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范文集锦【7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范文集锦【7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读9个生字,会写“可 石 办”三个生字。
  2、理解“到处、渐渐”两个词,会用“渐渐”说话。
  3、能感情朗读课文。
  4、初步体会课文的主题(遇到困难,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题。
  1、出示一幅图画,问: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图上画着谁,它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读课题,学习题中的三个生字“乌 鸦 喝”
  这个题目中有三个生字,你能读吗?指名读,跟读。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字。
  3、再次齐读课题,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解决生字的读音,指导读通课文。
  三、品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板书:渴 读准音,与“口”连在一起怎么读?怎么记住“渴”?再读这句话,“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什么意思?看幻灯片,说说乌鸦飞过哪些地方?连起来说说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过 ,飞过 ,飞过 ,飞过 。怎么读出乌鸦找了很多地方?学生试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2、乌鸦找到水了吗?(找到了),可是……(学生接着读)想一想乌鸦当时的心情怎样?(很着急)假如你是此时的乌鸦,心里会怎么想?读第三、四句,读出乌鸦的着急。
  3、过渡: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齐读第二段。
  4、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才喝到水的,自由读第三段。
  指名学生回答。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为什么不几个几个或一把一把地放呢?齐读这句话。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瓶子里的水真的能升高吗?播放课件。给“渐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让学生用上“渐渐”说说刚才看到的景象。看幻灯片,用“渐渐”说话。齐读最后一句。喝到了水的乌鸦此时的心情又怎样呢?(高兴)。你能读出乌鸦的高兴吗?指名读,指导读,齐读。此时,你想对乌鸦说什么话吗?
  四、回归全文,巩固生字。
  1、小朋友也像文中的乌鸦一样聪明、可爱,课文学得非常好,现在老师和大家合作,再次展示课文的朗读,好吗?(女孩子读第一段,老师读第二段,男孩子读第三段。)写小动物聪明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的同步阅读《春天的图画》75页有一篇《机智的小羊》,请小朋友课外去读一读。
  2、出示幻灯片,读本课所有带生字的词语,去掉拼音再读。
  3、指导抄写生字:可 石 办
  板书: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

  水教案 篇2
    教具准备
  1.配乐(似清泉流过的音乐)。
  2.藏有生字的5个句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股、缝”等9个生字,会写“瓦、泉”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学习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难点:月字旁的写法,“然”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读课文识字
  15分钟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我读了很多遍,但我不敢读得太重,生怕破坏了这美丽,因为我喜欢这泉水,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泉水吗?那我们借助拼音来读一读吧。
  ⒉(出示课件)这一课的生字都躲在下面这些句子中,小朋友,你们还能认出来吗?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出示“我会读”图标:
  (1)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2)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3)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4)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5)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⒈我们也喜欢清泉。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⒉自由练习读句子。
  轮读句子。
  强调不带拼音的生字,“塔”声调,“脆”平舌。
  朗读
  感悟
  20分钟
  ⒈(出示“我会读”图标)小朋友,我们读读课文吧,读完后我们来交流交流,把我们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我们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⒉同学们读得很美,这一课的插图也很美,让我们在音乐中来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吧。
  ⒊小朋友,让我们自由地、尽情地来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这么美的课文,谁不喜欢呢?如果你愿意,那就把全文背诵下来吧!
  ⒋出示“读读背背”图标。
  我们来试着背背吧。
  ⒈齐读后交流。①泉水愿意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②“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生互助,联系上文理解)③“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泉水乐于助人。④泉水很团结,还很快乐,他们总是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
  ⒉欣赏插图。
  ⒊自由读、同桌互读。配乐读。老师引读,男女生轮读。
  练习背诵。
  ⒋试着背诵。
  指导
  写字
  3分钟
  ⒈小朋友,我们来观察一下 “股、脆、塔、杜鹃”,这几个字词是要求大家既会认又会写的字,你有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吗?
  ⒉小朋友,谁知道这一课要写的字词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⒊我们练习写写这个词吧,写两遍。
  ⒋谁还想告诉大家要注意什么?
  ⒌我们大家一起来书空这个字。
  ⒍小朋友,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这几个字词临写两遍。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自己写写看。
  ⒈交流记字词的方法
  ⒉ 杜鹃是一个词,一定要按词连写。
  ⒊练习写“杜鹃 杜鹃”。
  ⒋“瓦”我认为不好写。
  ⒌书空。
  ⒍练写。
  扩展
  延伸(2分钟)
  ⒈激发学生自读《我会读》中的小诗。
  ⒉小朋友,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儿什么呢?
  ⒈自由组合自读“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
  ⒉①我喜欢泉水,假如这泉水是一个人,我一定要和这个人做好朋友。②我想向泉水学习。
  ③结合实际生活谈如何向泉水学习,为身边的人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
  水池……

  水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________,请你_______________。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27清澈的湖水。
  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课前学习
  昨天,我们布置的作业是抢认27课的生字和抢背27课的课文,现在来检查一下。
  1、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 ,先读字,再读词
  清澈、两侧、卷起、波纹、欣赏、石龟、镜子、映出、变幻、山峦、攥紧、哟、表演、香蕉、扔向、企盼、跨步
  2、同位分段检查课文背诵
  三、学习课文
  1、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很深入的阅读。这篇《清澈的湖水》到底是写事的,还是写景的呢?说出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证据(课文中的句段)
  2、生:我认为是写事的。
  师:写事一般有几个点是必须的,你们知道这几个点是什么吗?(时间、地点、谁、干什么)
  生:地点是湖面——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
  人物是小洁——小洁穿着红色上衣坐在船头。
  事情是吃面包和游湖——她一边吃面包,一边欣赏两岸的风景。
  师:哦,看来真的是写事啊。只是这些事吗?谁还能补充。
  生: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
  师:这个小孩做的事好不好啊?为什么?(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
  出示: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自己能从这句话中听出什么。
  生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在小孩扔香蕉皮之前,湖水是平静的,景象是美丽的。)
  师:我想,小洁一定看过这湖水平静时的美丽景象,所以看着这被小孩破坏的景象才——指引学生齐读(出示: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3、小洁到底看过怎样美丽的景色啊?刚才,有不少同学说课文是写景的,那就摆出你从课文中读到的景色吧!
  (1)生: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这段描写,让我们想起一篇课文——生:《黄山奇石》(回顾)
  黄山的奇石真是有趣极了,这里的山石也是——有趣极了!(指学生读)
  师:这些山石的有趣,离不开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指幻灯片)你看,他把这块山石比作——正要跳起来的青蛙;他把这块山石比作——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这块呢——比作兔子;这块呢——比作乌龟。这种写法叫做什么?(比喻)本来枯燥的山石,在作者生动的比喻下,就像活了一样,充满着生机,充满着童趣,真好。(再指学生读,齐读)
  你能试着写写吗?
  出示补充句子:
  那边的山石像 ;这边的山石像 ;上边的山石像 ;下边的山石像 ;靠近小树的山石像 ;靠近水边的山石像 ,这些山石真是千奇百怪,有趣极了。
  这里的山石真是有趣极了,每一块山石都有自己的特点,真让人目不暇接。(板书:山石趣)
  (2)生: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出示湖水幻灯片和这一段文字:(生:哇)
  师:你们为什么“哇”?(太美了)好,读出你心中的美。指生读。
  美得你想怎么样?(指多生回答:想去那里去看一看,想到湖里游一游,想去……)好,读出你的向往。指生读。
  作者仅用短短的一句话,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不由赞叹,不由向往。你们佩不佩服?(佩服)好,读出你的佩服!指生读。齐读。
  仅仅通过几行文字,一张照片,我们就心生向往,身临其境的小洁呢?
  生: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生: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风景吸引住了。
  看来这湖水的景色真是美啊!(板书:湖水美)
  (3)生:哟,清澈的湖水里面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出示湖水幻灯片和这一段文字:(生:哇,鱼)
  师:喜欢吗?(喜欢)好,读出你的.喜欢!齐读
  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色啊!这是你就在鱼群附近的船上,你想怎么做?(拍下来)
  就在你按下快门的时候,一个小孩扔到湖里一个香蕉皮,(指生依次回答)小鱼——吓跑了,平静的湖水变得——满是皱纹,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象——不见了。你拍下的不是美景,而是飘荡在湖水上的香蕉皮,你还喜欢吗?(不)你会怎样?(很生气,很想批评那个孩子,很想扔掉香蕉皮,让美丽的景色回来……)
  小洁和大家想的一样,所以——出示: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生齐读)
  美丽的景色,要靠大家保护。小洁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生背最后一段)
  3、这篇课文是写景的,你看作者把湖水的景色写的这么美,让我们都心生向往;这篇课文也是写事的,通过写小洁游湖时的所见所想所做,让我们看到了小洁美好的心灵(板书心灵美),让我们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理。作者把景事有机结合,给我们呈现了这篇《清澈的湖水》。
  四、课外延伸
  美丽的景色需要用心来欣赏。课下,请你们的家长带着你们到明月湖、锦绣川、减河湿地、长河公园等风景比较优美的地方去看看,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景,先拍下来,在写下来。老师期盼着你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带给老师和同学们更多美丽的景色。

  水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弹跳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被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二)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见相关参考资料)。
  1、学生分组合作创编
  2、指名表演
  3、集体评价
  4、随音乐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教师准备:《西湖春晓》音乐、西湖风景、《平湖秋月》的音乐。
  学生准备:赞美西湖的诗歌、图片、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1)诗人笔下的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秀美 俏丽 灵气)
  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朝阳 柳梢 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
  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优美 抒情)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像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三、拓展──走进西湖
  1、师: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请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关西湖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关于西湖的资料。
  2、师:经过小组内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3、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4、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与绘画摄影作品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西湖真是魅力无穷,而西湖美丽的传说又为西湖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来听一听西湖的故事。
  (向同学们介绍《明珠西湖》 《许仙和白娘子》)
  5、师: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教师播放西湖风景(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生观看,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水教案 篇6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精品设计一公开课,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简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三自然段:人们的快乐一直延续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充实。因为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必须多指导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第一、二自然段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情景与快乐。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4个二类字,并理解有关的词语。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目的要求:讲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
  幸福、香水、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象征、湿淋淋、不肯离去
  1、个别读
  2、齐读
  二、讲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举行一次。)
  “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说明很难得。
  3、齐读:
  过度:你想知道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吗?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1)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准备——泼水——喜悦)
  (2)说说人们准备的情况。
  (准备桶和盆、清水、滴上香油、撒上花瓣。)
  (3)从哪些词语说明大家的心情迫切,盼望着过节?
  (早早地来到、早已准备好)
  (4)找找:找出泼水节中的动词?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在泼水节时,非常快乐?
  (追逐、灌、泼)
  (5)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们的脸上还笑开了花?
  指导读句子:“清水是迹象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
  你从哪些看出人们在泼水节中的快乐?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深夜)
  3、齐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水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表现特定的情绪、场景,进而尝试命题的音乐创作。
  2、能积极参与新的创作领域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与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二、重点难点。
  1、充分地感受体验各种音源材料的音乐表现力是本课重点。
  2、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展开命题音乐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各种音源材料(略)、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物品,它们与今天的音乐课有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二)感受。
  欣赏STOMP乐团《破铜烂铁交响曲》音乐片断。
  提问:刚才的音乐跟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体验与探究。
  1、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敲击和体验教室内摆放的各种音源材料。
  2、节奏问答——接龙游戏:
  ①分别让学生根据老师敲出的即兴节奏,尝试在各种音源上敲出即兴应答的节奏(注:其余学生敲击固定节拍);
  ②高音音源与低音音源之间的即兴节奏对答;
  ③师生原地踏步并击掌即兴节奏对答;
  ④师生在音源材料上敲击连续的即兴复杂节奏对答、
  3、学生自由命题创作。
  ①分组讨论,自由命题创作节奏,并利用音源材料进行场景表现。
  ②分组表演:《晚自习》、《装修进行曲》。
  (四)拓展。
  1、教师: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水作为音源材料,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有机地把后现代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人对更新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求,受到人们的肯定和热情的欢迎。
  2、根据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现:
  ①教师播放,学生聆听两段音乐:
  根据命题《海滨》编辑的马赛克音乐片断;
  课前布置一名学生根据命题《草原牧歌》的几幅图画,选编并演奏的一段二胡音乐;
  ②学生分两组讨论,利用组合各种音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主题情境。
  A组:主题《海滨》。
  音源:四台电子琴。
  让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利用正规音源的模拟音响效果创编音乐。
  B组:主题《草原牧歌》。
  音源:自由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如:二胡、吊钗、鼓、沙锤、水盆、可乐沙瓶、黄豆纸盒、漏勺、皮带等。
  ③学生分别表现两段主题音乐的情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身边各种不同音源材料进行命题创作,是音乐创作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在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进行的命题创作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六)下课(同步播放《破铜烂铁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