食品塑料膜、食品保鲜膜、衣物塑料袋三种大小相等的矩形方块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早晨我们上早操的之前必须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排队是怎么排的呢?
  看看这些奥运冠军,他们都是什么项目的第一名?哪些同学在某某方面最强?能独立地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能辨别给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二、探索和调查
  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进行排列的练习。
  下面是科学家收集的关于声音在10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你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学生讨论整理数据
  认识古筝,看一看古筝上面的弦是怎样排序的
  研究不同的塑料膜,然后对它们的物理特性进行排序知道排序的含义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了解不同塑料膜的物理特性是有差异的
  乐于合作与交流
  三、反思和解释
  1.你是按什么依据来整理的?看一看整理之后有什么改变,有什么好处?
  知道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重视对科学证据的思考
  2.分类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从五个一组的材料实物中,正确归纳出其中的四个共同具有的特征,从而区分出哪一类不同。
  3.以指纹图是为标准,用找相同点的方法给小组同学的指纹分类。
  4.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5.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6.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2.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分类的科学证据
  2.善待自然界动物
  学习成果:
  1.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2.了解生物分类学的“双名法”
  3.学会找相同点分类的方法
  4.学会多极两分法
  教学材料:印泥
  教学步骤:
  一、集中话题
  出示图片,商店里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示?
  二、探索和调查
  老师这里有一些文具,你能不能将他们分成六类。
  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我们来认识一下科学家是怎样给动物进行分类的?
  人的指纹有三种,看一看你们的右手拇指上的指纹,在纸上按下你的指纹印,然后在小组中分一分类。
  做一个小游戏:
  你能找出这类海洋生物的特征吗?说说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在下面的几个海洋生物中,指出哪一个是他们家族的成员?
  在活动记录纸上画一个这样的生物。
  如果老师给大家提供鱼、斑马、猫、鸟、龟、人,这几种动物你能为他们分类吗?之后还可以再分吗?
  能识别文具的类别特征,按限定的要求分类
  能够识别出三种指纹的类型,并能正确地与文字配对
  独立寻找特征,画出一个符合特征的海洋生物
  理解教材文字表述的不同动物具有的相同特征
  根据教材的图示,能连续地发现分类的特征
  三、反思和解释
  学生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
  生活中有很多分类的事例,想一想还有哪些?我们为什么要给实物分类,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让小组中的同学分开站,分为一类的同学说明他们的指纹怎么样?
  请你选择8种水果然后用多积两分法为他们分类。
  模仿教材的图示,能用多积两分法给自己选择的果实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