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时常给自己一点惊喜,一点期待,我们会活的很开心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品】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轮流变化的。
  2.能用绘画表现在同一地点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白天和黑夜》。
  2.地球仪(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手电筒,活动前设法让活动室的光线暗淡一些。
  3.黑色卡纸及白色铅画纸幼儿人手各一张(依据幼儿的情况尽量选择小一些的纸),油画棒或蜡笔若干,胶水或双面胶、短绳。
  活动过程:
  一、讨论、实验:白天和黑夜
  1.请幼儿讨论:黑夜是怎么来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样轮换的?可点击“白天黑夜的轮换”。
  2.教师出示地球仪,请幼儿找到中国的位置,然后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并对幼儿解释,手电的光就像是太阳光。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请幼儿说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夜晚的转换情况。请几位幼儿操作尝试这个试验。
  二、绘画操作:白天和黑夜
  1.请幼儿说说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同一场景在白天和黑夜呈现出的不同景象。教师注意引导:白天和黑夜各有各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是很美好的时光。
  3.教师给幼儿分发绘画工具,请他们在白纸上和黑纸上分别画出任意一个地点白天和黑夜不同的情景。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作品完成后,请他们把黑白两幅作品的背面互相粘贴,并在中间夹上绳子(如图)。作品《白天与黑夜》便完成了。
  三、分享与展示
  1.请幼儿展示和交流作品。
  2.将作品穿起来挂在教室中。
  活动反思:
  白天和黑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现象,大班孩子对于这一现象并不陌生,虽然自己每天都在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的转换,但是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同时他们对于神秘的宇宙会十分感兴趣。日夜的变化的理论如果单纯的讲给幼儿听,是很抽象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盆若干、教师表演魔术用的水杯两个(两个水杯外观要一样,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个水杯下半部分塞有干毛巾,一个不用塞),幼儿实验用水杯人手一个(底盖能打开,并做成红色底盖),酸奶盒人手一个、实验记录卡人手一份、水彩笔每组一盒、擦桌布每桌两块,将幼儿分成四组。
  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块、海绵块、石块、豆子、棉花,以上物品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让幼儿产生兴趣
  1、猜谜语:(水)
  有样东西用途大,无色、无味、透明的,鱼儿爱在里面游,人们口渴喝个够。
  2、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赵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关于水的魔术,你门想不想看?
  幼:……
  ⑴教师边表演边讲解:A:老师这有一个空杯子(没有塞毛巾的杯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证实杯子确实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满满一盒水倒进杯中,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里了。)
  B:用一块红布遮住,换另外一个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进这个杯中:“现在赵老师要把水变没,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边摇晃杯子边说)。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谁知道?)
  幼:……
  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那个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来揭开秘密吧,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两个杯子都拿出来,并把杯套取下来,让幼儿看到原来是两个杯子,发现不同,一个有毛巾一个没有。)
  幼:……
  师:有的小朋友说,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毛巾从杯中取出,拧一下,确实能拧出水来)
  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幼:……
  (二)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不错。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头子、豆子、海绵等,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杯,杯子红色的底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红色底盖盖上,舀一盒水从杯口倒进杯里,再把杯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走?做完实验后把结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师:XX用太阳来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来表示石块不能吸水,XX用“V”来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来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师也有自己的记录方法,我用“”来表示XX能吸水,用“”来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许幼儿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毛巾能吸水,石头不能吸水?为什么往塞满了毛巾的杯子里倒一盒水进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进去,把杯子倒过来水就能流回一点来?等等,如果发现问题,我将引导幼儿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准备作为延伸活动或继续组织下一次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让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亲近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
  (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二、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
  (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三、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四、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五、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1、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
  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
  六、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
  1、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
  2、总结:呱呱的蛙声,窸窸窣窣的蟋蟀声音常常能够勾起小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做为老师不与家可以从夏夜的声音着手,让孩子们感知更多夏夜里的声音,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夏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并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胆表达操作的结果。
  3.感受规则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寻找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幼儿园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但看完后老师要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排列装饰。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看了我的幼儿园,怎么样,好看吗?现在我想问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么设计的?
  (2)出示门、围墙图片,观察比较发现等差关系,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这是新幼儿的围墙、(大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的设计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我们想一想该如何来设计?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儿园的大门是两种颜色,左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右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还有围墙也和右扇门一样,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小朋友真棒,发现了新的排列规律。
  2.幼儿操作,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设计材料,找出规律,并继续进行排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设计材料,我幼儿园的设计师因有事没设计完,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没有设计院完的接着往下设计。但小朋友先看看设计师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然后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设计。
  (2)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操作卡分成两类(递增和递减),展示在展板上。
  (3)观察评价,总结规律。
  ①师幼共同观察评价大家设计的排列正误。
  ②教师小结规律: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设计得很美!比如(门帘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增加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增规律。还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减少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减规律。
  3.幼儿分组操作装扮幼儿园,巩固知识。
  师:我刚才看到你们幼儿园也新建一座新楼房,可是我发现新楼房四周还空荡荡的,没有种树、没有围墙等等,要不我们也一起来装扮它。
  (1)介绍各组材料。
  ※设计围墙:用两种形状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设计围墙。
  ※挂彩旗:用两种颜色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彩旗。
  ※种树:用两种不同的种类,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种花圃。
  ※铺地砖:用两种颜色的卡纸,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铺地砖。
  ※设计大门:用两种颜色的汽球,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设计大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来排列。
  (3)幼儿分享交流:你做了什么,是按照哪种规律进行排列的?
  4.知识拓展: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按一定规律排序的东西,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近一阶段,我发现幼儿都比较喜欢玩陀螺,其中接触的圆形陀螺比较多,知道圆形的陀螺在转动时呈现出圆形,但从未尝试过自己制作陀螺来玩,那其他形状的陀螺转起来是什么形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让纸片转起来》,引导幼儿通过中心点自制各种形状的纸片陀螺,在猜猜、做做、说说中探索、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大胆猜想记录,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火柴棒若干、纸盒五只、铅笔、橡皮若干、记号笔等。
  2、实物投影仪、音乐《小陀螺》。
  3、“纸片转动记录表”人手一张;大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听音乐《小陀螺》、拍手进入教室。
  2、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并示范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4、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圆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圆形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教师:看到小朋友和圆形的纸片宝宝玩得这么开心,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纸片宝宝也想变成陀螺来玩了。你们猜猜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呢?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3、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园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4、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幼儿的想法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5、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教师: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让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2)、交代要求:每个小朋友要做3个陀螺(正方形、三角形和椭圆形),要让它们转动起来,并要注意仔细看:它们转动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最后将你看到的结果记录在小手下面。
  6、表达与讲述。
  教师分别请记录正确和错误的幼儿讲述、示范,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的纸片转动时都是圆形的。
  7、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教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都发现了三角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舞台在转动时是圆形的(教师边说边记录大记录表)。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回到教室后,请你们去试试其他形状的物体在转动时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较高,能主动猜想,并能通过操作、试验探索各种不同形状的纸片在转动时是圆形的。在第二环节让幼儿猜想三角形等纸片转动时的形状记录时,时间较长,而且提出的问题没有到位,以至于让个别幼儿画出了房子等。通过反思,我觉得这一猜想记录可以让幼儿在集体中讲述、操作与记录中完成。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引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拉线玩具的正确制作方法;
  2、 鼓励孩子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初步掌握拉线玩具的正确玩法;
  3、 体验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四个洞的圆片积木,粗的毛线,细的棉线,剪刀,视频转换仪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拉线玩具,了解制作材料;
  1、教师出示拉线玩具介绍: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玩具,叫拉线玩具,你们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幼儿观察讲述:积木和线;
  2、你知道这个拉线玩具是怎样玩的吗?
  请幼儿来试试,后教师示范。
  3、提出操作要求:请你也来自己动手做一个拉线玩具,玩一玩。
  二、引导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拉线玩具的正确制作方法
  1、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可适当帮助个别孩子学习打结;
  完成的孩子可以玩,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玩的情况。
  2、集合介绍,了解穿线的方法和线的粗细不同对拉线玩具的玩有一定的影响;
  (1)请拉线玩具转不起来和能转的孩子来示范,通过比较发现穿线的时候只能穿对角的两个洞。(教师利用视频展示,使幼儿掌握)
  (2)比较线粗细的两个孩子玩拉线玩具的情况,得出粗线可以,细线不可以。
  3、根据讲述的情况请部分幼儿调整自己的拉线玩具。
  提醒孩子可以利用剪刀剪去打结的部分,重新打结。
  三、鼓励孩子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掌握拉线玩具的正确玩法
  1、在孩子第二次玩拉线玩具的基础上再请孩子来示范比较,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连续的转起来,有的孩子却不能。
  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一定要将线多绕,直到套线的手指有很紧的感觉,而且手的动作要一拉一松。
  2、孩子第三次玩,鼓励同伴间互相介绍自己的经验。
  四、延伸活动
  1、鼓励孩子同伴间进行比赛,看谁玩的时间长。
  2、为孩子提供不同数量洞的积木,不同粗细的绳子,鼓励孩子尝试再做一个,有所比较的玩一玩,发现不同之处。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字和外姓特征。
  2、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拟人化的蔬菜(在青菜上帖上五官和四肢,打扮成老奶奶;辣椒的一家)。
  2、幼儿收集各种蔬菜(在家里向爸爸、妈妈了解一种蔬菜的名称及外型特征)。
  3、剪好的五官,四肢(用即时贴)。
  4、幼儿围坐成半圆型。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青菜奶奶的生日。
  --(出示青菜奶奶)我是青菜奶奶,今天,我特别的高兴,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得去准备准备,等会儿我的孩子都要来为我庆祝生日。--(出示辣椒的一家)辣椒爸爸:青菜奶奶在家吗?谁呀?青菜奶奶。我是胖胖、绿绿的灯笼辣椒。辣椒妈妈:青菜奶奶,我是长长、绿绿的辣椒。辣椒娃娃:我是红红的,光光的小辣椒宝宝。青菜奶奶:欢迎,欢迎!辣椒一家祝青菜奶奶身体健康,生日快乐!青菜奶奶:谢谢,请坐,快请坐。说说我知道的蔬菜。
  --猜猜还会有哪些蔬菜会来给青菜奶奶庆祝生日呢?
  --幼儿用一句话来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如:细细长长的黄瓜,红红的番茄,穿着紫外衣的茄子,带着小红帽的菠菜等。
  --幼儿自选相应的五官、四肢粘贴在蔬菜上。
  --说说自己打扮的是谁。
  二、给青菜奶奶庆祝生日。
  --教师扮演青菜奶奶幼儿扮演蔬菜娃娃,给青菜奶奶庆祝生日,如:我是胡萝卜姐姐,祝青菜奶奶生日快乐!我是小小洋葱头,祝奶奶健康快乐!--在生日歌的乐曲声中,幼儿唱唱、说说,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蔬菜家族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而且蔬菜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来源。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蔬菜一家子”这一活动。
  这次教学活动我以青菜奶奶过生日,蔬菜朋友来庆祝生日来进行导入,让幼儿在富有节日气氛的环境中,很快的被带入主题,并且在短时间里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前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经管这些经验比较直观、肤浅、但是由于是幼儿亲身感受的,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的联系,总能激活幼儿的兴奋点,使科学探索活动顺利的展开。我首先问小朋友,你们猜猜看,会有谁呢?为幼儿陈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回忆对蔬菜的已有认识这一活动做为铺垫,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蔬菜的形,了解其名称和特征,教学中,我采用了图片和蔬菜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青菜奶奶生日”为导火线,引出各种蔬菜为她庆祝生日来知道蔬菜的名称。并请幼儿在小朋友身上找一找与蔬菜相同的颜色。这样做目的是达到幼儿之间互动的效果。然后,我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蔬菜的认识,这一环节中我还请幼儿去告诉自己的好朋友自己喜欢吃什么,并问一问好朋友喜欢吃什么,进一步展示幼儿之间互动的效果。其中我还出示蔬菜排行榜,让幼儿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贴在最喜欢吃的蔬菜的下面。这样做一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蔬菜名称与外形的认识;二是教育幼儿样样蔬菜都要吃,才能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最后,我让幼儿把蔬菜娃娃贴上五官,并在音乐《生日歌》的音乐声中,为“青菜奶奶”过生日。
  我觉得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增设一个在每个小组里放几样蔬菜,让幼儿去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壮壮小朋友问我:“蚯蚓是昆虫么?蝴蝶是不是益虫?”针对幼儿期孩子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现在孩子受到太多人的关爱,却很少意识去关心和爱护别人,结合“昆虫”主题活动。因此,我设计“小蜜蜂请客”这个故事,教幼儿在知道昆虫特征的同时还教育幼儿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爱护,萌发互爱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特征,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2、体验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了解昆虫的特征
  难点:幼儿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各种昆虫胸针,课件,谜语,图片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a、猜谜语:黄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小朋友都认识它,喜欢它。猜猜它是谁?”“有个小姑娘,身穿黄衣裳,你要欺辱它,它就戳一枪(小蜜蜂)。”
  b、黄老师:“小蜜蜂今天要请客,你想知道为什么嘛?小朋友请看自制的动画片《小蜜蜂请客》。”
  2、幼儿看图讲述
  a、黄老师:“大树爷爷见过的昆虫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上有两对翅膀,六条腿。”。
  b、黄老师:“小蜜蜂为什么不请青蛙,蜘蛛和蚯蚓?”孩子:“青蛙和蚯蚓虽然专为人们做好事,可是它们都不算昆虫,所以不请它们参加晚会。”
  c、黄老师:“小蜜蜂忙了一天都请了哪些客人,都有哪些共同点?”孩子:“有萤火虫,花大姐,螳螂,蜻蜓。它们都是昆虫,是益虫。”
  d、幼儿交流
  请小朋友把你知道的益虫和害虫告诉身边的伙伴。
  3、情感教育
  a、请幼儿描述自己过生日请朋友的高兴心情。
  b、讨论:过生日为什么要请朋友呢?孩子:“朋友要相互关心,爱护,分享快乐。
  c、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合作表演(最后一段故事情节)。
  (附:小蜜蜂忙了一天,请来了许多客人。晚会开始了,萤火虫点亮了一盏盏灯笼,花大姐吹着喇叭,螳螂敲大鼓,蜻蜓和蜜蜂高兴地跳舞,大家唱起了欢乐的歌:“夏天到,夏天好,花儿开,草儿摇,昆虫一家多热闹,今天益虫都请到,保护庄稼酿花蜜,我们个个本领高。)
  4、延伸活动:鼓励幼儿表演故事给同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