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3/3 11:33:00 编辑:ikaixi 手机版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你就一定会有进步。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开导自己: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一下噢。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假,我读了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乍听这一书名,我很困惑,既然是革命,为何是静悄悄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展开了阅读。
  书中的“革命”指“改变过去落后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推行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是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此书论述了许多新的观点。对于文章中提到的贴近我们学生教育的观点,联系教育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1、“以学为中心”这种理念已经为大家所熟知。我非常喜欢这种理念下的授课方式,所以我在课堂上会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合作学习、小组探究这样的环节,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这样做。我原以为这就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2、新课改中的内容,新课改就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包括这样几个关键词,自我教育力、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以学习为中心,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在这本书的第30页,第三段第二行中说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恰恰需要教师更积极地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更复杂的互动”“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及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体验(experience)更深刻。”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呢?这也是我想知道的。
  后来,跟办公室老师的交流与讨论。在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上,她非常大胆地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以提问的方式学习这一课,男生提问,女生回答,男女互换,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感融入感非常强,男女问答也激发起他们的竞争意识,效果很好。我在课堂上也尝试这样的方式授课,学生很积极,我上完课,很有成就感。学习本身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这恰恰就是这本书中提到的。
  课堂中的倾听习惯
  我的理解:课堂应该是热闹的,我就比较鼓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说。我的发现:有的孩子成绩很好,但从不发言;有的每次都举手,但是成绩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我的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活动中,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的效果也是不全面的。课堂常规的养成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而倾听习惯正是体现一个班级常规好坏的重要点。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得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并且“听”与语言是同时产生的,一个人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首先从“听”开始。“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所以,佐藤学教授在书中说:“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永远比发言更加重要。”
  改变教育从改变自身开始
  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理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它就像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深入人心,改变了一些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一首词中说过,“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既送给我自己,也送给大家,愿我们都能乘着新时代春风,践行先进教育理念,在教育的万里长空自由翱翔。