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坚强的人,并不是能应付一切,而是能忽视所有的伤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现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略)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
  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
  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
  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教学基础。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级(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观察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有趣的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三)。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观察图形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 9课时
  二、观察物体…………………………………………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五、加与减(二)………………………………… 8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加与减(三)………………………………… 11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与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与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与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与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与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与笔算的训练,培养与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与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 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2.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4.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 学情分析
  1. 基本情况:班共人,男生人,女生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人,中下生约 人,后进生约人。
  2.我所执教的215班均属普高班,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三 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两章: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主要内容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弧度制、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难点是弧度制的概念、综合运用本章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周期函数的概念,函数y=Asin(x+)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平面向量主要内容是向量及其运算和解斜三角形,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解斜三角形是本章的重点,而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等是本章的难点。
  四 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 教学及辅导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 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 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 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 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 优、差生名单及辅导措施
  1. 对于优生:学生自愿成立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不定期的开展活动,围绕数学竞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原有基础上,稳定班级在数学学习钟的尖子学生,进一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2. 对于待发展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基础差异和个性差异,耐心细致的进行个别辅导,有问题随时解决,并多予以鼓励。在作业中体现分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七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时
内 容
重 点、难 点
第1周
5
任意角和弧度制(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2周
5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诱导公式的探究。运用诱导公式。
第3周
5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5)
两角和与差的公式及其应用与求值、化简
第4周
5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3)
正、余弦函数的图象(2)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正、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
第5周
5
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4)
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函数思想。
第6周
5
函数y=sin(+)的图象(2)、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
用参数思想讨论图象的变换过程。用三角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第7周
5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2)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反三角函数的表示
第8周
5
三角函数单元复习
知识点的复习+练习卷
第9周
5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
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及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
第10周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会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表示向量的模与夹角。
第11周
5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2)
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第12周
5
向量平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向量平移的公式
第13周
5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
第三章小结(1)
以11个公式为依据,推导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公式,会进行三角变换。
第14周
5
期末复习
第15周
5
期末复习
分章归纳复习+3套模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