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锦集7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你若光明,这世界就不会黑暗;你若心怀希望,这世界就不会彻底绝望;你如不屈服,这世界又能把你怎样。——曼德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推荐】小学语文教案锦集7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课前透视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作品改写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文章以充满情趣的语言,生动引人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本文是学生熟悉的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因此,教学中要抓住内容上的特点和学生喜欢故事,关注人物命运心理特征,强调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插图、天鹅图片、音乐
  2、了解安徒生的生平,收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进行阅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情境激趣:播放音乐,出示天鹅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谈感受,启发体会天鹅的美丽。教师相机引出课文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它为我们讲述了丑小鸭是如何变成天鹅的动人故事。
  2、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每个动人的故事,都会有许多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爱的小红帽还有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吧,这个故事你听过吗?(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简要叙述。)教师相机引出课题。
  对话平台
  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怎么记住它。(学生自学、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游戏巩固识字:如当小老师、猜谜语、摘果子等。
  3、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突出识字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识字记字经验,培养学生识字记字能力。)
  熟读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读懂了什么?互相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2、指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全班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叙述顺序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4、质疑问难: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师生交流,适当点拨。
  (结合课文特点,强调自读自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及结构特征。
  2、生试写灰、冰、鸭、鹅、讨、厌、欺、负师生评价后再写。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厌是厂字旁里是犬,不能少写一点,注意写好竖撇。鹅:我写得小一些,鸟应稍微写大一些。
  3、师指导书写蛋壳、翅膀。
  4、生自由练习,同桌评议,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
  (本课中需要会写的生字较多,但是书写的难度不大,因此采取了引导观察,尝试书写的办法,教师及时巡视指导,及时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读写生字词语。同桌互相检查修改,把写错或不会的字词多写几遍。
  2、分段指读课文。
  3、启思: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懂?教师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补充,然后确定研究的主要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抓好读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能力,然后梳理问题,抓住关键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应该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教师应该因势力导,以学生的问题为主,展开教学活动,防止教师包办代替。)
  读议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边读边讨论。(学生自学,分组合作,教师巡视)
  抓住的问题,应该能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如: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吗?因为小鸭流浪的足迹是是全篇课文行文的线索,从它离家的原因出发,既抓住了小鸭受到的歧视,也包括了小鸭流浪的经历。因此这个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全身的作用,教学活动可以结合这一问题充分展开。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在结合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并结合生活的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防止学生只凭整体的感觉说空话,说套话。引导学生与文本实现真实的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与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情感体验,进而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3、学生汇报,指导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
  由于问题设计上出现的多元性,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要注意对学生相机引导,深入领会文章内容。无论学生的观点如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段落的阅读来说明问题,并进行适时地朗读指导。
  如:学生认为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读书理解。(读2、3、7自然段的有关句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因为丑小鸭的丑陋、受歧视、孤独。因为它是一只天鹅,不能和普通的小鸭。教师相机结合学生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同进可以追问:为什么鸭妈妈不讨厌他?当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时候,丑小鸭这时候会怎么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如果学生认为丑小鸭不应该离家出走,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朗读感悟。(读4、5、6自然节的相关语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如:找出表现丑小鸭害怕羡慕幸运的语句,认真体会,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丑小鸭离家出走会怎样?
  拓展
  1、通过阅读,从丑小鸭和故事中其他人物的身上,你有哪些收获?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采取对他们说一几句话的形式,可以把自己对他们看法与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2、从丑小鸭丑、苦、变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课后编排课本剧。
  4、课后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孤单: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讥笑:讥讽和嘲笑。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相关链接:
  1、安徒生:(1805,4,2-1875,8,4)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也是我最喜欢一位作家,其童话真正达到了同时适合六岁与六十岁人阅读的境界。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于于丹麦中部的小城奥登塞。他创作的文学各类很多,但以童话闻名于世界,一生共计写下168篇童话。
  自幼家贫,11岁父逝,生活更为困顿。安徒生从小观察敏锐,想象力丰富,14岁时告别家乡到哥本哈根,下定决心要当一个艺术家,却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幸好有文艺界人士同情他的遭遇,提供学习的机会,安徒生此间阅读大量名家如哥德、拜伦的作品,也学着创作诗篇与剧本。17岁发表作品《尝试集》,24岁出版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第一版销售一空,原本在饥饿中挣扎的安徒生从此脱离贫穷的阴影。
  正是他,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发展成为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1954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儿童文学界最高的荣誉。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切合了儿童喜欢看童话故事的心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进行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时,主要采用了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手段。于是,我在教学时,不妨也东施效颦了一回。
  一、提出要求,学生自主排练
  在第一教时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后,我要求学生自由分组组合,演一演课文。要求:
  1、共分4组,每组人数在10-12人。
  2、角色分配合理,并要求做角色介绍。
  二、学生分组表演比赛,进行民主评议。
  四组分别进行表演,每组推荐一人进行评议、打分。
  在实施前,我的心理有些担心:1、学生的表演会不会变成单纯的搞笑表演。1、有能力完全自主地通过语文活动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吗?
  在听了孩子表演时的自主评价后,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大胆尝试喝彩,听听孩子争先恐后的发言吧:
  一、课文语言文字的评价:
  “我认为这些小稻秧表演的很好,他们表演出了蛮不讲理,气势汹汹的霸王样子。”
  “我认为有一棵小稻秧表演的不对,他不是一拥而上,而是在跳,变成了一跳而上。”
  “我喜欢这一组的杂草,他们把有气无力纷纷倒下表演的很像,看来被喷雾器大夫消灭了。”“我认为这些杂草在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读得太快,应该在
  ‘我们都……’后面停一下,这样才像有气无力。”
  “我认为这些杂草不是纷纷倒下的,而是一下子整齐地倒下,他们应该三五成群有先有后倒下。”
  “我喜欢这组,喷雾器大夫和杂草配合得很好,当喷雾器大夫开始喷洒时,其中一棵杂草马上抬头问,表现出了警觉。”
  二、表演艺术上的评价:
  “喷雾器大夫的动作很像,一只手在摇动,一只手在给杂草喷洒。”
  “这一组表演时没有面向观众,我们都没有看到他们的表演。”
  “他们选的位置太靠近教室门口了,有的甚至半个人在门外。”
  “他们有几个人在笑。”
  “喷雾器大夫没有喷洒到其中的两棵杂草。”
  …………
  教学后,我的感受是原来:不是学生不能,而是你不想;不是学生不会,而是你不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诵读课文,激发我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说说感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说感受。
  教学方法:
  ★细读小诗,用心体会作者主要表达的情感。
  ★回顾诗歌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妈妈,请别阻拦我》写了“我”的渴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写了“我”渴望什么?板书:飞向蓝天 飞向鲜花 飞向大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既是对学生文本程度的了解,同时也是为学生迁移运用文本语言创设一个情景。同时,也理清了文章脉络。]
  二、品读课文
  第一板块:走进“我”飞向蓝天的心灵。
  1、“我”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的语言文字,走近“我”渴望飞翔的心灵,请大家自由读1—2自然段,透过“我”的渴望,你觉得“我”想的是些什么?(交流后板书:探索宝藏 自主、自强)
  2、这首散文诗充满了一个生命个体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和渴望,自立自强的愿望。表达了“我”热切向往飞向蓝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心。大家再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字眼里读出“我”对蓝天的热切向往?
  3、读读这两段,将“我”渴望飞向蓝天的心情表达出来。
  第二板块:走进“我”歌唱的心灵。
  1、自由读3、4自然段。当“鲜花请我做客,蜜蜂邀我歌唱”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我”的想法给你留下什么感受?
  (交流后板书:飞向鲜花 歌唱劳动)
  2、“酿造甘甜的蜜糖”,“蜜糖”指什么?(指甜蜜的生活)
  3、是啊,当“鲜花请我做客,蜜蜂邀我歌唱”的时候,“我”渴望走向大地,通过劳动创造甜蜜的生活。
  第三板块:走进飞向大海的心灵。
  1、当海燕飞到身边,向“我”讲述暴风雨的快乐时,“我”心里怎么想?(交流后板书:飞向大海 自由遨游)
  2、漫步在“我”跃动的心灵中,你可以感受到“我”的一颗什么样的心?(自立、自强)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对话。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在语言文字中驻足、寻方,觅得语言文字的情味、意趣和韵味。]
  三、提练升华
  1、我们随着作者在他的心路世界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大家想想:“我”为什么不希望妈妈阻拦?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
  (我能体会他的心情。因为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我们对世界、对自己充满了好奇,我们同样渴望自强自立。)
  2、你有过什么幻想和渴望?用“我希望”或“我渴望”写段话,表达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把课堂习得的能力运用到课外的写作活动中去,使学生走向更加自主,更具有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幻想,写自己的愿望,使课堂延伸到课本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胜利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们在申奥胜利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胜利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身做什么事胜利了,胜利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胜利,有没有什么胜利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胜利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同学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同学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同学认读情况,可让同学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括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同学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同学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同学注意: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二、朗诵《秋水》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2.放课文朗诵。(放录音的同时出示投影“秋水归至大海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再度课文。
  三、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多媒体投影)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四、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投影)
  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1) 古今异义
  (2) 词性活用
  (3) 特殊句式
  (4)通假字
  (5) 成语
  (6)固定格式
  (7)通假字
  五、问题研讨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层意 连接语
  第一层:黄河的开阔;河伯骄傲自满 于是焉
  第二层: 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于是焉”也就相当于“于是乎”)
  河伯也挺可爱。
  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对比(见板书)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六、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知耻近于勇
  人应当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因为嫉妒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
  人应当敢于自我批评,这需要勇气
  3、谦受益,满招损
  4、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5、自大由于无知
  6、有比较才有鉴别
  人的知识是个圆,半径越大,与未知的世界接触的区域就越大,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何伯看见自己壮观就夜郎自大,看到海洋广阔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所以我觉得人在生活中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要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人不但要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还要善于 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步,《劝学》里面说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说明黄河水以前并没有这么壮观,许多河流的注入才壮大了它的声势,学习就像黄河一样,需要积累,才能积少成多。
  8、我们不能相信道听途说的一些东西,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闻道百,以为莫若己着”,我之谓也。何伯原先只是听说有这种人,经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他才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觉得只听不行要多实践。
  七、课堂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